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angled Web (Web之困)第四章 摘要

1. HTML語法:跨域

  由Tag組成層級結構,標籤視爲名,而值插在當中。瀏覽器

  關鍵組成符:<, >, ', ", &編碼

2. 解析模式:加密

  文件開頭<!DOCTYPE>告知,url

  但亦可由Content-Type傳遞,插件

  關於1中的關鍵符, 可由<![CDATA[.....]]>封裝設計

3. 解析器行爲:code

  對錯誤容忍度極高,空格,特殊字符,HTML過濾器設計有時不能只考慮一層兩層,圖片

  以及標籤的多重性, ip

  各個瀏覽器之間標準的不一致性

4. 實體編碼:

  &符號開頭,;符號結尾, 可ASCII, 可Unicode,(&#開頭),

5. 超連接和內容包含:

  <a href="url"> 

  表單的action本質上也是一個 href

6. 其餘資源:

  圖片(<img>);樣式表(<link rel=stylesheet href=...> or <style src=...>)

  客戶端腳本(<script> 包括個別奇葩腳本)

  插件(<embed>, <object>...)

7. 跨域請求

  瀏覽器是透明包含全局身份信息的, 從而當狀態改變的請求發送的服務端時, 是沒法確認是客戶仍是第三方發出的。

  試解決方案:在請求中包含一個繪畫相關的加密參數,從而第三方沒法獲取。(同源策略對跨域文檔的讀取限制)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