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atis與Habernate的區別

一、首先兩者都屬於ORM映射框架

二、 hibernate是全自動,而mybatis是半自動。

       hibernate徹底能夠經過對象關係模型實現對數據庫的操做,擁有完整的JavaBean對象與數據庫的映射結構來自動生成sql。而mybatis僅有基本的字段映射,對象數據以及對象實際關係仍然須要經過手寫sql來實現和管理。java

三、 hibernate數據庫移植性遠大於mybatis。

       hibernate經過它強大的映射結構和hql語言,大大下降了對象與數據庫(oracle、mysql等)的耦合性,而mybatis因爲須要手寫sql,所以與數據庫的耦合性直接取決於程序員寫sql的方法,若是sql不具通用性而用了不少某數據庫特性的sql語句的話,移植性也會隨之下降不少,成本很高。mysql

4. hibernate擁有完整的日誌系統,mybatis則欠缺一些。

    hibernate日誌系統很是健全,涉及普遍,包括:sql記錄、關係異常、優化警告、緩存提示、髒數據警告等;而mybatis則除了基本記錄功能外,功能薄弱不少程序員

5. mybatis相比hibernate須要關心不少細節

     hibernate配置要比mybatis複雜的多,學習成本也比mybatis高。但也正由於mybatis使用簡單,才致使它要比hibernate關心不少技術細節。mybatis因爲不用考慮不少細節,開發模式上與傳統jdbc區別很小,所以很容易上手並開發項目,但忽略細節會致使項目前期bug較多,於是開發出相對穩定的軟件很慢,而開發出軟件卻很快。hibernate則正好與之相反。可是若是使用hibernate很熟練的話,實際上開發效率絲絕不差於甚至超越mybatis。算法

6. sql直接優化上,mybatis要比hibernate方便不少

     因爲mybatis的sql都是寫在xml裏,所以優化sql比hibernate方便不少。而hibernate的sql不少都是自動生成的,沒法直接維護sql;雖有hql,但功能仍是不及sql強大,見到報表等變態需求時,hql也歇菜,也就是說hql是有侷限的;hibernate雖然也支持原生sql,但開發模式上卻與orm不一樣,須要轉換思惟,所以使用上不是很是方便。總之寫sql的靈活度上hibernate不及mybatis。sql

七、mybatis 二級緩存機制不佳,hibernate有更好的二級緩存機制,可使用第三方緩存。

八、Hibernate的調優方案

  1. 制定合理的緩存策略;數據庫

  2. 儘可能使用延遲加載特性;apache

  3. 採用合理的Session管理機制;緩存

  4. 使用批量抓取,設定合理的批處理參數(batch_size);安全

  5. 進行合理的O/R映射設計session

    Mybatis調優方案

    MyBatis在Session方面和Hibernate的Session生命週期是一致的,一樣須要合理的Session管理機制。MyBatis一樣具備二級緩存機制。 MyBatis能夠進行詳細的SQL優化設計。

九、SQL優化方面

Hibernate的查詢會將表中的全部字段查詢出來,這一點會有性能消耗。Hibernate也能夠本身寫SQL來指定須要查詢的字段,但這樣就破壞了Hibernate開發的簡潔性。而Mybatis的SQL是手動編寫的,因此能夠按需求指定查詢的字段。

Hibernate HQL語句的調優須要將SQL打印出來,而Hibernate的SQL被不少人嫌棄由於太醜了。MyBatis的SQL是本身手動寫的因此調整方便。但Hibernate具備本身的日誌統計。Mybatis自己不帶日誌統計,使用Log4j進行日誌記錄。

十、抓取策略

        Hibernate對實體關聯對象的抓取有着良好的機制。對於每個關聯關係均可以詳細地設置是否延遲加載,而且提供關聯抓取、查詢抓取、子查詢抓取、批量抓取四種模式。 它是詳細配置和處理的。

而Mybatis的延遲加載是全局配置的。

十一、緩存機制對比

Hibernate緩存

Hibernate一級緩存是Session緩存,利用好一級緩存就須要對Session的生命週期進行管理好。建議在一個Action操做中使用一個Session。一級緩存須要對Session進行嚴格管理。

Hibernate二級緩存是SessionFactory級的緩存。 SessionFactory的緩存分爲內置緩存和外置緩存。內置緩存中存放的是SessionFactory對象的一些集合屬性包含的數據(映射元素據及預約SQL語句等),對於應用程序來講,它是隻讀的。外置緩存中存放的是數據庫數據的副本,其做用和一級緩存相似.二級緩存除了之內存做爲存儲介質外,還能夠選用硬盤等外部存儲設備。二級緩存稱爲進程級緩存或SessionFactory級緩存,它能夠被全部session共享,它的生命週期伴隨着SessionFactory的生命週期存在和消亡。

MyBatis緩存

MyBatis 包含一個很是強大的查詢緩存特性,它能夠很是方便地配置和定製。MyBatis 3 中的緩存實現的不少改進都已經實現了,使得它更增強大並且易於配置。

默認狀況下是沒有開啓緩存的,除了局部的 session 緩存,能夠加強變現並且處理循環 依賴也是必須的。要開啓二級緩存,你須要在你的 SQL 映射文件中添加一行:  

<cache/>

字面上看就是這樣。這個簡單語句的效果以下:

  1. 映射語句文件中的全部 select 語句將會被緩存。

  2. 映射語句文件中的全部 insert,update 和 delete 語句會刷新緩存。

  3. 緩存會使用 Least Recently Used(LRU,最近最少使用的)算法來收回。

  4. 根據時間表(好比 no Flush Interval,沒有刷新間隔), 緩存不會以任什麼時候間順序 來刷新。

  5. 緩存會存儲列表集合或對象(不管查詢方法返回什麼)的 1024 個引用。

  6. 緩存會被視爲是 read/write(可讀/可寫)的緩存,意味着對象檢索不是共享的,而 且能夠安全地被調用者修改,而不干擾其餘調用者或線程所作的潛在修改。

全部的這些屬性均可以經過緩存元素的屬性來修改。

好比: <cache  eviction="FIFO"  flushInterval="60000"  size="512"  readOnly="true"/>

這個更高級的配置建立了一個 FIFO 緩存,並每隔 60 秒刷新,存數結果對象或列表的 512 個引用,並且返回的對象被認爲是隻讀的,所以在不一樣線程中的調用者之間修改它們會 致使衝突。可用的收回策略有, 默認的是 LRU:

  1. LRU – 最近最少使用的:移除最長時間不被使用的對象。

  2. FIFO – 先進先出:按對象進入緩存的順序來移除它們。

  3. SOFT – 軟引用:移除基於垃圾回收器狀態和軟引用規則的對象。

  4. WEAK – 弱引用:更積極地移除基於垃圾收集器狀態和弱引用規則的對象。

flushInterval(刷新間隔)能夠被設置爲任意的正整數,並且它們表明一個合理的毫秒 形式的時間段。默認狀況是不設置,也就是沒有刷新間隔,緩存僅僅調用語句時刷新。

size(引用數目)能夠被設置爲任意正整數,要記住你緩存的對象數目和你運行環境的 可用內存資源數目。默認值是1024。

readOnly(只讀)屬性能夠被設置爲 true 或 false。只讀的緩存會給全部調用者返回緩 存對象的相同實例。所以這些對象不能被修改。這提供了很重要的性能優點。可讀寫的緩存 會返回緩存對象的拷貝(經過序列化) 。這會慢一些,可是安全,所以默認是 false。

  • 一級緩存基於 PerpetualCache 的 HashMap 本地緩存,其存儲做用域爲 Session,當 Session flush 或 close 以後,該Session中的全部 Cache 就將清空。

  • 二級緩存與一級緩存其機制相同,默認也是採用 PerpetualCache,HashMap存儲,不一樣在於其存儲做用域爲 Mapper(Namespace),而且可自定義存儲源,如 Ehcache、Hazelcast等。


相同點

Hibernate和Mybatis的二級緩存除了採用系統默認的緩存機制外,均可以經過實現你本身的緩存或爲其餘第三方緩存方案,建立適配器來徹底覆蓋緩存行爲。

不一樣點

Hibernate的二級緩存配置在SessionFactory生成的配置文件中進行詳細配置,而後再在具體的表-對象映射中配置是那種緩存。

MyBatis的二級緩存配置都是在每一個具體的表-對象映射中進行詳細配置,這樣針對不一樣的表能夠自定義不一樣的緩存機制。而且Mybatis能夠在命名空間中共享相同的緩存配置和實例,經過Cache-ref來實現。

二者比較

由於Hibernate對查詢對象有着良好的管理機制,用戶無需關心SQL。因此在使用二級緩存時若是出現髒數據,系統會報出錯誤並提示。

而MyBatis在這一方面,使用二級緩存時須要特別當心。若是不能徹底肯定數據更新操做的波及範圍,避免Cache的盲目使用。不然,髒數據的出現會給系統的正常運行帶來很大的隱患。


總結:

mybatis:小巧、方便、高效、簡單、直接、半自動

hibernate:強大、方便、高效、複雜、繞彎子、全自動




參考:http://blog.csdn.net/wangpeng047/article/details/17038659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