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

1、計算機介紹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能夠進行數值計算,又能夠進行邏輯計算,具備存儲記憶功能。是可以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一臺完整的計算機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件的計算機稱爲裸機。python

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硬件+軟計算機件數據庫

2、計算機分類

超級計算機

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多用於國家高科技領域和尖端技術研究,是一個國家科研實力的體現,它對國家安全,經濟和社會發展具備舉足輕重的意義,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如:中國超級計算機: 天河2號 、神威藍光、曙光星雲等編程

工業控制計算機

工控機(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IPC)即工業控制計算機,是一種採用總線結構,對生產過程及機電設備、工藝裝備進行檢測與控制的工具總稱。工控機具備重要的計算機屬性和特徵,如具備計算機主板、CPU、硬盤、內存、外設及接口,並有操做系統、控制網絡和協議、計算能力、友好的人機界面。工控行業的產品和技術很是特殊,屬於中間產品,是爲其餘各行業提供穩定、可靠、嵌入式、智能化的工業計算機。安全

工控機的主要類別有:服務器

1.IPC(PC總線工業電腦)
2.PLC(可編程控制系統)
3.DCS(分散型控制系統)
4.FCS(現場總線系統)
5.CNC(數控系統)

網絡計算機

網絡計算機的特色是無盤,是瘦版的計算機,數據由服務器提供網絡上的程序或存儲。網絡計算機具備本身的處理能力,但除核心軟件以外,其餘軟件都需從網絡服務器下載,節省了頻繁的軟件升級和維護,也下降了成本。網絡

我的計算機

我的計算機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組成,是一種能獨立運行,完成特定功能的設備。架構

嵌入式計算機

嵌入式技術就是」專用」計算機技術,專用是指針對某個特定的應用,如針對網絡、針對通訊、針對音頻、針對視頻,針對工業控制等,從學術的角度,嵌入式系統是以應用爲中心,以計算機技術爲基礎,而且軟硬件可裁剪,適用於應用系統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有嚴格要求的專用計算機系統,它通常由嵌入式微處理器、外圍硬件設備、嵌入 式操做系統以及用戶的應用程序等四個部分組成。工具

3、計算機的發展

一、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性能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硬件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軟件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彙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爲主。特色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通常爲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爲之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基了基礎。操作系統

二、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邏輯元件採用的是晶體管,軟件方面的操做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爲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色是體積縮小、能耗下降、可靠性提升、運算速度提升(通常爲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升。

三、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MSI、SSI),主存儲器仍採用磁芯。軟件方面出現了分時操做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特色是速度更快(通常爲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並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升,價格進一步降低,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四、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VLSI)。軟件方面出現了數據庫管理系統、網絡管理系統和麪向對象語言等。特色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臺微處理器在美國硅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馮.諾依曼

計算機快速發展的貢獻者—馮.諾依曼,提出了計算機的馮.諾依曼體系。

1944年,美籍匈牙利數學家 馮·諾依曼 提出計算機基本結構和工做方式的設想,爲計算機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時至今日,儘管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飛速發展,但計算機自己的體系結構並無明顯的突破,當今的計算機仍屬於馮·諾依曼架構。

馮.諾依曼計算機體系的部份內容
1)計算機硬件設備由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5部分組成。
2)採用二進制形式表示數據和指令。
3)將程序(數據和指令序列)預先存放在主存儲器中,使計算機在工做時可以自動高速地從存儲器中 
   取出指令,並加以執行。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