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太過於魔幻,前天還在跟船長一塊兒吃飯的時候說到,2020 年過的太快了,都不知道本身幹啥了。 這一年對我來講,是機遇,是挑戰。好在於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前端
若是從2020 年元旦算起,那個時候掘金的產品迭代已經停滯大約半年了,在此期間,咱們一直處於正常運營的狀態,沒有新功能的開發,外界也在流傳各類掘金倒閉、各類吐槽的聲音,做爲一名運營人員,非常慚愧。咱們沒辦法告訴大家咱們發生了什麼?我所能作的只有和掘友們解釋一下掘金怎麼作得更好?去了解你們的想法和建議。程序員
今年的 3 月份,咱們決定重構,這個時候咱們只有 1 位產品,爲了整個項目,做爲運營的咱們都去學習產品文檔怎麼寫?如何把功能列表和流程圖清晰的給開發同窗講明白?起初,咱們都覺得寫文檔很簡單,由於咱們是最瞭解這個產品功能的人,可是實際操做下來發現,一堆狗屎,你瞭解是一回事,別人能看懂又是另外一回事,天天的加班、熬夜,固然這裏也免不了被研發大佬們噴,依稀的記得,我本身寫的小冊移動端產品文檔,被研發同窗噴了 5 次,整個文檔連夜寫了 5 個版本,半夜 12 點半還有研發同窗在飛書加急你,除了咱們本身,整個團隊的同窗,基本都是在 11 點左右回家,你們忙碌的度過了 4 個月時間,最後在 7 月 30 日掘金重構版本上線。web
全部的付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產品進行了一次比較完整的換血,能保證接下來更好地去迭代,去實現咱們目標。面試
掘友們不知道的是,除了咱們參與重構以外,咱們也還要保持掘金的平常運營和處理大量的用戶反饋。今年上半年其實咱們只有3.5個運營,文章、沸點、小冊,我在作文章的同時,還要抽出 0.5我的力去支持小冊,由於掘金的文章除了用戶等級lv4以上是自動推薦以外,其他大部分的內容都是人工推薦,咱們在推薦的時候,除了幫用戶修正標題、錯別字,還要鑑別抄襲,同時幫助添加標籤來進行合理分發,一套流程下來,推薦 100 篇文章用時大約 45 分鐘,而掘金後臺的文章是這個的數十倍之多,工做量無比巨大,天天像機器人同樣的幹活,除了推薦文章,還要考慮分發,用戶發的文章咱們是否是給到有效曝光,還要追蹤某個技術熱點,看是否是能出一期專題。算法
有時候我也在想,堅持的價值是什麼?這件事能不能成?除了自責和歉意,真的看不到方向。每次看到掘友反饋的各類問題,老是告訴他們,咱們正在重構,重構後會好的,當時大多多是一句簡單的回覆,由於咱們也不知道重構後究竟是什麼樣子?在整個半年的迷茫期內,也出現了不少有新的面孔的入駐了掘金,好比樹醬、蔣鵬飛、程序員cxuan、TianTianUP、Jake Zhang等,愈來愈多的做者在遷移本身在其餘平臺上的文章到掘金。咱們有跟他們聊爲何遷移博客到掘金的時候,大部分人告訴咱們,掘金很純粹,沒有廣告,於此同時也給了不少建議,甚至有人跟咱們說,讓咱們開放權限,他們幫咱們改 bug。記得特別清楚的就是,咱們某個 bug 一直解決,有掘友直接給了一份技術文檔,如何如何去改進。真的很是感動。也正是由於有這麼多人對於這個產品的熱愛和堅持,讓我以爲,咱們揹負了別人的指望和本身堅持的價值。真的很是感謝。markdown
加入掘金已經 3 年多了,認識個人朋友應該是從小冊這裏開始的,我起初負責小冊運營,在經歷過幾回團隊調整以後,我除了小冊運營以外,開始接觸社區的內容運營,在這期間,見證了掘金首頁 「面試霸屏」 「標題黨」 「駁學文化」 「語言之爭」 等負面的東西,掘金在不少人眼中應該一個有不少高質量原創文章的社區,天天來到掘金,但願能看到一些本身沒接觸過的新技術、新理念,即便本身沒看懂,也是感受很棒,同時摻雜在高質量原創內容的普通內容也能知足一部分初學者的需求。可是若是網站上處處都是面試文章、標題黨、撕逼文化的文章的時候,不少的優質原創做者會感受這個社區變樣了,選擇離開。普通的入門文章如今一搜一大把,來掘金就想看高質量原創文章,因此高手選擇了離開,而因爲高手的離開,但願能來掘金看看高手的人也就選擇了離開。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koa
做爲一個完徹底全由掘友們在創造和維護的 UGC 平臺,咱們必定會堅持原創內容必定不能水化,與此同時,咱們也會增強對於優質原創內容的流量和獎勵方面扶持。這裏請掘友放心!!!ssh
跟更多掘友聊過,也有人問我,大家是否是 kpi 很嚴格,爲何一些沒有養分可是能引發各類評論或者謾罵的內容能持續出如今首頁?衆所周知,掘金的內容推薦一直人工來推薦,人工推薦雖然能避免上述大部分問題,可是一部份內容很快就能利用算法的漏洞,很快的出如今首頁,反思下來,是咱們沒有及時和合理的干預致使。工具
2020 年,咱們在內容上作的一些調整:oop
這一年,咱們依然沒有解決好的幾件事(部分)
2020 年,我在職場最大的改變應該就是我的角色的轉變,從只負責本身一畝三分地(內容運營)轉變爲負責整個掘金的運營,角色的轉變讓我思考問題開始從我的的規劃轉變到團隊發展規劃。 歷來沒有管理過這麼多人的團隊,壓力很大。每一個團隊成員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精力,要好好作事才能不辜負你們。
在加入掘金以前,我是一名幣圈用戶,典型的幣圈投機主義者,也跟不少幣圈人同樣,經歷過 9.4 風波,隨着幣圈環境的衰落,我從 19 年開始接觸股票和基金,由於工做和我的性格的緣由,我比較保守,全部的東東都是長線思惟,19 年的拼多多、京東,20 年的新能源。這裏有幾個經驗分享給你們,若是你有時間有精力,你能夠更好地去了解各類消息,我建議你去股市,反之我建議你買基金。找好中意的龍頭板塊,走長線思惟,不要去跟風。
舉個例子,當你們都在今年 4 月份開始的幾股熱潮,醫療、芯片、軍工、消費,要學會跟着搶着熱度走而不是跟着熱度走,要學會按期止盈。若是你實在作不到,選個靠譜的基金經理,讓別人來幫你打理,基金的選法就更簡單了,成立以來的收益、1 年收益、3月收益,這些知識仍是頗有價值的,我3 月份到如今每個月定投 1 萬的某個基金收益接近於 60%。
以上都是實體書,對於我一個夜貓子來講,很難有時間離開手機,好在於今年我沉下心來,總算讀了幾本書。
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無論是工做仍是生活,我很難容得下別人的一丟丟疑問,我老是不能平靜的去跟別人溝通一些事,在一段時間裏,我對於一點很小的意見或者想法,我都能想好幾天,我甚至以爲我有病,我去找了心理醫生,今年下半年開始調整,我學會了接受批評,學會了接受他人的想法,總之一點,我學會了溝通。
你很難想象的到,我除了工做,我就喜歡睡覺,我除了賺錢和工做,除了週末跟一些掘友一塊兒吃吃飯聊聊天,我很難有別的愛好。
2021 仍是要立個 Flag,算是對將來的期許。
林小帥、俊寧、Kerwin_、蝸牛老溼_大聖、Cookieboty、isboyjc、xmanlin、大帥、和耳朵、泥石流、ssh_晨曦時夢見兮、wangly19、我是十三、修言、ConardLi、yck、劉小夕、徐小夕、ikoala、前端勸退師、戀貓de小郭、木易楊說、敖丙、政採雲前端團隊、依然範特稀西、冴羽、張風捷特烈、雲音樂大前端技術團隊、winty、前端進擊者、TianTianUP、荒山、axuebin、沉默王二、童歐巴、寫代碼像蔡徐抻、樹醬92693、陳大魚頭、桃翁、碼農小胖哥、譚光志、蔣鵬飛、神奇的程序員、前端森林、阿寶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