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數據管理會遇到哪些問題?
01
多頭數據採集、基層上報難
在疫情發生後,爲第一時間獲悉、統計並指導工做。政府須要協調基層社區人員摸清並上報轄區數據,包括人口流動狀況、健康狀況、出行狀況和物資狀況等。但因爲分管部門衆多,致使基層辦公人員一天須要填報十幾份表格,這些表格由不一樣部門下發,內容基本相同,只是格式、體例稍有差別。
此外,因爲不一樣部門的信息化程度良莠不齊,也致使了採集手段的複雜化,有表格填報,有IT系統填報,有 APP 小程序填報等,讓一線工做人員陷入到重複的、無價值的勞動中,同時也沒法確保數據上報的實時性、一致性和準確性。
02
多部門數據孤島、數據共享難
在基層辦公人員上報數據後,因爲蒐集數據的各機構分屬於不一樣的行政部門,而部門之間因爲機制或行業數據隱私保護等因素,致使部門間的數據共享極爲困難。
同時,在數據聚集的過程當中,因爲人爲或其餘的因素也會出現數據不一致等問題,統計彙總部門很難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也沒法協助專家和領導及時作出疫情判斷和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進而影響疫情響應時效。
03
數據標準不統1、融合發佈難
在數據歸集後,因爲各個部門的原始數據分屬於不一樣的業務系統,而這些系統的數據定義內容又不統一,這致使彙總而來的多方數據在格式、展示形式、說明內容等方面都是各自爲政。雖然數據內容相似,但因爲標準不統一,致使數據的彙總、管理和融合成爲了一項浩大紛繁的系統工程,嚴重阻礙了數據發佈的時效性,也爲一線的防疫工做帶去了新的阻礙和挑戰。小程序
現在,面對疫情,利用信息化優點,作好疫情防控,已經成爲各行各業的一大趨勢。但,如何更高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是當前各行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將來,它更是提高公共衛生體系數據管理能力的重要研究內容。
加速推進信息化建設
助力疫情防控與治理
01
頂層設計、標準先行
在系統規劃初期,應充分考慮系統所涉及的各個部門和行業特色,由國家層面統籌協調資源,制定分行業、分業務、分層級的業務模型,便於後續系通通一規劃和設計。
同時,對於系統的數據定義應考慮集中統籌編制,實現標準統一,爲後續數據集中融合提供理論依據和執行規範。
02
集中統籌、多方融合
站在公共衛生體系保障的高度,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爲目的,由統籌部門集中協調涉及部門的各項資源,明確所須要的各部門業務核心數據,包括定義數據的來源範圍、數據的格式和標準規範要求等。其中,數據範圍不只包括醫療機構、公衛服務機構和衛健委等體系,也應與交通、公安、學校、主流社交平臺等機構創建聯繫和數據交換渠道,實現公共衛生數據的集中歸集、統一治理,提高公共衛生體系的綜合數據管理能力。
03
統建專用、數據共享
爲確保數據安全,避免敏感數據泄露,系統應遵循統建專用,專項專用的原則,實現數據統一彙總的同時也要對敏感數據進行安全保護。
此外,爲充分發揮數據的生產價值和工做指導意義,在數據歸集、治理後,系統應實現數據的及時共享和充分共享。橫向,系統要完成與周邊委辦局的數據共享,實現數據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的綜合利用。縱向,系統要與各省、市級業務系統實現數據共享,一方面用於指導當地防疫工做,另外一方面也實現跨區域的系統數據共享,作到全局統籌、綜合管理。
疫情就是命令,保障就是使命。隨着對數據管理能力認知的提高和相應制度、系統的建設與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必然會獲得不斷完善和增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安全
來源:東軟平臺產品 https://platform.neusoft.com/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