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行業No.1元徵科技的雲端架構實現

車聯網雖然不是什麼新概念,OBD、智能汽車、智慧交通……大多數人都能例舉一二,再不濟也總知道Tesla這個名字。今天小編給你們分享目前車聯網行業排名第一的元徵科技背後的IT架構是如何實現的。前端

下文是元徵科技信息技術部總監閻其治在QingCloud IoT沙龍現場演講速記整理。數據庫

元徵科技成立於1993年,是國內最先致力於汽車診斷、檢測、養護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元徵科技信息技術部總監閻其治在分享中主要也是圍繞車聯網來說,能夠分爲如下三個內容:後端

  • 第一,元徵眼裏的車聯網是什麼樣。緩存

  • 第二,元徵車聯網平臺在青雲QingCloud上的技術實現過程。安全

  • 第三,將來將車聯網構建的雲平臺是什麼樣子。服務器

元徵眼中的車聯網網絡

1.jpg

如上圖所示,目前的車聯網生態環境主要分爲三塊:架構

  • 第一,前裝系。主要是車廠,作車機和聯網設備,特色是是跟車進行交互,目的是爲了賣車。併發

  • 第二,後裝系。主要是互聯網公司,作一些基於GPS、GBD、HUD的手機App、智能硬件等產品。後裝系的特色主要是跟人的交互。運維

  • 第三,服務系。元徵就屬於這一類,他們但願把車裏的數據和車上人的數據整合到一塊兒,成爲一個新的東西提供給車主和須要的部門、團隊或公司,創造新的價值,產生新的火花。

元徵科技自1992年開始一直作修汽車診斷設備。什麼叫診斷設備呢?舉個例子,當咱們在修車時,一輛奔馳車必須有奔馳的檢測儀才能在不解體的條件下查明故障部位及緣由,並且診斷設備售價很是昂貴,基本上要十多萬一個,通常的4S店根本沒法承擔。如今作OBD(On-BoardDiagnostic 車載診斷系統)的都知道,咱們能從OBD讀取到車輛信息,可是要破解這個信息是什麼意思,就須要診斷設備,專業名詞叫解碼器,目前的解碼器能夠檢測2800種車輛的故障。

目前元徵科技的服務基於兩個方向:第一個是車輛的安全方面。將車裏的數據提取出來,同時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加工。第二個是娛樂方面。通過數據統計,每一個人平均天天在車上的時間有一小時,怎麼抓住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讓車主活躍起來?由於每一個人活躍一小時的估值是18塊錢,這個估值很是高。咱們作娛樂方面就是但願粘住客戶,同時提供給客戶這些服務。

總結一下,車是最樸素的代步工具,如今它不單是代步工具,同時仍是一個安全、娛樂需求的總體,把這個總體延展下去,這纔是真正的車聯網。

從老大到小學生

車聯網還在發展過程當中,如今是烽火諸侯、羣魔亂舞的階段。車聯網這個概念從08年提出來,2012年纔在物聯網基礎上被你們炒火,可是到今天爲止車聯網尚未清晰的盈利模式。緣由是什麼?你們不知道車聯網產品是什麼東西。好比GOLO(元徵的一款車聯網智能硬件),我須要花半個小時給別人講這是什麼東西,可是手環就不須要,你們立刻能夠知道手環是幹什麼的,而後就買了。你們對車聯網的智能硬件的認知度尚未培養起來。

2.jpg

元徵科技在讀碼器市場已經作到行業第一,可是這個市場過小了,而據報告稱,車聯網有5000億的市場。因而元徵科技開發了GOLO的4代、6代,還有GOLOZ、GOLO手環、GOLO技師等等產品,目的就是爲了豐富物聯網的前端、後端等全部支持物聯網運轉的組件。

3.png

咱們能經過GPS模塊、OBD
PIN針等等獲得不少關於汽車的數據(如圖所示),可是這些數據拿出來了不必定有用,須要有一個平臺去分析處理這些數據。這是咱們的產品GOLO
4,相對於市場上其餘的車聯網產品增長了智能處理模塊,經過GOLO能夠獲取車輛的即時數據,從而爲用戶提供實時遠程診斷、車輛專業體檢 和維修指導、車輛報警等服務。同時,還能夠嫁接車主生活社區、地圖定位、行車記錄等其餘服務。

4.jpg

傳統的修車行業是車來了就修,換髮動機、換輪胎等,在全國有70萬家的維修廠和有300萬維修技師,爲了幫助技師更好地工做賺錢,讓技師跟車主之間打通,因此咱們推出LAUNCH-Cloud。經過GOLO、解碼器、讀碼卡等產品,全部車的信息都會同步到雲端,一旦出現什麼問題,就有後端的專業人員作服務和支撐。同時,咱們還作了一個娛樂產品,能夠實現對講、搜歌等功能,將維修和娛樂徹底分開。元徵科技的目的是經過產品先把用戶粘住,在GOLO的基礎上,構建以車主、維修技師、維修企業、第三方服務商爲主的汽車維修及車生活服務的平臺。

三朵雲上的產品架構

如今產品的後端有三部分組成:QingCloud、亞馬遜和Windows
Azure。 咱們有三朵業務雲,第一朵是診斷雲,每一輛車的診斷數據都上傳到這裏。第二朵是媒體雲,它的前端是一個電臺,電臺後面有將近一百多萬首歌曲,就存在媒體雲中。第三朵是應用雲,支持產品中應用的應用雲。這三種雲有着不一樣的特性。診斷雲有大量數據不停地上傳,媒體雲那邊就是一堆音樂文件,你們一搜索郭德剛,他的相聲就來了,這就跟速度有關,要跟帶寬相結合。要根據不一樣的雲的特性選擇不一樣的產品。

5.jpg

上圖是元徵GOLO平臺架構圖。如今用LVMP架構,全部的數據接入都在服務器端,中間是應用層。這裏畫了四個數據庫,分別作不一樣的事情,有作緩存服務、有讓系統運轉更加順暢、還有是存放圖片、文字和聊天的信息。這就是支撐如今一百萬用戶的平臺。有人會問當用戶達到一千萬時怎麼辦?就把這些塊複製、粘貼,對我來講很簡單,由於有青雲QingCloud,全部的後端系統都是能夠自動伸縮。

6.jpg

在使用青雲QingCloud之後,元徵科技得出一個結論,在傳統的IDC模式下,遇到的一些服務問題,在雲端能夠徹底的避免和解決。好比說服務器擴展性差:有一個新需求,要知足50萬用戶上線,讓你兩天後把這個應用搭起來,在傳統IDC環境根本沒法實現,可是在QingCloud上能夠實現自動化的擴展;信息安全沒法保障:當人員越多、機房越多、安全隱患也就越多,在雲端則沒有這個問題。同時信息安全分四類:物理、數據、應用和網絡安全,QingCloud在安全方面作的也很是到位;動態網絡問題:這是元徵選擇QingCloud最主要的一個指標。好比如今買一條100M的電信寬帶,業務使用了1M也是收100塊錢,用了90M也是收100塊錢,但青雲支持資源的動態調整和按量計費,這樣個人費用能省將近70%。

用四個字來總結起來就是——多快好省。多就是機器多,我不怕;快是架構搭建很是快;好是服務好;省是省錢。

7.jpg

這是經過青雲QingCloud搭建的混合雲架構圖,這樣的架構設計,不管從運維仍是應用的搭建,從業務的選擇和架構的選擇來講,都是可選的、可變的、靈活的。我當時從Azure「背叛」出來,就是由於它的架構不靈活,我想去作一個變動,好比說作業務的遷移這個動做,若是在Azure作這個事就麻煩了,你得把業務停掉,這太落後了,可是青雲QingCloud就不用這樣子。

除了資源還不夠,還必須有統一的管理平臺。如今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就是管這些東西的人才。管100臺服務器須要10個運維工程師,和管100臺服務器只須要1個工程師,其中人力成本的差異有多大,這個帳誰都會算。

將來的雲平臺規劃

接下來講一下將來雲平臺的規劃。從元徵科技自身來看,中國這朵雲和美國的那朵雲是彼此獨立的,這兩個雲之間沒有進行全數據的往來。爲何?那條海底帶寬太貴了,我買不起,只能這邊一點,那邊再有一點。可是這種方式將來能不能改變,有沒有一家能把它變成內網,讓數據流通起來,這兩個數據才能變成全球一箇中心。

如今元徵的業務量,海外的業務量比中國的業務量要大。在將來在國際範圍,元徵的服務產品系列也將是大爆發的趨勢。因此說,咱們對海外的雲平臺會謹慎的選擇。若是沒有云平臺,在海外建IDC就會死的很慘。

8.jpg

在元徵科技看來,將來的雲平臺必須知足三個條件:

一是大併發,就是大帶寬,共享的帶寬,誰均可以用,這種方式對於企業或者對於一個初創型車聯網企業來講,這個錢是要省的,並且省的頗有必要。

二是大容量,一百萬的用戶量,每一天的診斷數據將近20T,這20個T數據不能當成廢品無論。不管哪一個車聯網,未來要作的都是數據,由於數據上來了以後,才能進行分析,才能變現。好比駕駛行爲的分析就是經過日積月累的數據得出,因此未來的車聯網必定是基於數據的車聯網。

9.png

第三是點和點互聯,車與車之間、車與基礎設施之間、車與人之間、車與路之間,全部的數據都到雲上去纔是有用的。如上圖所示,未來的車聯網必定是全部的終端、全部的探針遍及到全部的硬件、人和全部相關服務上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物聯網。

如今有人以爲車聯網有一個隱患,就是我的隱私方面的東西。可是沒有辦法,數據必須共享,不共享車聯網就沒有辦法成立。未來的車聯網,必定是全部信息都到雲平臺上。每個服務都是雲上的一個組件、一個部分,因此未來的雲平臺必須是可以容納各類接口、各類設備,才能真正發揮雲的價值與意義。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