讓孩子進階中產的惟一路徑是編程?


做者 | 周翔程序員

****年,新的北京城已經建成**年了。編程

現在的北京已是一座有着八千萬人口的巨型城市,可是位於城市中心的紫禁城卻再也不屬於每個居民。機器學習

爲了知足八千萬人口的居住需求,北京將本身改形成了一座「摺疊城市」:學習

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次日清晨六點。空間休眠,大地翻轉。翻轉後的另外一面是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生活着兩千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第二天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生活着五千萬人,生存時間是從十點到清晨六點,而後回到第一空間。時間通過了精心規劃和最優分配,當心翼翼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

在不一樣的空間裏,分門別類住着不一樣的人,第三空間是底層工人,第二空間是中產白領,第一空間則是當權的管理者。網站

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人力再也不重要,生活在底層的大可能是垃圾處理工人。可是,機器人實際上早已能夠處理垃圾,管理者只不過出於社會穩定的須要而保留了這部分工做。於是,這些人只能被「塞到夜裏」,再也不參與社會經濟的運做。

這,就是《北京摺疊》裏描繪的場景。

這部創做於 2012 年的小說,在經歷了 AlphaGo 引起的新一波 AI 浪潮以後,顯得愈發真實。

做者郝景芳在這部第 74 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裏描繪了兩個將來將要面臨的挑戰: 人工智能技術致使的就業取代、以及教育的隔離和窮困的代際傳遞。

去年,白宮發佈的人工智能報告預測,在將來10-20 年間,人工智能技術有可能取代 47% 現有工做,麥肯錫 2016 年的報告的預測則是 49% 現有工做會被取代。

試想一下,當工廠再也不須要工人,汽車再也不須要司機,商場再也不須要導購,飯店再也不須要大廚......這樣的世界足以讓大部分人焦慮。

固然,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興起也造就了一個職業的繁榮——IT,大多數時候,咱們將 IT 人稱爲程序員。

編程就像讀書寫字,會變成衡量文盲的標準

雖然有人將程序員稱爲「碼農」,暗喻「碼農」是新時代的「農民工」,可是工資不會說謊,就算程序員是新時代的農民工,那也是高級農民工。

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消息, 2016 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 57394 元。其中最賺錢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16 年平均工資爲 122478 元,首次戰勝金融業成爲新霸主。金融業工資水平退居次席, 2016 年平均工資爲 117418 元。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材料的世紀,可是不管是學材料的,仍是學生物的,亦或是學機械的,想要轉行成「碼農」的人數不勝數。或許知乎上的碼農認爲本身的時薪過低,賺的也都是「血汗錢」,可是和真正的「民工」相比,你會如何選擇?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考上好大學學 IT 是否是當今窮人家孩子晉級中產惟一的出路?截止AI科技大本營發稿時間,這個問題已經有 13186 個關注者,790 個回答,瀏覽量超過 120 萬次。

有理由相信,隨着技術的不斷髮展,將來社會將會經歷劇變。那麼,爲了適應這種劇變,全民學習 CS 是否是一個好的選擇?

在美國知名問答網站 Quora 上,有一位父親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我有一個還在蹣跚學步的小孩,爲了讓她爲 15 年後 AI 世界的職場作好準備,我應該儘早地教她學習 Python 嗎?

https://www.quora.com/I-have-a-toddler-How-should-she-prepare-herself-for-the-job-market-15-years-from-now-in-the-world-of-AI-Should-I-teach-her-Python-as-soon-as-she-is-willing-to-learn

對此, AI 界的大牛吳恩達是這樣回答的:人工智能

是的,請務必教她如何寫代碼。更重要的是,培養她堅持學習的能力。

在 CS 的世界中,全部人都已經習慣了每隔 5 年就要更換一輪技術以及思惟模式(互聯網 - >雲 - >手機 - > AI /機器學習),由於新技術發明的速度讓咱們以前作過的部分東西迅速過期,因此 CS 人已經習慣了這種不斷學習新事物的狀態。

現在,CS 幾乎「入侵」了全部行業,因此如今不只僅是 CS 的世界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變革,而是全部人都須要隨之改變。這就是爲何堅持學習是你能夠教你女兒最重要的職業技能。

此外,我認爲(差很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曾經有一段歷史,咱們想知道是否每一個人都有必要具有讀寫的能力,仍是隻要幾個識字的僧侶爲咱們轉述文字就夠了,大多數人其實並不須要會讀會寫?又或者咱們只須要幾個會寫暢銷書的做家就夠了,其餘人並不須要具有書寫的能力?

可是咱們發現,隨着讀寫能力的提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好了。相比只有爲數很少的暢銷書做者,就算咱們發的郵件只有一個接收者(讀者),這也是有價值的。

今天咱們所處的時代,只有極少部分的人會編程,然而這些編寫的代碼都是針對大衆用戶的。可是,試想一下,若是每一個人都會編程,也許某個角落裏的夫妻店的老闆爲了本週的促銷活動,就能夠本身編寫幾行代碼來定製他們的 LCD 顯示屏。又或者丈夫編寫一個簡單的應用程序,發給他的妻子。雖然它惟一的用戶就是妻子,但這跟現在給本身的妻子發一封郵件沒什麼區別。

掃盲運動的開展已經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如今,人機交流正在變得愈來愈重要,能夠預見,編程能力將會成爲將來最深層次的人機交流的基礎。因此我不認同那些認爲世界上只須要幾百萬程序員的觀點,在我看來,(幾乎)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就像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閱讀和寫做同樣。」

在吳恩達看來,將來全部人都應該學習編程,而「是否會編程」極可能會成爲掃盲運動的一項新標準。cdn

中美競爭加重,全面推廣編程教育遊戲

固然,看好人工智能的不僅是科研人員和投資者,還有各國政府。爲了作好迎接 AI 時代的準備,推廣編程教育也成了政府的重點工做內容之一。

今年 3 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中國政府工做報告。7 月,國務院又專門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如下簡稱《規劃》),並提出了分三步將中國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開發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特別支持普遍開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動,全面提升全社會對人工智能的總體認知和應用水平。而這包括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於樂的編程教學軟件、遊戲的開發和推廣。

固然,這麼作的不只是中國。

上個月,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剛剛簽署一了個意向備忘錄,承諾將每一年投入 2 億美圓,拓寬孩子們得到高水平 STEM(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數學) 教育的機會,其中 K-12 階段的計算機科學是重點。

白宮表示,太多學生缺乏高質量的 STEM 教育,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國高中提供計算機編程課程,並且有接近四成的高中沒有教授物理。尤爲是對於女性、少數族裔和鄉村地區的學生而言,STEM教育還有很是大的需求提高空間。

固然,現現在不少學者都在研究可以自動編程的 AI,可是這些 AI 程序如今來看還很是稚嫩,程序員在很長時間內都不可能會被 AI 替代,所以培養更多的程序員是有必要的。數學

並且從中美兩國對編程教育的重視程度能夠看出,「程序員」將來依舊會是最吃香的職業之一。正如一位知友說的那樣:它不必定可讓你翻身成爲中產階級,但必定能夠脫貧!

不過,人類一直是未雨綢繆的生物。

若是有一天 AI 真的代替人類,掌管了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會像《北京摺疊》的主人公老刀同樣,再也見不到早上 8 點的太陽嗎?

對於「讓孩子進階中產的惟一路徑是編程」這個觀點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