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這個二線城市已經一段時間了,看着手機推送的關於北京的某某新聞,突然感受到曾今奮鬥(打工)的城市已經離我千里以外了。前端
回想從畢業到如今本身的一些變化,技術上從幾乎啥都不會到如今會寫一點代碼,心態上從很是迷茫焦慮到如今有本身的節奏,頭髮從畢業的茂盛濃密到如今的欠茂盛濃密🤣,這些年的經歷,仍是須要寫一篇文章來回顧一下的,裏面涉及到程序員面試以及職業規劃相關的東西不必定適合每一個人,感興趣的朋友能夠和我討論。程序員
本文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時間線,一條是個人我的計劃線。面試
大學畢業我就直奔北京,開啓了個人程序員打工生活。算法
聊聊剛畢業這家公司吧,這個是一家作計算機視覺和AI的創業公司,若是是計算機視覺行業從業者,應該能夠猜到這家公司的,主要以人工智能和安防爲主。編程
我當時爲何選擇這家公司呢?一方面是由於給的薪資確實比較高,在那會兒就已經給到了很高的月薪,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講確實是一筆鉅款;另外一方面是當時這家公司仍是有一些牛人在的,並且也給了一點期權,總體看來仍是有發展前途。後端
在這家公司我作的事情就是作安防系統,也就是中後臺系統,面向B端用戶,在這家公司我仍是很快樂的,實習的時候就拿了最佳實習生的獎,年會抽到了當時華爲最新款手機(從那之後我再也沒抽中過大獎😅)。技術上從最開始的實習水平,到後來也能夠獨立作項目,也作過面試官,整體來講,過的仍是很順意的。前端框架
可是,我發現我作的事情熟練以後,和大部分程序員作的事情同樣,既沒有後端大流量高併發,也沒有比較深刻的前端技術探索,並且最重要的是業務並無像我預先想的同樣逐漸作大,不少大牛也紛紛離職了。markdown
這是個人第一次危機感,也是我第一次跳槽的緣由。數據結構
從決定跳槽開始,我就在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我要去哪些公司,第二個是我要準備什麼內容。併發
關於第一個問題,由於我常常混跡於互聯網社區和論壇,在知乎、掘金、v2ex等等地方對國內公司的狀況也有一些瞭解,因此我把範圍劃定在第1、二梯隊的大公司前端崗位。
關於第二個問題,我搜索了不少面經和招聘啓事,也找了一些大公司的朋友問,最終把準備範圍劃定在這幾個方面:前端基礎知識,前端框架/庫原理,項目經驗,數據結構與算法。
劃定範圍以後,就開始了個人準備跳槽之路。個人規劃是天天下班以後學習1到2小時,週末學習5個小時以上,工做中也積極的總結業務流程以及項目的亮點,準備面試的過程當中很是的辛苦,常常下班後會學到12點之後,而且週末也不多出去玩,過程當中還伴隨着焦慮,終於在準備了一段時間後,我開始面試了,這也是個人第一次跳槽。
在剛到北京的這一段時間內,我還定下了本身的我的計劃。從我瞭解到北京的房價、戶口、學區等等問題以後,我就判定我之後不會長期在北京發展,由於定居的難度和壓力是很大的,人不必把本身弄的那麼累。
既然不在北京發展,那去哪裏呢?由於我老家是西部的,綜合工做機會、買房難度、離家距離來看,最終選擇了某西部二線城市,因而,個人我的計劃就開始了,計劃的目標是在三年後定居這個二線城市。
第一次跳槽面試的結果很出乎意料,由於不知道本身的水平究竟怎麼樣,因此此次跳槽我把能投的公司幾乎都投了一遍,沒想到大部分面試都很順利,並無事先想的那麼難,拿了大概六七個offer吧。這樣的結果對於當時只有一年半經驗的我來講,是一個很是大的驚喜,過後我還寫了一篇面經貼,也認識了不少朋友,面經貼在這裏【面經】寒冬中的一年半前端跳槽 , 感興趣的朋友能夠去看看。
最終在全部offer中我選擇了某跳舞廠,由於在我看來這是一家發展迅速而且具備旺盛生命力的公司,這也是當時的我結合本身狀況作出的最優解。在跳舞廠工做的經歷是充實和開心的,這裏的工做體驗和第一家小公司是徹底不一樣的。
首先,身邊的同事平均水平都比較高,在這裏我也感覺到了團隊合做的快感,有什麼問題你們能夠一塊兒討論技術方案和解決辦法,互相review代碼的過程當中也能進步很多; 而後,業務種類比較多,有中後臺的、混合開發的、偏C端的等等,只要我的積極主動,均可以得到不錯的成長。而且在作業務的過程當中,看着身邊一些高職級的同事和領導,我對於技術和業務的也有了一些新的見解。
固然了每家公司都是有缺點的,好比加班比較多、乾的活太碎過重複性等等問題,相信大部分程序員都會遇到相似的問題。
在這段時光裏,個人我的計劃也有了進展,好比解決二線城市落戶買房問題等等。
時間老是過得很快,在某二線城市的一切事宜都準備好了,並且差很少也到計劃收尾的時間點了,終於,我「逃離」了北京,再次跳槽來到了二線城市定居。
我記得我畢業那會兒,有種說法是去大公司都是螺絲釘,去小公司能夠獲得更多鍛鍊,可是後來我發現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由於人都是有一個成長的過程的,剛畢業除非是超強的大佬,不然無論是在大公司仍是小公司,作的事情都是螺絲釘類的,若是一個公司敢把很重要的事情交給應屆生來作,那說明它的人才管理是有問題的。
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剛畢業就加入一家高速發展中的公司而且拿到期權是最好的,好比在14年的時候就加入字節跳動這樣的公司,可是這樣的機會不多不多,能有這樣眼光的人也不會糾結。
因此對於畢業生來講,能去大公司儘可能去大公司,首先大公司的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包括技術和職場方面的都會有課程和分享;其次是大公司的同事平均水平更高一些,也能對本身帶來正向的影響,提升職場上限;最後是我在跳槽和招人的時候發現的,簡歷上有大公司經歷的人會在找工做的時候相對更加順利一些,無論怎麼說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光環。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發展是須要提早思考規劃的,否則很容易會陷入一年到頭了而後問本身「我今年又幹了些啥?」的挫敗感中。
如何作規劃?首先須要瞭解本身,本身的性格,本身的長處,本身的家庭等等問題,都須要考慮到。
若是家庭沒法支持在一線城市買房,是否是能夠考慮下哪一個二線城市比較適合本身,而且早作打算,多觀察一下二線城市的工做機會;
若是想在職業發展上有所突破,能夠劃定一條路線,常見的比較好的兩條路線就是在大公司升職級和去發展中的公司拿期權,選擇第一條路就須要多去主動承擔一些事情而且拿好結果作好彙報,選擇第二條路就須要多關注B輪或者C輪的創業公司;
若是我的性格上並非很喜歡寫代碼相關的工做,能夠考慮是否早作打算轉行去作本身更擅長的事情;
總之,一切都須要早作職業規劃。
剛畢業的時候,我醉心於技術,後來才發現業務和產品的重要性。框架也好開源庫也罷,技術對於咱們來講,只是作事的工具,一次次的技術升級、新的輪子的出現,都是爲了讓咱們能夠更有質量、更快的作出產品來,若是連作什麼產品、爲何作都沒弄清楚,那就很容易淪爲工具人,這裏引用雷軍在《程序人生》一文中的一段話:
有的人學習編程技術,是把高級程序員作爲追求的目標,甚至是終身的奮鬥目標。後來參與了真正的商品化軟件開發後,反而困惑了,茫然了。
一我的只要有韌性和靈性,有機會接觸並學習電腦的編程技術,就會成爲一個不錯的程序員。剛開始寫程序,這時候學得多的人寫的好,到了後來,你們都上了一個層次,誰寫的好只取決於這我的是否細心、有韌性、有靈性。掌握多一點或少一點,很快就能補上。成爲一個高級程序員並非件困難的事。
當我上學的時候,高級程序員也曾是個人目標,我但願個人技術能獲得別人的認可。後來發現不管多麼高級的程序員都沒用,關鍵是你是否可以出想法出產品,你的勞動是否能被社會認可,能爲社會創造財富。成爲高級程序員絕對不是追求的目標。
不少人會由於懼怕面試失敗而不敢面試,我以爲不必,咱們應該把面試當作一次學習。
首先,靠一個小時左右的面試是很難面試出一我的的真實水平的,由於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既考察到基礎知識又考察到編程素養等等,並且面試官的水平有高低,你很擅長Nodejs,可是面試官只熟悉React不懂Nodejs,那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只會挑着他懂的問,這就是關公戰秦瓊,問不出來什麼結果的。
其次,面試失敗不必定是能力問題。由於咱們招人的時候發offer還會受這些因素的影響:當前是否有hc,是否性價比更高,若是是高職級還要考慮有沒有坑位等等。
因此,不必懼怕面試,把它當作一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若是有可能一年能夠面試一次,感覺一下市場行情。
人每每會高估一年時間發生的變化,但低估五年時間發生的變化,但願咱們均可以作好下一階段的規劃,共勉。
我是耳東,目前在某大廠作前端,個人公衆號是「前端耳東」
公衆號每週都會更新文章,主要包括:
一、前端技術剖析,無論是新技術嚐鮮、源碼解析、連載教程,我都會涉及到
二、程序員相關的職場經驗,好比程序員如何晉升、程序員跳槽應該注意什麼等等
除此以外,還提供如下幾項服務:
一、修改簡歷
二、技術諮詢
三、技術規劃
歡迎關注「前端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