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總會面對一些阻力和風險,一種新的觀念、一種新的模式要來替代既有的產品,歷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WMS改造這件事上咱們一開始就提出兩種概念貨物驅動和任務驅動,並找到一個標杆產品Slack就是爲了創建心理上的信任感,並從側面證實這件事不是一件純新的模式,提供成功案例來下降阻力,但在實際落地的時候仍是沒有多麼順利。服務器
有時候你們不支持和反對,並非真的不支持和反對,而是由於習慣某一種模式和狀態,而偏偏新的設計和他熟悉的不一樣。
習慣就意味着第一時間出如今腦中的就是那個樣子,因此很難想象出還有其餘的可能性,也沒有辦法接受其餘的可能性,這也就是所謂的想象力比較匱乏吧。
在作這一版WMS的過程當中,首先出現的問題是,產品經理的設計拉不齊。說完設計的方向和原則後,你們一塊作了一個功能的設計用於對齊設計理念,然分別去作了不一樣功能的設計,在階段彙總時當即就發現,絕大多數人的設計都沒有作到明顯的體驗改善。
當時發現這種狀況後,你們坐在一塊兒一頁一頁的覆盤每一個功能每一個點的。裏面其實包含了幾種狀況網絡
三版設計以後(大體1周多的時間),再看整體的設計就頗有眼前一亮的感受了。不過沒想到的是最後給UED人員時還有一次反覆,由於他們不理解生產類的軟件系統的設計要點,包含的特別放大的部分和特別明確的分區,通過UED人員後反而都弱化了,因此在效果圖出來後還要作一輪調整。架構
除了UI設計的問題,還有業務架構設計的問題。工具
UI設計進行中的同時咱們又覆盤了一遍即有系統的全部菜單,結果從中發現了一個具體的問題。
縱觀整個WMS,由三個部分功能組成:優化
系統容錯,儘可能讓系統自主處理,如非阻塞不設計人工干預流程。架構設計
開始僅僅是想改善一下倉儲人員的使用體驗,從UI的優化開始一直推導到設計的規範,再發現運營容錯的技術方案系統的動與靜,還有系統容錯軟件自動化處理(可能會今後開端WMS的智能化)。
這裏咱們有一個體悟,一個軟件的頂層設計是極其重要的,點線面歷來也不是單獨存在。後續我想咱們部門每一個軟件都會有一個業務架構師,這麼一我的對整個軟件的研發太太重要了,他可能不是專職的但崗位職責必定要明確。
下一篇離題一下,寫咱們在另外一套軟件上面的優化成果
『2018年12月24日 廣州白雲』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