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下的金三銀四跳槽季來了,幫你客觀分析一下局面

若是第二次看到個人文章, 歡迎點擊文末連接訂閱個人我的公衆號(跨界架構師)喲~

每週五11:45 按時送達。固然了,也會時不時加個餐~
html

本文長度爲5723字,建議閱讀15分鐘。git

堅持原創,每一篇都是用心之做~程序員


這是一篇以程序員視角寫的文章,可是內容是互聯網行業通用的。github

文章雖然有點長,可是這裏的讀者大部分仍是互聯網行業的,因此我認爲值得你看完,應該會對你有所幫助。面試


嗅覺比較靈敏的人在17年就感覺到了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氣息在明顯減弱。直到17年下半年開始,愈來愈多的聲音在喊互聯網寒冬潮來了。微信

到目前來看,勢頭好像越演越烈,尚未見頂的跡象。架構

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我想仍是確定有很多人,想找找機會。畢竟想着,危機危機,危中帶機嘛。分佈式


真實的大環境

首先咱們不得不認可一個事實,過去的互聯網20多年,是一個開疆闢土的野蠻生長期,各方諸侯爲了在一大片藍海中搶佔更多的地盤,競爭可謂激烈。工具

所謂,競爭會帶來局部溢價。競爭本事是個非理性的事情,由於此時有很大緣由是爲了競爭而競爭,打敗競爭對手的重要性遠大於投入產出比的合理性。學習

因此這會致使,越靠近核心鏈路的資源投入超配。

其實咱們生活中的不少事情就是如此,好比在學生時代拼讀書成績,那麼一個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確定是超配的。爲了成績比其餘人更好,能夠投入不少成本進去,時間、金錢等等。


程序員這個羣體就是隨着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開始快速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完總體現了這個趨勢。

▲截圖來源於國家統計局,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能夠看到這幾年間,從業人員的漲幅,那但是全部行業的No1。並且,在2003年之前,這個羣體還只是被劃分在了「其餘」裏面。


爲何漲那麼快呢?正如前面所說,由於這行相對其餘行業是有溢價的,而人又是逐利的,天然就愈來愈多的人向這個方向而來。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程序員目前的薪資相對其餘行業來講被「外部因素」干預是屬於比較大的,包括運營,產品經理等這些互聯網新起的崗位都是如此。

固然了,歸根到底這是一個市場的供需關係致使的,一個願意來到這個行業一個願意要你。


可是咱們要想一下,在寒冬之下,這個供需關係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我想告訴你們的一個信息是,若是放眼到整個中國社會來看,其實互聯網行業並沒進入什麼寒冬。至少說對咱們互聯網從業人員的影響並算不上寒冬。

可能你會問,那爲何會有那麼多人在喊寒冬呢?瞎喊也不可能這麼多人啊。

沒錯,可是感官只是咱們對身邊所見的局部信息的一種結果認定,而且不表明全局。

假如咱們的視野僅限於傳統的虛擬經濟產業的話,目前的確進入到了一個轉折點。出現了明顯的瓶頸,甚至是負增加。從51job公佈的招聘需求狀況來看,也是如此。

▲截圖來源於51job


可是,放眼於整個中國社會來看,國家正在推進供給側改革,在供給側的不少傳統實體企業都須要進行數字化轉型。這對咱們老互聯網人來講實際上是開闢了一個新的大陸。

因此,從總體來看,咱們每一位互聯網人不但沒進入寒冬,反而得到了不少如20年前同樣的新機會。最大的不一樣在於,過去的20年至關於從新創建了一個平行世界,而接下去的一段時間則是讓舊世界變的更好。

艾瑞諮詢恰巧在這週一(2019.2.18)發佈了一份最新的互聯網就業相關報告(文末附下載鏈接),能夠看到傳統行業對互聯網人才的需求度狀況。

▲截圖來源於艾瑞諮詢《中國互聯網就業洞察白皮書》


另外,從總量上來講,18年幾個過去長期基於互聯網發展的頭部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仍是有明顯增加的。

▲截圖來源於艾瑞諮詢《中國互聯網就業洞察白皮書》


固然,畢竟這是年度數據,不排除有些純線上的企業反應比較遲鈍,在下半年纔對招聘踩了剎車。因此,今年純線上的行業對人才需求數漲幅可能相比18年會縮小一些。

從18年的季度變化中也能預見這點。WED指標進入到一個平臺區,變化開始變小。這份數據一樣新鮮,來源於上週六BOSS直聘發佈的報告(一樣文末附下載鏈接)。


▲截圖來源於BOSS直聘《2019人才資本趨勢報告》


可是從JMPI指標來看,整個行業的蛋糕仍是在快速擴大的,並沒有瓶頸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不一樣崗位在不一樣地區的供需狀況差別仍是比較大。若是對於選擇去哪一個城市工做還存在糾結的能夠參考一下(數值越小,表明市場競爭越小)。

▲截圖來源於艾瑞諮詢《中國互聯網就業洞察白皮書》


好了,其餘的你們在文末下載這2份報告本身看吧,包括薪資什麼的。


該如何準備跳槽

瞭解清楚大環境以後,若是你選擇跳槽的話能夠繼續看下去。暫時沒這打算的也能夠先收藏一下,後續再來翻~

準備跳槽,主要要作3件事:找公司、寫簡歷,備面試


找公司

大公司、小公司的選擇是咱們常常討論的。通常來講公司越大知名度越大,意味着他的「品牌效應」越明顯,能夠給你的履歷加分,至關於給本身帶個buff。

不過,一個公司當下的規模大小僅表明他過去的成果,並不等於將來也是這樣。大公司轟然倒下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一個公司的主營業務必然也是依賴着背後的一個大環境。因此,業務所面向的市場是一個增量市場仍是存量市場,也是格外重要的。

經過這2個維度,一個公司能夠劃分到4個區間之一。

右上和左下兩個部分,你們的認知都同樣,就很少說了。關於另外2塊怎麼選呢?

針對大部分人,Z哥給你的普適性建議須要你先捫心自問搞清楚2個問題。

  1. 對本身當下所具有的能力是否擁有自信?

  2. 從長遠來看,本身有沒有強烈的意願追求一些我的成就。選擇安逸仍是激情?

ok,第一個問題答案若是是「那必須的」,同時本身沒有大公司的工做履歷,那麼建議你先選擇「低風險低潛力」的大公司。無論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爲何呢?爲了先得到一個buff,這個比如你打遊戲裏得到的buff同樣,越早得到,給你帶來的「加成時長」越長,總的收益越大。

我的英雄主義畢竟仍是小几率事件,咱們要面對現實。

那麼哪些公司屬於這個範疇呢?傳統行業中的大企業、部分細分行業(行業規模中小型)裏的頭部企業。

這些企業相比bat、tmd之類企業入職難度天然會低一些,只要你們盡心盡力去準備,但願仍是很大的。


若是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沒自信」,那麼直接進入第二個問題的選擇。


若是第二個問題選擇的是「激情」,那麼當你在大公司見過二、3年的世面以後就能夠跳出來了,去選擇那些「高風險高潛力」的公司拼一把。這個時候,你不但眼界比大多數人廣,還有實際的「大企業品牌背書」,會讓你在小公司中頗受青睞。

至關於鑽石段位的人去黃金段位找人組隊,搶着要的人確定多的是。固然了,薪資通常就要不到大公司那麼高了,可是你的職業生涯發展空間更大。

若是第二個問題選擇的是「安逸」,那麼就好好呆在大企業吧。但要在作好本職工做之餘開始培養本身的副業,任何能夠增長你被動收入的副業,而不是靠一份時間換一份錢的那種


好了,接下來專門聊聊第一題答案是「沒自信」的。

說句實話,通常來講,沒自信的話,第二題基本上也是選擇安逸的多。若是真的忽然本身頓悟了,下定決心準備「從新作人」,充滿激情的,參照上面的「自信+激情」發展路線。區別是,須要花一些時間將你「逝去的能力」追回來。


如此一來,就只剩下沒自信 + 安逸了。這部分小夥伴的出路在哪裏呢?

首先,出路不在這個四象限裏直接體現。

有句話說,「錢多事少離家近「最多隻能知足其二,選擇了「安逸」意味着選擇了「事少」,那就剩下「錢多」和「離家近」二選一了。

只要選擇公司的時候,確保他的主營業務不是「夕陽行業」就行

說真的,如今悶聲發財的公司真的很多,只是社會上的關注點都在那些明星公司上,可是小團體發點小財,也是很滋潤的日子。

這裏Z哥不太建議你選擇熱點行業的公司,爲何呢?仍是如前面所說,在風口上,資源是會溢出的。但溢出不是一個可持續的事情,早晚是要須要還的。萬一還不上,公司就沒了。如此反而變得更動盪了,不安逸了。

固然了,你認爲本身運氣特別好或者眼光特別好,那能夠忽略這點。

不過Z哥以爲,人活着,找點激情的事情作,生活纔有意義啊!哪怕就其中幾年都行,因此儘可能不要讓你本身走到「沒自信 + 安逸」的地步吧。


至此,能夠選好一些符合目標的公司,接下來就是準備簡歷了。


寫簡歷

面試這個事我本身作過4年多時間,看過上千封簡歷。大多數人寫簡歷的風格是儘量多的陳列本身大大小小的「偉績」上去。

可是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在簡歷方面,多 ≠ 好

寫簡歷要秉持「少便是多」的原則,這個和作PPT同樣,如何更快更深刻的給人留下印象,纔是本質目的。

想象一下,擺在你面前的有20篇做文,10分鐘內找3篇認爲最好的出來。這個就是作簡歷篩選的hr或者面試官的視角。


「少便是多」的第一層意思就是:不要把本身描述的太完美。由於只要是個外人都知道這是在吹牛,只是不少時候本身容易陷入自我感受良好的錯覺裏去寫簡歷。

那麼該怎麼把握呢?建議按照你的工做年限來把握內容的側重點。

好比3年如下的話多突出本身的「可塑性」強。

3年~6年多突出本身的深度能力或者廣度能力。不要再寫什麼學習能力強、積極主動什麼的了,反而顯得很初級。

6年以上多以塑造本身是某方面小V的人設來寫。

這個只是Z哥給你的建議和思路,具體內容因人而異,本身把握。


「少便是多」另一層意思是,「獨特性」。別人沒有,你有的。或者不多人有的。

好比程序員的話,能夠把本身的github地址寫上去,也能夠特別強調一下star數比較高的項目。若是平時有本身寫東西的習慣的話,能夠將本身的博客、公衆號等信息寫上去,而且將效果好的幾篇內容作一下概述。儘量突出這些「獨特性」的價值。

最差最差,這些獨特的東西可以幫你「搶佔」簡歷篩選者的時間,讓你得到簡歷篩選者更多的「印象空間」。


那麼具體的文字性內容我應該怎麼寫呢?好比項目經歷、我的github上的項目、以及本身寫的文章。

Z哥給你一個技巧是用「兩點一線」去寫具體內容。由於,「線性思惟」對咱們人類來講是最好理解的。

給一件事定義一個起點,就是它開始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再給他定義一個終點,最終經過你的努力它變成怎麼樣了。最後,在中間補充你作的具體事情。

儘可能將起點和終點描述的「可衡量」、「易懂。由於「終點」 - 「起點」 = 「價值」,你要讓更多的人能看明白才行。不要寫一堆專業術語,可能恰巧這位hr對這塊並非很專業,沒法快速理解就跳過去了。

補充中間作的具體事情也頗有講究,不要什麼都寫。仔細看對方的招聘需求,作到投其所好。除此以外的就不要寫了,能夠用一個詞「等等」或者「其餘」帶過。

潛在乎思是,一份簡歷儘可能不要海投。你隨意的對待他人,他人天然也會隨意的對待你

對了,包括本身的一些榮譽也是,不要列一堆。列幾個重點,最好是與對方招聘需求相關的就行。


寫簡歷有2個硬傷必定要避免

一是不能出現錯別字,由於這會給你創建一個「粗心」的人設。

這個問題能夠藉助一些錯別字檢測工具(避免打廣告,你們本身網上搜吧,藉助word之類的也行)來避免。

第二個是若是你是經過郵箱投遞簡歷的話,切記,儘可能要通用的文件格式,好比pdf之類的。這樣能夠避免在不一樣的電腦端打開出現變形(想象一下你好不容易投給心儀企業的簡歷,對方hr打開是亂碼。。)。


簡歷搞定了就等面試通知了。


備面試

無論是電話面試仍是現場面試,本質都是在一段時間內將你對本身的認知輸出給面試官的過程

就像將水從一個杯子倒往另外一個杯子裏。這裏的「水」包括技術能力、溝通能力、情緒管理能力、應變能力等等。

最終,面試官會根據他的水杯裏接收到的水位判斷你是否符合要求。

那麼怎麼作就很好理解了,要麼在固定時間內讓信息的傳輸量更大。要麼想辦法拉長交談時間,爭取更多的信息輸出機會。

可是咱們要搞清楚,掌握信息、擁有「水」的人是你本身。因此,本身必定要儘可能掌握主動權,而不是被動的等着面試官提問。


另外,你對面試官來講是陌生的,他對你是否有初步的瞭解,取決於他有沒有看你的簡歷,還有你的簡歷寫的如何。

因此,不少時候面試的開局是讓你自我介紹,或者讓你本身說一個最體現本身能力的項目經歷。

這時候大部分小夥伴會以流水帳的形式啪啦啪啦一頓說。

Z哥認爲這個開頭很關鍵,搶得主動權就靠這個了。無論你啪啦啪啦說什麼,在結尾或者中間要着重反覆突出1到2點核心點,以此引導面試官的提問方向。

只要突出的核心點是對方招聘需求中的東西,會被接下去提問的機率很是大。

而後就將本身準備好的最拿手的東西講出來就行了。


可能你會問,若是面試官不按這個套路出牌,直接根據簡歷發問怎麼辦呢?或者途中話鋒一轉換了一個我不熟悉的話題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保持不卑不亢,知道什麼就說什麼。模糊不清的不要抱着僥倖心理去蒙,不知道就不知道。可是能夠多輸出一些本身的思路,哪怕不知道怎麼實現也不要緊。

記住,原則上來講,思路比具體的方式更有價值,更重要,由於它是一個抽象的事物,更具延展性。


固然了,若是有機會仍是能夠間接引導到本身熟悉的領域裏去。這須要你抓住機會在結尾處作一下補充語句,以引導後續的交流方向。

畢竟招聘需求所要求的項有不少,對面試官來講,在有限的時間裏只能抽樣一部份內容來驗證。

因此只要你的引導方向在清單範圍內,我以爲通常不太會刻意刁難你,故意避開你熟悉的領域。

固然了,你也不要表現的「用力過猛」,體現你在刻意引導提問方向。


整個面試過程的大部分時間應該都會花在一些細枝末節上面。不過,對面試官來講,他的最終訴求無非就是2個:

  1. 你說的這個事情,或者你簡歷裏寫的這個事情是否是真的。

  2. 你解決這個問題或者這類問題的能力到底在什麼程度。

因此多說說你是怎麼作的,怎麼解決的,而不要只是說作了什麼。what並不能體現你的能力,只有多說how和why纔是體現你能力的地方。


特別特別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有很多小夥伴喜歡用大量的內容闡述背後的工做環境,公司是作什麼業務的啊,這個是其中的什麼子業務啊。

這些其實對面試官來講是不太感冒的,要避免。咱們講述環境信息的尺度把握在能說清楚這是一個什麼問題就夠了


總結

總結一下,本文Z哥先帶你分析了下當前的就業大環境。而且在找公司、寫簡歷、備面試上給你一些參考建議。

找公司的核心就是,對本身要有深入實際的認識,而後經過四象限來篩選公司。找到匹配本身規劃的目標公司,

寫簡歷的核心就是,突出獨特性,而且投其所好。避免錯別字,避免用非通用的文件格式。

備面試的核心就是,掌握信息輸出的主動權,經過多講述how和why,體現本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陳列成績」。

好了,但願此文對你有所幫助。


最後附上3份相關的市場報告,但願能幫你們更多的瞭解當下的大環境。在我微信後臺回覆關鍵字:「19就業」獲取。



相關文章:


做者:Zachary

出處:www.cnblogs.com/Zachary-Fan…


若是你喜歡這篇文章,能夠點一下右下角的「大拇指」哦~。

這樣能夠給我一點反饋。: )

謝謝你的舉手之勞。


▶關於做者:張帆(Zachary,我的微信號:Zachary-ZF)。堅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質量原創。本文首發於公衆號:「跨界架構師」(ID:Zachary_ZF)。<-- 點擊後閱讀熱門文章

按期發表原創內容:架構設計丨分佈式系統丨產品丨運營丨一些思考。

若是你是初級程序員,想提高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作程序員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頸想拓寬一下視野。歡迎關注個人公衆號「跨界架構師」,回覆「技術」,送你一份我長期收集和整理的思惟導圖。

若是你是運營,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一籌莫展。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運營策略,以豐富本身的「倉庫」。歡迎關注個人公衆號「跨界架構師」,回覆「運營」,送你一份我長期收集和整理的思惟導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