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1010422 馬亮 實驗三做業互評與改進報告

任務一:從班級博客園的如下班級的軟件工程第一次做業中各選一篇學生博文做業進行閱讀並進行評論

一、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0061008同窗博客的我的建議與評論

是否能夠向他人徵集測試數據?或者由他人根據模塊的功能編寫單元測試是否可行?
這裏並非說只能由軟件做者來寫測試單元,而是在相同條件下做者的優先級最高,由於代碼的做者最瞭解代碼的目的、特色和實現的侷限性。若是做者的代碼已經實現了用戶所提出的要求,若讓他人來寫測試單元,他人在測試的過程當中可能會認爲做者的代碼能夠實現更多的功能、更加的完善等想法,這樣一直下去的話,即會浪費時間、精力等資源,更加會拖延整個項目的進度。html

二、對福州大學衡與墨同窗博文的我的建議與評價

資金和人力有限的創業公司須要嚴格的執行軟件開發流程嗎,還有分工上,有時候並無產品經理,也咩有測試人員,這時候有什麼適用的軟件開發流程嗎?
若是這樣的公司能夠根據公司本身的人力、物力、財力、項目的重大難易程度等前提條件進行靈活的分配,下圖是我我的總結的主流的開發流程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

軟件開發流程app

三、對西北師範大學Pretend同窗博文的我的建議與評價

在一個開發團隊中,每一個人編寫代碼的水平各不相同,那麼,如何在團隊中合理分配每人的任務?
下圖是主流的軟件團隊的模式

軟件團隊的模式
首先呢,在一個團隊中,成員之間必然有着技術性的差別,在團隊開發過程當中,能夠根據團隊對的規模,項目的大小來靈活的調整團隊的成員分配
但根據同窗的描述,比較適合的是功能團隊模式,該團隊是把一個大的項目分紅若干個功能,每個小團隊共同去完成一個功能,這個小團隊裏面有技術大牛和菜鳥共同組成,菜鳥向大牛去學習,大牛帶着菜鳥們共同完成該功能工具

任務2:軟件文檔是軟件開發過程當中產生的軟件產品,與軟件生存週期有着密切關係。搜索關鍵詞「軟件工程國家標準」,瞭解軟件工程國家標準情況和代號說明,深刻分析國家標準中GB/T8567-2006標準關於軟件產品文件規範內容與軟件生存週期各階段的關係

任務3:參考如下綱要採訪一個高年級同窗在軟件工程實踐課中作過的項目

如下是我對大四學長的採訪
學長作的是學生管理系統,是去年完成該項目的單元測試

  • 項目如今還有用戶嗎?
    當初作的是一個測試型小項目,沒有具體的用戶
  • 項目可否繼續開發,源代碼/文檔還有麼?
    源代碼還在個人手裏,已經準備2.0的開發了,可是原團隊的其餘成員不在身邊,只能由我本身開發
  • 項目開發有什麼經驗和教訓?
    必定不要覺得前面作的軟件需求分析都是無用功、不要以直接寫代碼能夠節省時間、不要覺得其餘團隊比你快就比你作的好、不要覺得團隊中其餘人都是傻逼
  • 對學好軟件工程有什麼經驗和教訓:
    對於初學者來講,知識基礎較薄弱,對一些應用操做、概念、工具方法等理解起來較爲困難,要能從總體概念上較好地理解和把握、學好軟件工程,不是僅僅把幾本專業書籍細緻地看幾遍,而後上機練習幾回就能夠成功,學習過程當中要注意多看多練要注意結合實際,更要多思考,面對錯誤不要一範就問,要嘗試本身去解決。可是還要注意什麼都學,確定是什麼都學不透的,要集中精力打攻堅戰,學習軟件工程首先要明白本身的學習目標到底是什麼,根據本身的實際工做出發,有針對性的在相應的學習方向上進行提升,制定出詳細的學習規劃。還要注意與其餘科目的相輔相成,就像咱們在學習面向對象分析的時候要結合大一學習的面向對象及其方法學這一專業科目進行研究拓展;在學習語言時,要看看與C語言的聯繫,多思多想,把從各個科目學到的知識通匯貫通。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