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有句話:「一級市場割二級,基石割一級,交易所是天上的神仙,通吃。」api
從2014年以來,誕生了10000家以上的中心化交易所。槓桿黑幕、丟幣盜幣、交易刷量、資金回滾、平臺幣破發……幾乎天天,咱們都能看到交易所的負面新聞。安全
太多的交易所經歷過攻擊,如著名的MtGox,還有Bitfinex、ShapeShift和Bithumb等。而最具備諷刺意味的是,中心化的交易所上交易的,都是去中心化的代幣。服務器
中心化交易所是和區塊鏈技術離得最遠的一個產業,卻異常蓬勃。 「這個產業的發展壯大表明瞭市場畸形。」 暴走恭親王告訴「北緯31度」。區塊鏈
在交易所的世界裏,一邊是老牌的幣安、火幣、OKEx等中心化的交易所,一邊是鯨交所、BitShares、0x、Cybex、Kyber等去中心化交易所。在區塊鏈這個如此幼嫩的行業,居然出現了新舊勢力對峙的局面。網站
0一、中心化交易所的存在邏輯加密
在數千家交易所中,交易所替用戶保管資產的能力成爲了最大的風險。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有發生的交易所盜幣和丟幣事件,讓整個幣圈都在時刻擔心。但它依舊是目前交易所的主流。對象
在「北緯31度」看來,這源於中心化交易所的兩大職能:一、提高效率;二、擔任信任中介。排序
在互聯網世界和古典金融世界裏,中間人是市場中必要的角色,作好中間人的企業,天然會在利益分配中分一杯羹。token
中間人界定雙方規程、協議、期待的明確標準,比跳過中間人去合做和溝通的效率要高。事件
此外,兩我的,不能互相信任,但都信任中間人,那麼他們能夠依靠中間人達成交易或合做。
最典型的中間人就是銀行,以及上證交易所。
咱們之因此相信銀行和上證安全,是由於國家的公權力做背書。搶銀行的事件可不常發生,發生了也會受到法律制裁、追回竊款。
中心化交易所,就是加密貨幣世界裏「中間人」。可是,它只解決了效率問題,卻並無徹底解決信任問題。目前的中心化交易所商業模式,能夠說是「用公雞下金蛋」。
中心化交易所,一般也會兼營電子錢包,讓用戶把錢直接存放在交易所內。相比咱們把*存在銀行裏,哪怕是存在、支付寶裏,安全性也差多了。
在法律還沒有明確,權益不受公權力保護的加密貨幣世界裏,損失徹底由我的負責,交易所卷錢跑路的風險極大。具體來講,中心化交易所的對手風險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來自人的因素。
大交易所利用用戶的數字貨幣來進行砸盤,從而獲取低價的數字貨幣。或者,對用戶提幣到本身的數字錢包過程進行阻撓,這些都是不履行金融義務的實例。
另外一個是技術風險。
例如2016年8月Bitfinex因爲網站出現安全漏洞,12萬個比特幣被盜。2018年2月10日意大利交易所BitGrail遭黑客攻擊,損失了1700萬個NANO幣,總價值約1.7億美圓。
風險重重,做爲中間人的交易所卻仍未消失,說明幾乎全部用戶都在爲了效率而部分犧牲信任。但這始終是中心化交易所的心頭之痛。
0二、消除中間人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安全,是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吸引力所在。「你不再用擔憂本身的私鑰掌握在交易所那裏了。」它徹底消除了中間人,也消除了交易雙方的信任危機。
全球的服務器爲你的每一筆交易作記錄,能夠說比國家銀行還可靠了。其實,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優點毫不止這一點,它最讓中心化交易所眼紅的優點,是政策層面上的安全。
目前幾大主流交易所,都由於政策問題在各國「流竄」。
「九四」以後,幣安退出中國市場。因爲日本金融廳的監管,火幣、幣安、BigOne等交易所都被驅逐出日本。OKEx禁止美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十幾國公民使用,也是出於規避法律風險。最近OKEx和幣安都落戶了小國馬耳他,而且獲得了政府批文,纔算是鬆了口氣。
去中心化交易所就不同了。
司法監管的前提是有監管對象,通常是機構、公司等法律實體。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僅僅是一段程序,沒有國界,佈署在互聯網上,單純是錢包之間透過智能合約的ERC-20 token交易,根本不須要牌照,也沒有政策問題。
在這個系統中,「上幣費」亂象也就會天然消失。
頭部交易所索取的上幣費,一般高到可怕。美國一家研究機構調查,進入頭部交易所的ICO項目需付100萬美圓的上幣費,想迅速提升代幣流動性則須要300萬美圓。相比之下,股票上線納斯達克只須要12.5萬到20萬美圓。
被交易所割了的部分,就只能從投資者身上割回來。暴走恭親王就指出,好的區塊鏈項目不可能去支付幾百萬、幾千萬這麼不合理的上幣費,因此漸漸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市場。
中心化交易所除了資產是區塊鏈的,其餘和區塊鏈沒什麼關係了。「它實際上是銷售軟件行業」,暴走恭親王指出目前市場的病態。「銷售軟件」的猖獗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0三、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想象空間
暴走恭親王曾在《區塊鏈社會》一書中這樣評價BitShares(BM創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BitShares爲商業而生,如同Bitcoin爲貨幣而生。」
去中心化交易所取代傳統交易所的路上還處於起步,但正在開始。0x、Ethfinex、Cybex等交易所已經引發了人們的強烈興趣。
暴走恭親王預測,一兩年內,去中心化交易所必定會成爲主流:「最終,互聯網須要的不是銀行轉帳,而是在線支付,這個觀念可能沒這麼快,但你們早晚會認識到這一點。」
在將來的一段時間,去中心化的應用場景,將超乎想象的普遍,「發行資產就像發微博同樣」。每一個人均可以發行本身的Token。
好比,Papi醬能夠在BitShares發行本身的我的「股票」,若是你們看好她,能夠購買她的「股票」,她得到收入時,出示一張收入證實,將收入的一部分按比例發送給持股者。
這等於把Papi醬這個IP證券化了,經過預先售出本身將來收入的一部分得到如今的啓動資金,投資者能進行可量化回報的投資。
我的均可以證券化,這纔是最美好的將來。
我的如此,公司更能夠此方式籌資,也不會涉及到ICO的非法集資法律問題。這可應用在電商API、P2P借貸、藝術稀缺品份額化等衆多領域。
除此以外,隨着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進步,跨鏈、跨錢包轉行也會越發便捷。錢包的地位會愈來愈高,由於以往放在交易所裏的幣,都會存在私人錢包裏。
一個資深幣民告訴「北緯31度」:「不要相信平臺幣,只要是發幣的交易所,都是有賺錢慾望的,不單純。若是中國政府開了個交易所,或者美國納斯達克開了交易所,我就絕對會買,由於那個交易所會是公平的。」
以往,公平就是公權力背書。未來,程序保證的絕對公平——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時代,或未來臨,傳統交易所的亂象將成爲過去。
0四、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困局
遺憾的是,短時間內去中心化交易所還不會取代中心化,它還面臨着重重問題。
去中心化交易所DEW,它還能跨界交易股票、現貨、期貨、基金等,交易量約1億人民幣,市值14億人民幣。但比起BHO三大所近百億的交易量,仍是過小型了。
去中心化交易所最核心的問題,就是TPS不夠高,沒法實現實時跨鏈交易,太慢了。但這個問題在逐步解決。
好比,BitShares是最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它徹底不依靠任何人自動運行,裏面全部交易的資產、產品能夠由任何人建立並交易。雖然,它還不能達到實時交易,在POS共識機制下,區塊生產速度已經相對算快。
此外,跨鏈技術的發展,也能增長TPS。Token能夠在公鏈之間價值流通,跨鏈合約處理速度會比人要快,這樣就會產生一個正循環,愈來愈多的公鏈也都會支持跨鏈,登錄去中心化交易所。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另外一問題是,用戶體驗還不夠好。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用戶密碼丟了,中心化交易所能夠幫你找回來,但去中心化交易所可沒人幫你保管。另外,流動性有限、操做複雜,也都是用戶體驗上的缺陷。
但這些問題,都是時間能夠解決的技術問題,隨之而來的用戶教育也會慢慢鋪開。從用戶的需求來看,交易所是中心化仍是去中心化,都不是核心,核心是交易體驗和資金安全。
首先,速度要快,不用等太長時間;其次要有交易量,能夠快速成交;再次,有合適的成交價格;最後是資金安全和可信任。固然這四者在每一個人心目中的排序不一樣。
幣圈99%的流動資產,仍是掌握在中心化交易所手中。短時間內,強勢方仍是在幣安、火幣等中心化交易所,由於它們佔據了技術、用戶、運營經驗等資源。但因爲去中心化交易所必定是將來,留給後者顛覆的可能性仍會存在。
好比說十分火爆的鯨交所,最近就爆出大新聞說要推出「諾亞方舟」計劃,該計劃一旦成功,那麼,哪怕是發生了戰爭,或者地震,洪水,甚至是火星人入侵地球,致使他們服務器中止運行,用戶資產依然安全。
結語
去中心化交易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遠,但毫無疑問,它的將來是光明的。在不久的未來,愈來愈多的人都會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心化交易所將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文章來源:幣乎做者「北緯31度」,歡迎關注,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