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使用原子類的優劣?

做者:於江水
連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10291/answer/20328000
來源:知乎
著做權歸做者全部,轉載請聯繫做者得到受權。

《編寫高質量代碼 Web前段開發修煉之道》一書中,提倡並提供了一套原子類,因而我就開始在我的和外包的項目中開始使用原子類。

用的多了,你就會明白原子類的優劣以及如何使用了。下面是個人幾點感悟:

原子類的缺點:

1,維護困難。相似 m20(表示 margin 20px ) 這樣的超級經常使用的原子類,會遍及網頁中的不少 div,若是你想讓他們變成 margin 15px,要麼替換 .m20{} 中的 margin 20px (失去 m20 自己的意義),要麼把 html 中的 m20 批量替換成 m15 。再給你一個要求,把一部分替換成 m15。恐怕只能一個一個粘貼複製了吧?

2,代碼冗餘。包括題主給出的和《編寫高質量代碼》一書中給出的原子類實例同樣,爲了靈活,把經常使用的字體都定義成了 f*、經常使用的尺寸都定義了 m* 和 p* 等。但實際上只會用到其中的幾個,剩下的都是冗餘代碼。這對於中度代碼潔癖的我來講,是很難受的,雖然只是幾十行代碼。

3,控制困難。當我第一次接觸原子類而且用此重寫了我一個很是簡單的 WordPress 主題的時候,我幾乎開始膜拜原子類。那個主題實在是簡單,因此我幾乎沒有寫 CSS ,只是在 模版文件 中的 div 中添加了衆多的原子類就完成了佈局。可是當我打算修改某個元素的樣式時,有點崩潰,我究竟要用原子類的方式,仍是傳統的選擇器?

1)若是用原子類,那麼我須要定義新的原子類(一般不能隨便修改以前的原子類),而後將新的原子類寫到 html 標籤的後面,來覆蓋以前的樣式。這樣,就會遇到相似 <div class="aa bb cc dd ab ad cd sd">...</div> 的標籤,Great!
2)用原子類構造選擇器。這樣就不用定義新的原子類了,可是你的 CSS 選擇器看起來會像下面這樣:.aa .bb .cc .ad.ab .ce{} 你肯定不會眼花?
3)沒辦法,只能針對要修改的元素設置一個對應的類,例如 <h1 class="mb20 f14 fb post-title">...</h1> 而後對 .post-title 來定義要指定的特殊樣式,而後將 post-title 類添加到全部須要的 h1 標籤中。這時你會發現,我爲何不把前面的 mb20 f14 fb 原子類裏面的三條語句一塊寫進 post-title 類中?這樣修改的話只須要修改這一個類就能夠了,而不須要找到 html 中,增刪原子類。

就像 CSS 禪意花園那樣,最好的 CSS 代碼,是與 HTML 無關的,而原子類,讓你在修改編寫 CSS 的時候,增長了不少 HTML 的操做,這是最大的缺陷。

原子類的優勢:

原子類也有至關多的優勢,可是並非全部的原子類。

1,便於抽出複用代碼,提升代碼複用程度。clearfix 類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將一段用來清除浮動的 CSS 編寫成 clearfix 類,在須要清除浮動的 元素 中,增長這個類就能夠。相似的還有其餘使用場景。

2,CSS 框架的應用。不少前端框架的 CSS 部分,特別是網格系統,都是原子類的具體應用。


原子類的實際應用:

原子類其實不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編寫 CSS 的思想,即: 抽出高度複用的樣式模塊,獨立成一個原子類,爲對應的模塊添加。 CSS 前端框架作的就很是好。對於一個前端項目,按鈕部分來講,能夠定義一個 btn 類做爲按鈕初始化(將 a 或者 button 、input 初始化,加圓角、去邊框、加 cursor 等),而後定義諸如 btn-blue 、 btn-red 這樣的類來細化按鈕的樣式。那麼對於整個項目的全部按鈕,就只須要加兩個類就能夠實現樣式。 =============下面是我本身的一個不正式的用法================ 另外一個應用場景,就是代替命名。在近期的一些項目中,主體部分每每分兩欄而且有多種主體樣式(假設 .main-blog .main-page )。因此我定義了 .left .right 類,默認屬性分別爲 float:left float:right 。針對不一樣的主體樣式,就能夠構造以下的 CSS 代碼: .main-blog .left{ .... } .main-blog .right { .... } .main-page .left{ .... } .main-page .right { .... } 這雖然涉及了前面所說的 缺點3 中的內容,可是解決了程序員最大的難題:命名。並且語義還算比較清晰,用起來感受還不錯,能夠試用一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