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介(只是簡單介紹下理論內容幫助理解下面的代碼,若是本身寫代碼實現此理論不夠)html
1) BP神經網絡是一種多層網絡算法,其核心是反向傳播偏差,即: 使用梯度降低法(或其餘算法),經過反向傳播來不斷調整網絡的權值和閾值,使網絡的偏差平方和最小。算法
BP神經網絡模型拓撲結構包括輸入層(input)、隱藏層(hidden layer)和輸出層(output layer),每層包含多個神經元。編程
2)BP神經網絡示例圖網絡
上圖就是一個簡單的三層BP神經網絡。網絡共有6個單元,O0用於表示閾值,O1、O2爲輸入層,O3、O4爲第一隱層,也是惟一隱層,O5爲輸出層單元。網絡接收兩個輸入 ,發送一個輸出 。每一個單元接收一組輸入,發送一個輸出。 爲權值,例如W40 表示O0與O4之間的權重。app
3)神經單元(計算單元)dom
如上圖所示,每一個圓表示一個神經單元。其接收一組數據,通過計算輸出一個數據。機器學習
4)傳播過程ide
a)正向傳遞函數
例如:從O1-->O4-->05,這是正向傳遞過程當中的一個路徑(O4除了接收O1,還接收O0、O2的輸入)。這裏重點說下權重,W41表示O1和O4之間的權重,假如O1=1,O4=4,W41=0.5,那麼O5=1*4*0.5=2(2不是最終輸出,最終輸出還須要加上O0、O2 的計算結果).學習
b)反向傳遞(過程比較複雜,這個表述不是特別精確,只是爲了方便理解)
例如:從O1<--O4<--05,在這個過程當中,O5是計算出的值,參與計算的O4的值不是其自己的值,而是在正向傳遞過程當中計算出的值(即輸出值)。而權重也是這個過程當中調整的。
2.MLPClassifier函數
此函數是sklearn.neural_network中的函數,它是利用反向傳播偏差進行計算的多層感知器算法。
a) 主要參數
hidden_layer_sizes:隱藏層,例如:(5,2) 表示有2個隱藏層,第一隱藏層有5個神經單元,第二個隱藏層有2個神經單元;(5,2,4)表示有三個隱藏層。
activation:激活函數,在反向傳遞中須要用到。有如下四個可選項:
'identity':無激活操做,有助於實現線性瓶頸, 返回 f(x) = x
'logistic':邏輯函數, 返回 f(x) = 1 / (1 + exp(-x)).
'tanh': 雙曲線函數, 返回 f(x) = tanh(x).
'relu': 矯正線性函數, 返回 f(x) = max(0, x),(默認)
solver:反向傳播過程當中採用的算法,有如下三個選項:
'lbfgs': 準牛頓算法.適用於較小數據集
'sgd': 隨機梯度降低算法.
'adam':優化的隨機梯度降低算法(默認)。適用於較大數據集
alpha:L2懲罰係數
learning_rate:學習速率,有如下幾個選項:(只有當slver='sgd'時有用)
constant:參數learning_rate_init指定的恆定學習速率.(默認選項)
invscaling’:使用「scale_t」的反向縮放指數逐漸下降每一個時間步長t 的學習率。effective_learning_rate = learning_rate_init / pow(t,power_t)(power_t是另一個參數)
adaptive: 自適應,只要損失不斷降低就是用learning_rate_init。不然會自動調整(由另一個參數tol決定)。
learning_rate_init:初始學習速率
b)屬性
coefs_:權重列表
n_layers_:神經網絡的總層數
3.示例一
本示例使用的數據:機器學習:從編程的角度去理解邏輯迴歸 。在下面的參數狀況下正確率95%。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os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neural_network import MLPClassifier def loadDataSet(): ##運行腳本所在目錄 base_dir=os.getcwd() ##記得添加header=None,不然會把第一行看成頭 data=pd.read_table(base_dir+r"\lr.txt",header=None) ##dataLen行dataWid列 :返回值是dataLen=100 dataWid=3 dataLen,dataWid = data.shape ##訓練數據集 xList = [] ##標籤數據集 lables = [] ##讀取數據 for i in range(dataLen): row = data.values[i] xList.append(row[0:dataWid-1]) lables.append(row[-1]) return xList,lables def GetResult(): dataMat,labelMat=loadDataSet() clf = MLPClassifier(solver='lbfgs', alpha=1e-5, hidden_layer_sizes=(5,2), random_state=1) clf.fit(dataMat, labelMat) #print("層數----------------------") #print(clf.n_layers_) #print("權重----------------------") #for cf in clf.coefs_: # print(cf) #print("預測值----------------------") y_pred=clf.predict(dataMat) m = len(y_pred) ##分錯4個 t = 0 f = 0 for i in range(m): if y_pred[i] ==labelMat[i]: t += 1 else : f += 1 print("正確:"+str(t)) print("錯誤:"+str(f)) if __name__=='__main__': GetResult()
4.示例二(數據來源)
此次使用的數據仍是紅酒。由於紅酒的口感得分是整數,因此也能夠看成是分類。可是針對此實驗數據,在屢次調整參數的過程當中(主要是調整隱藏層)正確率最高只有61%。這正是BP神經網絡的一個缺陷:隱含層的選取缺少理論的指導。
代碼: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os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neural_network import MLPClassifier ##運行腳本所在目錄 base_dir=os.getcwd() ##記得添加header=None,不然會把第一行看成頭 data=pd.read_table(base_dir+r"\wine.txt",header=None,sep=';') ##dataLen行dataWid列 :返回值是dataLen=1599 dataWid=12 dataLen,dataWid = data.shape ##訓練數據集 xList = [] ##標籤數據集 lables = [] ##讀取數據 for i in range(dataLen): row = data.values[i] xList.append(row[0:dataWid-1]) lables.append(row[-1]) ##設置訓練函數 clf = MLPClassifier(solver='lbfgs', alpha=1e-5, hidden_layer_sizes=(14,14,30), random_state=1) ##開始訓練數據
clf.fit(xList, lables) ##讀取預測值 y_pred=clf.predict(xList) m = len(y_pred) t = 0 f = 0 ##預測結果分析 for i in range(m): if int(y_pred[i]) == lables[i]: t += 1 else : f += 1 print("正確:"+str(t)) print("錯誤:"+str(f))
5.BP神經網絡的缺點
1)容易造成局部極小值而得不到全局最優值。BP神經網絡中極小值比較多,因此很容易陷入局部極小值,這就要求對初始權值和閥值有要求,要使得初始權值和閥值隨機性足夠好,能夠屢次隨機來實現。 2)訓練次數多使得學習效率低,收斂速度慢。 3)隱含層的選取缺少理論的指導。 4)訓練時學習新樣本有遺忘舊樣本的趨勢。(能夠把最優的權重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