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網+端」將會是「互聯網+傳統行業」中全部領域的基本結構,「互聯網+物流」也是如此。於是物流業須要對「雲+網+端」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1、雲、網、端的含義
雲、網、端是互聯網應用領域很是流行的概念,是高度抽象歸納的概念,是不易理解且易被誤解的概念。
雲,是指雲計算以及用以支撐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及資源。雲計算比較複雜,非專業人士一般難以理解,通常人只要知道雲計算有什麼做用就能夠了。雲計算是用來計算海量複雜的網絡數據的技術,也能夠說雲計算是專門處理大數據的技術。各類各樣的信息在雲計算中心匯聚,而後根據須要進行處理和分流。雲就像電網和自來水同樣,雲計算中心就像電網的變電站以及自來水系統的水庫。
通常的企業和機構不具有云的技術和基礎設施能力,目前只有少數的大型互聯網公司纔有雲,如阿里雲、百度雲、騰訊雲等。由於大型的互聯網公司有數據、有技術、有資源來搭建雲。而通常公司,要麼沒有足夠的數據,搭建雲發揮不了太大的做用,投入太大不划算;要麼沒有技術,雲計算及相關設施的建設須要專業的人才及技術;要麼沒有足夠的資金,雲計算中心的建設須要投入不少設備、人力,須要建設相關基礎設施。
網,即網絡,一般指互聯網。就目前而言,互聯網有三個層級,底層是電信網絡,中間層是計算機及硬件終端網絡,最上面一層是用戶及節點網絡。電信網絡已經由中國電信、移動、聯通等公司構建和運營;計算機及硬件終端網絡,則由華爲、中興等網絡通訊設備公司,以及由生產計算機、手機等各類硬件終端企業提供產品和技術支持;用戶及節點網絡,便是由帳號及IP(Internet Protocol,網絡協議)組成的網絡,手機號、QQ號、微信號、淘寶帳號、郵件地址、服務器地址等組成的網絡。
端,就是終端,有硬件終端和軟件終端之分。硬件終端就是計算機、手機、各類傳感器及交互終端等;軟件終端就是各類APP、網頁登陸界面、軟件終端程序等。
2、雲、網、端三者的關係
雲、網、端三者不是割裂的,是相互融合的總體。從三者的發展歷程來看,先是有端,而後端鏈接成網,網醞釀出雲。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1969年多臺計算機第一次鏈接成能夠相互通訊的網絡;2006年提出雲計算概念。而在實際的發展中,網絡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又反過來推進了計算機及各類終端的發展;而云計算的發展又反過來推進了網絡的智能化。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造成了「雲+網+端」的結構,互聯網的應用從門戶、社交、搜索引擎向零售及傳統行業延伸的過程當中也會延續這種結構。
3、「互聯網+物流」的「雲+網+端」
「互聯網+物流」的「雲+網+端」會是什麼樣子?又該如何實現「互聯網+物流」的「雲+網+端」?雖然當下沒法就這兩個問題給出確切的答案,但問題就像燈塔同樣,指引「互聯網+物流」的航向,激勵人們去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如今咱們至少能夠確信,「互聯網+物流」必定會有本身的雲、本身的網和本身的端。
「互聯網+物流」的雲是對應物流大數據的基礎設施,只要實現了物流大數據,就天然會出現與其相匹配的雲。在第二章中提到,「互聯網+物流」是承載「數據驅動物流」的基礎設施,若要駕馭好物流業的海量數據,這就須要雲。
「互聯網+物流」的網則是要解決物流活動中的各類信息傳遞、信息交互、數據展示和功能應用等問題。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互聯網+物流」的網須要基於傳統的互聯網,尤爲是最低層和中間層,依舊是電信網絡和硬件終端網絡。而從行業特性及應用的視角來看,「互聯網+物流」的網,則是由全部物流要素經過透明鏈接而造成的網。
「互聯網+物流」的端,則是與各類物流要素相匹配的信息採集終端、交互終端,既有硬件終端,也有軟件終端。實現全部物流要素的透明鏈接的前提是讓每個物流要素均可以收發信息,而讓每個物流要素均可以收發信息就是「端」須要解決的問題。物流要素包括基本要素(人、車、貨、倉)、邏輯要素(單據、流程、業務網絡)和供須要素(供應鏈、需求鏈、產業鏈),每一種具體要素的信息採集、信息交互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於是「端」的類型會像物流要素的類型同樣豐富。ios
公司 |
端 | 雲 | |||||
手機端 | Web端 | 服務框架 | |||||
Android | ios | PC | RPC | 負載均衡 | 監控 | 存儲 | |
阿里巴巴 | |||||||
騰訊 | |||||||
百度 | |||||||
今日頭條 | |||||||
新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