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系列——算法入門之遞歸分而治之思想的實現

前端須要算法嗎?

別想太多,確定要!!!javascript

什麼是算法

你覺得的算法是各類排序,選擇排序、快速排序、歸併排序,廣深搜索、動態規劃......前端

然而,算法實際上指的是解決某個實際問題的方法。java

解決同一個問題的方法有不少,好比循環輸出某個數組,能夠有for、for in、for of、map、forEach等,不一樣的實現方法會反映不一樣的性能,這些性能一般用執行時間來表示,執行時間越短,性能越好,目前我能夠告訴你的是,上面的幾個循環中,原生for循環的性能是最好的。算法

下面講的都是很是很是很是很是簡單的算法知識!!你千萬不要懼怕!!編程

數組和鏈表

數組

數組是算法中最經常使用到的數據結構,給你一串數組,你能很快的根據索引找到那個元素。segmentfault

你或許知道時間複雜度O(n),咱們叫他大O表示法,這是大寫字母O,不是數字0,別搞錯了。一般大O表示的是算法的最差狀況。數組

數組 O(時間複雜度)
讀取 O(1)
寫入 O(n)
刪除 O(n)

數組的大O很好理解,讀取的時候,最壞狀況就是1次,由於數組是內存上連續的地址(計算機的知識),能夠直接根據地址(索引)找到那個元素。數據結構

寫入的時候,若是是在數組的末尾push新的元素,那麼前面已有的元素地址不須要改變,可是若是是在數組的頭部push新的元素,那麼全部已有的元素的地址都要加1,即須要移動n個元素,因此大O是n。函數式編程

刪除操做時,和插入同樣,最好的狀況是刪除末尾的元素,複雜度就是1,最壞的狀況是刪除第一個元素,全部剩下的元素都須要地址減1,即須要移動n次。函數

或許你會發現上面有點不對勁,在刪除的時候,不是移動 n-1 個元素嗎?其實這就是要知道的大O表示法只是描述次數和數據量的線性關係,咱們關注的是線性變化的規律,不在意那一點點影響。

鏈表

鏈表比較複雜,咱們這裏只關心鏈表的一些特色。

鏈表和數組同樣,一般也存在內存中,鏈表能夠存在內存的任何地方,它不必定是連續的。這句話你可能不太理解。舉個例子,假設你有的內存條有8G,這8G可能被分配給多個應用程序,你建立了一個數組,長度是10,那麼,系統會分配10個連續的內存地址給你使用。而鏈表呢,假設你有10個數據,能夠經過鏈表插入到內存的空餘地址位置,中間可能被其餘數據隔開。相似於插班生來到了大家班,插入了任意一個空位裏面。

鏈表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他的讀取必須是從頭開始遍歷,由於只有當前的元素位置纔有下一個元素的指針!!你不能直接讀取第N個元素!

鏈表 O(時間複雜度)
讀取 O(n)
寫入 O(1)
刪除 O(1)

你會發現鏈表的讀取大O是n,也就是說最壞的狀況下,若是那個須要讀取的元素恰好在鏈表的最末尾,那麼,你就須要遍歷整個鏈表。

寫入和刪除都是O(1),這和鏈表的特色有關,你能夠在任意一個指針寫入新的元素和刪除鏈表的元素,而只須要將前一個元素的指針指向新的元素或者下一個元素便可。鏈表沒有地址的概念,因此不須要移動地址。

形象表達內存中數組和鏈表的特色

上面的文字你以爲抽象的話,能夠看下面的表格,假設這一段內存條,上面一共有8個內存地址,如今都是空餘的,當你建立一個長度爲2的數組時 new Array(2),系統會分配2個內存地址給數組,多是地址0,1。而後繼續建立一個長度爲1的數組 new Array(1),系統會分配1個內存地址給數組,假設是地址4,如今整個內存被2個數組給分割開來了,單個數組的內存必定是連續的,不一樣的數組之間不須要連續。

這時候,你再建立一個鏈表,有3個元素,如今地址二、三、五、六、7都是空閒的,假設鏈表的第一個元素是2,那麼下一個元素能夠指向任意一個空閒的地址,好比3,到地址3的時候,地址4已經有數組的元素在佔用了,不用擔憂,鏈表能夠將指針指向地址5,這樣鏈表的第三個元素就存儲在地址5上面了。

這樣你是否是更加清晰的理解了數組和鏈表的基本特色了。

0 1
2 3
4 5
6 7

組合型數據結構

數組和鏈表也能夠組合起來成爲一種複合型的數據結構,稱爲「鏈組結構」,不是戀父、不是戀母,而是鏈組!

做爲前端,實際上只須要考慮和數組相關的基本算法就好了,還有就是各類性能提高的訣竅。

簡單算法之遞歸

我向算法工程師請教如何學好算法,他跟我提議說先看懂漢諾塔,這是一個小朋友都會玩的遊戲,裏面用到了遞歸的思想。可是我在這裏不說漢諾塔,而是從遞歸的簡單實現入手。

之前我也寫過遞歸的文章,ES6中也有尾遞歸優化的介紹。但遞歸的思想不僅是應用在階乘算法中,還有各類場景須要遞歸,特別是在函數式編程中,遞歸的地位顯得愈加的重要。

遞歸實現倒計時函數

下面這個倒計時函數使用了遞歸,並且使用了尾遞歸優化。你或許不瞭解尾遞歸優化,我想你能夠去看一下 尾遞歸優化特色

function countdown(i) {
  if (i <= 0) return
  console.log(i)
  setTimeout(() => {
    return countdown(i-1)
  }, 1000)
}
countdown(10)

遞歸實現階乘

階乘是什麼?n!表示 1X2X3X...Xn

function t(i, s=1) {
  if (i <= 0) return s
  s *= i
  return t(i - 1, s)
}
const s = t(5)
console.log(s)

遞歸之分而治之思想實現數組元素求和

需求是這樣的,假設你有一個數字組成的數組,如今你須要寫一個函數求全部元素的和,好比[2, 4, 6]。

這裏不僅僅是遞歸的思想,還有一種思想叫作分而治之,分而治之的思想分爲2個步驟,一是找出基線條件。二是每次調用遞歸都離基線條件更近一步。

那麼數組[2, 4, 6]的基線條件是什麼呢?其實它就是一個臨界狀況,好比當數組元素爲空時[],或者數組只剩一個元素時[2]。這個基線有什麼做用呢?當遞歸達到基線時,就返回結果,再也不遞歸。

下面的代碼其實是根據這樣一個步驟去執行的,[2, 4] + 6 => [2] + 4 + 6 => 2 + 4 + 6,經過數組不斷的拆分和求和,直至數組達到基線條件,這時候將相加的和返回。

未尾遞歸優化

function add_1(arr, len=arr.length, sum=arr[len-1]) {
 if(len <= 1) return sum
 return sum + add_1(arr.slice(0, len - 1))
}

const r = add_1([2, 4, 6])
console.log(r) // 12

尾遞歸優化

function add_2(arr, len=arr.length, sum=arr[len-1]) {
 if(len <= 1) return sum
 len = arr.slice(0, len - 1).length
 sum += arr[len - 1]
 return add_2(arr.slice(0, len - 1), len, sum)
}

const p = add_2([2, 4, 6])
console.log(p) //12

總結

學習算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第一次學網頁設計的時候,div都學習了大半年才搞懂什麼玩意,後來CSS的學習時間更長,js的學習從開始到如今始終在進行着,正則的學習一開始也是很痛苦,最後,輪到了算法,只有像之前學習前端知識那樣堅持下去,才能學好算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