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人員應該具有的幾種思惟方式(轉)
一、逆向思惟方式
逆向思惟在測試中用的不少,好比將根據結果逆推條件,從而得出輸入條件的等價類劃分
其實逆向思惟在調試當中用到的也比較多,當發現缺陷時,進一步定位問題的所在,每每就是逆流而上,進行分析
逆向思惟是相對的,就是按照與常規思路相反的方向進行思考,測試人員每每可以運用它發現開發人員思惟的漏洞
二、組合思惟方式
不少東西單一的思考都沒有問題,當將相關的事物組合在一塊兒卻能發現不少問題;如多進程併發,讓程序的複雜度上了一個臺階,也讓程序的缺陷率隨之而增加
按照是否排序組合能夠分爲:排列(有序)和組合(無序);針對不一樣的
應用,能夠酌情考慮使用「排列」或者「組合」
爲了充分利用組合思惟而不致於讓本身的思惟混亂,要注意「分維」,將相關的因素劃分到不一樣的維度上,而後再考慮其相關性
三、全局思惟方式
事物每每存在多面性,當咱們掌握了越多的層面,咱們對它的認識就越清楚,越有利於咱們掌握其本質,全局思惟方式就是讓咱們從多角度分析待測的
系統;試着以不一樣角色去看系統,分析其是否可以知足
需求
其實日常咱們在
軟件開發過程當中,進行的各類評審,就是藉助全局思惟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蔘與思考,腦力激盪,儘量的實現全方位審查某個解決
方案的正確性以及其餘特性
四、兩極思惟方式
邊界值分析是兩極思惟方式的典範
爲了看系統的穩定性,咱們採用了壓力測試
兩極思惟方式,是在極端的狀況下,看是否存在缺陷?
注意是兩極,不是一極
測試人員作久了,每每容易走極端——職業病,不利於與人溝通
五、簡單思惟方式
剝離一些非關鍵特徵,追逐事物的本質,讓事物簡單的只剩下「根本」
針對事物本質(解決問題的本質)的測試,讓咱們不至於偏離方向
六、比較思惟方式
認識事物時,人們每每都是經過和頭腦中的某些概念進行比較,找出相同、相異之處,或者歸類,從而將其加入大腦中的知識體系,可能的話,再創建好的搜索方式,以便之後使用
應用
模式是「比較思惟」很常見的例子,如今模式很火,有
設計模式、體系結構模式、測試模式、等等,一些專家針對一些相關問題的共性找出來的解決方法,取完名字後,可讓你們方便的複用
讓經驗在這裏發揮做用,測試中經驗很重要,比較思惟是使用經驗的方式
七、動起來,更精彩
關注程序的運行時狀態
傳統的基於結構的程序能夠更多的在代碼中反映未來程序的運行方式;而面向對象將代碼和運行時顯著分離
讓咱們在關注代碼靜態結構(如類結構)的同時,也要謹慎關注其動態(對象交互網)表現
其實這些思惟方式,你們都在有意識或者無心識的使用着,它們各自都有本身的妙處,將咱們的思惟發散,有意識的將他們用在問題的思考上,有時能夠給咱們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最後想說,只是知道這些原則意義不是很大,若是真能讓它們成爲思考的血液,才能發揮它的真正
價值。那真的須要不少的歷練,其實成爲一名出色的測試人員,遠沒有那麼簡單,須要簡單,須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經歷+不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