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們菜籃子的狂歡:生鮮電商的剩宴與盛宴

「小小的菜籃子」竟是巨頭們2019年扎堆狂歡的開場舞臺!

開年以來,美團推出「美團買菜」、餓了麼牽手叮咚買菜、盒馬推出「盒馬買菜」、蘇寧小店推出「蘇寧菜場」、誼品生鮮得到騰訊領投的20億B輪融資等加碼下注「菜籃子」的動做便層出不窮。算法

從常規認知來看,賽道擁擠度是行業價值高低的凸顯,也是淘金者爲瓜分成利而發起的一場「盛宴」。但對於遇上電商發展黃金時期,卻興於電商紅利封頂時期的生鮮電商業而言,既是一場「盛宴」,也是一場「剩宴」。安全

生鮮電商:壁壘下的「剩宴」與「盛宴」分佈式

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既有大存量,也有大增量,這給予了生鮮電商一個萬億級別的賽道。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4萬億元,其中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103.2億元,較2017年(1402.8億元)增加49.93%。儘管如此,被稱爲「最後一片電商藍海」的生鮮電商,卻長期存有1%的低機率盈利之痛。佈局

一方面,前期的生鮮電商正處於摸索階段,商業模式尚不清晰。但互聯網思惟下的入局者卻將先入優點做爲主要衡量因素,不理性的佈局致使行業前期發展不暢。大數據

自褚橙成功入京,將來生活初嘗蜜果起,被注入強心劑的生鮮電商業就備受創業者和資本的青睞。據悉,愛鮮蜂、社區00一、多點dmall等自出生就得到融資,而多點dmall僅得到的天使融資就高達1億美金,且2015年新成立的生鮮電商就高達260餘家。優化

資本的扶持很大層面上促進了行業的進步,但部分生鮮電商平臺爲搶佔市場,採起「燒錢」策略盲目擴張,最後因資金鍊斷裂,集體陷入虧損、倒閉的困境中,其中不乏美味七7、壹桌網、社區00一、後廚網、青年菜君、許鮮等衆多生鮮平臺。cdn

因而,資本開始迴歸理性,謹慎投資。所以出現了衆人在2015年時還在高聲吶喊「生鮮電商風口已至」,轉眼卻在2016年喊出「集體陷入寒冬」的口號。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6年,88%的生鮮電商平臺都處於虧損之態,僅有1%實現了盈利。blog

另外一方面,生鮮業不一樣於其餘電商業,對供應鏈要求很是高,前期投入成本大,高壓下也造成了「折戟者常有,而突圍者不常有」的行業格局。同步

易果生鮮創始人金光磊曾稱:「從產地到零售商,生鮮產品最終損失50%以上是常有的事」。另據數據顯示,生鮮冷鏈物流的成本較普通商品高出1-2倍,冷鏈成本佔銷售額25%~40%。產品

由此看來,承擔最關鍵角色的冷鏈物流供應鏈,在成本建設上佔據了極高的地位。物品耗損高之痛,需高成本、長週期建設的冷鏈才能治癒,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極大。且不均勻的資金分配,嚴重擠壓了商品採購、人工運營管理、配送時效等環節的建設與完善。

這種狀況的出現,一是令資本的耐心值被消磨,無力支撐的電商平臺將難以維持;二是內部管理矛盾會形成各環節斷層,企業運營將難以同步有效進行。這也就是咱們看到的爲何生鮮電商難作。

基於這些壁壘的存在,致使萬億級別的生鮮電商市場至今都還沒有出現超級獨角獸,成爲被「剩下」的一片電商藍海。而生鮮電商做爲最後一個具有誕生超級獨角獸的垂直賽道,天然也成爲衆玩家的「盛宴」之地。

沙中淘金,每日優鮮們正創建新的護城河

先行者的踐行與試錯給予了後來者很多「前車可鑑」。不管是以阿里、騰訊、京東等爲表明的巨頭,仍是中小玩家們,看到生鮮電商業發展時機後都紛紛入場。在展示優勝劣汰機制的同時,也刺激着參賽者升級,以每日優鮮爲表明的頭部平臺便已經在創建新的護城河。

在商品供應鏈上,穩定而有品質的生鮮供應相當重要,也是決定生鮮戰場的首要關鍵因素。

對於商品供應鏈的優化,每日優鮮創建護城河的邏輯是基於「去中心化」,多維「降本增效」的考慮。一方面,縮短商品供應鏈鏈條長度,縮減流通中的沒必要要成本。另外一方面,平臺直接接觸供應商,直採比例逐年增高,以保持商品的高品質,下降由中間供應商帶來的風險。

每日優鮮採用大規模直採、標準化加工的形式,既保障了商品品質保持穩定,又控制了採購成本,爲客戶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目前,每日優鮮90%的水果已實現產地直採,將來甚至50%的蔬菜也可作到產地直採。

在物流供應鏈上,每日優鮮又之前置倉模式去探索市場需求,相比傳統倉儲模式,前置倉時效性更高、冷鏈物流成本更低。

目前,每日優鮮已在全國擁有1500多個前置倉,覆蓋近20個主要城市,並經過大數據賦能前置倉的選址、選品、供需補貨、配送路徑優化、動態營銷等,對這些分佈式倉儲進行系統化、智能化管理。

經過大數據、算法等形式塑造的前置倉模式,顯然從選址到配送整個交易流程都獲得了質的提高。一整套優化機制,不只能讓消費者感覺到每日優鮮的高效服務流程,也提升了企業運營管理效率,加固了企業的市場地位。

在資金和規模上,頭部平臺也愈來愈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盒馬鮮生、京東7Fresh、蘇鮮生等背後的資金實力頗爲強大,每日優鮮更是得到了高達8輪的融資,其中騰訊投資了4輪,還有高盛、老虎基金等國際老牌資本大鱷爲其背書。

強大的資本支撐既保障了平臺的穩健發展,又大大提高了消費者的安全指數,生鮮電商也得以得到突破性發展。

據Trust Data的報告顯示,在2019年第一季度,每日優鮮月活量已達到680.8萬,穩居榜首。且據每日優鮮CFO王珺透露,公司月GMV已接近10億,並在北京連續10個月實現了正現金流。足以見得,生鮮電商的頭部效應已經愈來愈明顯,並進一步獲得了用戶的信任,護城河也愈來愈深。

得前置倉者得天下:生鮮電商獨角獸正孕育而生

縱觀市場佈局,不難發現每日優鮮、盒馬鮮生等領跑者已從價格到供應鏈各個環節,撬動了行業壁壘,建起新的護城河。從發展階段的角度看來,各生鮮電商顯然已再也不止步於供應鏈建設、產品多元化等層面的比拼,而是將新戰場轉移至更高層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玩家都把目光聚焦在前置倉上,並紛紛加碼佈局,生鮮電商也所以在今年進入「前置倉之年」。很顯然,被視做生鮮電商行業標配的前置倉已成爲兵家必爭之地。

一方面,前置倉能縮短生鮮電商與用戶間的距離,搶奪「就近」優點,以速度服務制勝。在產品趨於高度同質化的大背景下,服務體驗正成爲消費者選擇生鮮電商平臺的重要考覈因素。而搶先佈局前置倉,平臺能從就近倉庫以最短的時間和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高頻交易。

目前,衆平臺採用前置倉模式後,都已前後看到前置倉帶來的利好。在配送速度上,每日優鮮已實現從下單到配送完成,1小時達妥投率超98%;屈臣氏將200多家門店變身「前置倉」後,也已實現3千米內送貨;在業務量上,蘇寧小店在上海南奉公路前置倉的單日銷售金額已超過3萬元;菜鳥實行前置倉模式後,僅試行兩個月,訂單增加倍數就已超過10倍。

另外一方面,以小倉作大倉的前置倉模式,能以更低的成本,得到更高的坪效。前置倉模式的採用對於企業而言,不管是在租金、運營、交付成本上,仍是經營效率上,都實現了邊際效益最大化。這種「以小博大」,是降本增效的重要舉措。

例如,每日優鮮已用150平方米的前置倉儲,達到了面積勝其5倍的實體店鋪所承載的經營能力。據每日優鮮CFO王珺在近期的採訪中透露,該公司在北京的前置倉年坪效已接近10萬/平米,爲傳統業態的5倍左右,而每日優鮮還有計劃將現有的150平米版本前置倉升級,進一步擴充品類,增長經營能力。

顯然,具備降本增效特性的前置倉是衆多生鮮電商平臺的決勝關鍵點。換而言之,得前置倉者得天下。王珺表示,5年後,線上生鮮領域有望達到1萬億規模,其中前置倉業態可能佔到6000億的體量,這頗有可能會成爲一個winner takes all或者winner takes most的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以超過680萬月活量,位居生鮮電商賽道之首的每日優鮮,早在2015年便試水前置倉,現已在配送時效、倉儲成本、前置倉數量等各方面擁有絕對的領先優點。在「得前置倉者得天下」的發展趨勢以及優先入局優點下,每日優鮮極有可能搶先贏得前置倉的重要卡位,成爲最後的winner,這也意味着生鮮電商的超級獨角獸將孕育而生。

文/劉曠公衆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曠創投網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