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日,載有3枚「格洛納斯-M(Glonass-M)」定位導航衛星的俄羅斯「質子M/DM-3」組級運載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一分鐘內即墜毀。通過初步估計,事故緣由是火箭第一級發動機中止工做。除了感慨俄羅斯又浪費了一大筆錢之外,此次事故帶給咱們最大的啓示就是工做過程當中要細心再細心,避免錯誤的發生,而避免錯誤並不是僅有意願就能夠作到,還須要有很是強的發現/解決問題能力做支撐。所以,不管從事何種職位,培養髮現/解決問題能力都相當重要。算法
要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必須先發現問題。在各行各業,如今輔助發現問題的工具備不少,就軟件行業而言,所熟知的工具備黑盒測試工具、白盒測試工具、壓力測試工具、糾錯工具等等。正常狀況下,這些工具能夠幫助本身發現一些常見的問題,但對於更深層次的問題,工具不少時候就很難發揮做用。數據結構
可能有人會問,何爲更深層次的問題?咱們仍以軟件行業爲例來講明,當一個項目有一些bug時,咱們基本上是能夠經過工具以及本身的經驗來發現。但對於項目的需求錯誤、框架邏輯錯誤,僅靠工具是很難發現的。這些涉及到底層框架的問題就是咱們所說的深層次的問題,要發現這些問題,不只須要工具,還須要自身的分析能力、邏輯思惟能力以及對客戶業務流程的精準把握。框架
明白了發現問題須要什麼樣的能力素質,培養髮現問題能力也就有了基本的方法:一方面,在本身從事的領域中,要看一些涉及底層框架的知識書籍,例如在軟件行業中,須要學好的知識包括軟件工程、數據結構、算法等;另外一方面,要對本身工做所涉及到的業務,有深刻的瞭解,例如本身所作的是物流行業的ERP系統,那要解決系統問題,就必須對物流行業的工做流程有着比較完整的瞭解。工具
發現了問題,接下來要作的就是制定解決方案。評價一個解決方案成功與否,其核心標準主要有兩個:1.解決方案是否能解決問題;2.解決方案是否具備可執行性。首先說第一個標準,解決方案可否解決問題,不少時候要依賴於本身的專業性、以往的經驗和不斷的實踐驗證,這須要通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作到遊刃有餘;至於第二個標準,筆者想特別強調的是,當肯定製定出的解決方案可以解決問題時,必需要考慮解決方案是否可行。這裏所講的可行,主要是指在解決方案中會涉及哪些部門和哪些資源,這些部門和資源本身是否可以很好的調動,或者藉助他人的協助可以很好的調動。若是沒法獲取所需的資源,那即使解決方案再好,也很難有效地執行。測試
此外,在解決方案中,還須要明確各項工做的時間節點、階段目標、負責人等信息,而且在問題解決過程當中,須要進行全程跟蹤把控,隨時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調整。spa
若是說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培養髮現/解決問題能力的實踐部分的話,那麼解決完問題以後對解決過程的總結,就是提高發現/解決問題能力的理論部分。對於解決問題過程的總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哪些方面作得很是好;2、哪些方面作得很是差;3、爲何會作得好或者差。當遇到相似的問題時,便可以對本身的總結進行驗證。只有不斷的理論聯繫實際,本身的發現/解決問題能力纔會獲得有力提高。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