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咱們說了金錢和帝國,今天咱們聊一聊宗教。宗教的話題算是比較敏感的,一定
不少人
是擁有本身的宗教信仰的,若是在下面的論述過程之中,讓您以爲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還但願可以理解。我並無貶低或者蔑視任何宗教的意思。
咱們今天提起宗教,不少人會首先聯想到歧視、爭端和分裂。可是,在金錢和帝國以外,宗教正是第三種讓人類統一的力量。
咱們以前說過,人類全部的社會秩序都是想象的產物,因此它一定很是脆弱。而在歷史上
,
宗教的重要性就是讓脆弱的社會秩序擁有了超人類的合法性。
有了宗教以後,就能說秩序並不僅是咱們人類本身的想象,而是來自於絕對的神聖力量。這樣一來,以神之名的秩序就不容動搖,進而把脆弱的秩序變得更加穩定。
因此啊,咱們能夠說
宗教是一種人類規範和價值觀的系統,可是
它是
創建在超人類的秩序之上。
從這個概念咱們能夠看到宗教具有兩大要素,一個呢是認爲世界有一種超天然的秩序,它並不是出於咱們的想象。另外一個要素呢?是以這種超人類的秩序爲基礎,宗教會發展出它認爲具備約束力的規範和價值觀。因此一個組織或者形式之因此能被稱之爲宗教,一個他是超天然的秩序,另外一個是他必須擁有具備約束力的規範和價值觀。因此,咱們來看,足球就不是宗教,由於你們都知道他的規則是人指定的,不知足第一條,因此他不是。另外呢,如今許多西方人相信鬼魂和精靈這些概念。可是它並未構成什麼具備約束力的規範。因此他也不能稱之爲宗教。
宗教的發展歷程是這樣的,在採集者社會的價值觀裏,咱們人類和動物都是平等的,咱們會尊重遇到的每個動物。雖然咱們獵殺綿羊,但並不表明綿羊不如咱們。就像是咱們
會
被老虎獵殺,
這
也並不
能
說明咱們比老虎
要弱同樣
。到了農業社會,人類開始蓄養動植物,這樣以前的平等關係發生了改變,其餘的動物成爲了咱們
人類
所
擁有的
物品,人類開始但願對本身的
牛、羊
擁有絕對的控制
權
,可是咱們雖然能夠把
牛、羊圈養
起來,可是沒有辦法保證母羊必定懷孕,懷孕以後必定會生下健康的小羊,而也沒有辦法
阻止
流行病的爆發。因而,「
神靈
」
就
出現了,他代替咱們和沉默的動植物們進行溝通。咱們就把一些肉啊、酒啊或者是糕點獻祭給神靈,來換取神靈保佑咱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後來,隨着掌管生育的神、掌管氣候的神、掌管醫藥的各類神靈概念不斷的出現,因而產生了
多神論
和
泛神論
。咱們認爲世界是由一羣神威浩蕩的神靈所控制,每一個神靈有各自分管的部門,你遇到什麼問題,就去找對應的神靈給你對症下藥。
不過呢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對本身信仰的某位神靈
給予
愈來愈多崇拜,慢慢遠離了多神論的概念,開始相信有某一位大神擁有宇宙至高的權利。因而
一神論
就誕生了。畢竟,若是你能夠大搖大擺的走進總統府找總統幫忙,
那
又何須去求某個小公務員呢?後來,基督教在各類一神教之中大獲成功,他們認爲宇宙中的掌握至高權利的大神對人類並不是不聞不問,甚至還
化
爲肉身,爲了救贖人類被釘在了十字架上,這種大事不該該只有
咱們
猶太人
本身
知道,而是要讓全世界的人類有所瞭解,要把關於耶穌的福音傳到世界各地。基督教組織起了全部
教衆展開了
傳教活動,最終在公元1世紀的時候他接管了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古羅馬帝國。
而
在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
上
,伊斯蘭教也誕生下來,和基督教同樣,一開始也只是地球上某個偏遠角落的小宗教。可是它以更快的腳步,打破了阿拉伯沙漠的隔絕,收復了從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印度的龐大帝國。自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後,一神論的概念在世界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了一神論以外,多神論還促成了一些
二元論
的宗教。所謂二元論的宗教就是他們信奉着善與惡兩種對立
勢力
的存在。他們和一神論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相信惡也是獨立存在的,既不是由表明善的神所創造,也不歸
此
神所掌管。整個宇宙就是這兩股力量的戰場,
世間
種種
善惡
就是雙方爭鬥的體現。
二元論之因此獨具魅力是由於他
解決
了
一我的類
宗教一直揮之不去的
難題,
叫作「惡的難題」。就是說,若是神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事事完美的話,那咱們的世界上爲何會有邪惡?爲何會有苦難?爲何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這
個難題解釋起來就
讓一神論者傷透了腦筋。二元論就能夠輕易的解決這個難題,世界上除了無所不知的神以外還有一個不受控制的惡魔,而全部的壞事都是源自於他。不過呢,二元論雖然解決了「惡的難題」,可是有一個一神論可以垂手可得解釋的
問題
,他卻沒法自圓其說,
這個又
叫作「法則的難題」。若是說世界上是善惡兩股力量在互相拉扯,那麼他們的遊戲規則是什麼呢?遵循什麼樣的法則?又有誰來指定這個法則呢?一神論拿這個問題就簡單了,世間全部的法則都是有無所不知的神所決定的。
做者給出了一種解釋,可以同時
解決
這兩大難題。他說,世上確實存在一個全能的神創造了整個宇宙,可是他自己就是一個惡神。不過從古到今的全部宗教沒有一個說本身是相信這一套的。說這個世界自己就是一個惡魔所創造,實在叫人難以接受。
宗教從歷史的蠻荒中走到現代,最終一神論仍是成爲了最優秀的一直萬花筒,他不但確保了本身的不斷傳播,還集成了二元論、多神論和泛神論。把這些所有收納在了一個神聖論述之下。好比基督教,大體上是信奉一神論的上帝,可是他也相信二元論的魔鬼,也崇拜多神論的聖人,還相信泛神論的鬼魂。像這樣同時包容這些矛盾的思想,而又結合各類不一樣的儀式,宗教學上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叫作
「綜攝」
。
綜合的綜,攝取的攝。
也許,綜攝纔是全球最大的宗教。
以前咱們所說的宗教都是相信神靈或者說是相信超天然的力量。不過呢,
咱們
宗教的歷史可並不僅是神的歷史。在公元前1000年的時候,亞非大陸開始出現全新的宗教類型,包括印度佛教、中國的儒家和道家以及地中海的犬儒主義和享樂主義。這些信仰也認爲有某種超人類秩序控制
着
這世界,可是他們所崇拜的秩序是天然
的
法則,而並不是什麼神靈的意志。他們認爲神和人類、動物和植物同樣會受到天然法則的限制,雖然神稍微牛逼一些,可是依然沒法改變
這
天然法則。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佛教。雖然曉書童我並無什麼宗教信仰,可是關於佛教我仍是想多說兩句。佛教的核心人物釋迦摩尼不是神而是人。佛教經典裏說釋迦牟尼看到身邊的人深深陷於苦難之中,因而心生不忍。他看到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只
經常飽受
戰爭和瘟疫
的痛苦
,還沒法免於種種焦慮、沮喪和不滿的情緒,彷佛這一切都是人生難以免的
事情
。人類追求財富和權力,
獲取
知識,生兒育女,建起宮殿。但不論取得多少成就,卻仍然沒法知足。窮人夢想着要變富,有一百萬的想要一千萬。並且就算真的有錢了、有名了,他們仍是不滿意,仍是有無盡的煩惱和憂慮,沒法從生老病死中解脫。
直到死的那一天
,一切如夢幻泡影消失,生命就像是毫無心義的追尋。然而,這個輪迴該怎樣才能跳出?
釋迦摩尼入禪六年,思索各類人類苦痛的本質、緣由和解決
辦法
。最後他體會到,一切苦難並不是來自與本身的噩運、社會的不公或者是神靈的
責罰
,而是出於每一個人本身心中的思想模式。
他
認爲,人遇到事情一般就會產生慾望,而慾望老是會形成不滿。遇到不喜歡的事,就想躲開;遇到喜歡的事,就想維持並增長這份愉快。但正
是由於
如此,人心就永遠不會滿。這點在人遇到不開心事情的時候
表現得
格外明顯。然而,就算是趕上歡樂的事,咱們也從不會真正知足,而是一直擔憂這種歡樂終將結束或是沒法再加強。有些人多年來一直在尋找愛情,但等到真的找着了愛情,卻仍是不知足。有的開始成天擔憂對方可能會離開;有的又以爲本身太過屈就,應該再找更好的人。還有甚者,即擔憂別人離開,又以爲本身屈就。
雖然上天能夠賜雨,社會機制能夠提供公平正義和衛生保健,有好的運氣就能夠變成百萬富翁,但不論如何,咱們的基本心態都不會改變。所以,就算是最偉大的國王也沒法避免焦慮,
只有不斷的
逃避着悲傷和痛苦,也老是想要追尋更多的快樂。
釋迦牟尼找到一種方法能夠跳出這種惡性循環。在事物帶來快樂或痛苦的時候,重點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執念於它帶來的感覺,這樣一來就不
用
再爲此所困。好比說,雖然感覺悲傷,但不
用
但願
要終結
悲傷,因而雖然悲傷
依然存在
,
你卻
也
用
再也不爲此而
感到
困擾,
這份過程
也是一種豐碩的經驗。一樣的,雖然感覺快樂,但不要但願快樂繼續,因而雖然仍有快樂,也
能夠
不
用
失去心中的平靜。
可是,咱們要怎麼樣才能讓內心接受事物的本質,而放下種種的慾望?釋迦牟尼將冥想落實在各類道德規範上,好讓信衆更能專一於實際的感覺,而不會落入各類慾望之中。他要求信衆不殺生、不邪淫、不偷盜,由於這些必定會讓慾望如野火燎原,而一心追求權力、享受或財富。等到這些火焰完全撲滅,本來的慾望就變成了圓滿和寂靜。這樣的境界稱之爲「涅槃」。達到這種狀態,也就是解脫了全部苦痛,可以無比清晰地感覺身邊的真實,再沒有什麼無謂的幻想。雖然人們頗有可能仍是會遇到苦痛,但苦痛已經再也不能影響他們。畢竟,
無慾則無苦。
佛教
並不
否定有神靈的存在,
並且
認爲
神靈擁
有強大的神通。然而神靈對於「由欲得苦」這條法則徹底無能爲力。若是可以無慾無求,任何神靈都沒法讓人感到痛苦。相對而言,若是人有了慾望,任何神靈也沒法拯救他脫離痛苦。
如同
其餘
一神論的宗教同樣,佛教仍是沒法擺脫對神靈崇拜。雖然佛教告訴信衆,應該不斷追求達到涅槃的境界,不要爲了名利停下腳步。然而,99%的佛教徒都沒法達到這個境界,平常生活裏多半都仍是追求着世俗的成就。因而,佛教的信徒們仍是膜拜着各類隨着時間發展出來的漫天諸佛菩薩。這些諸佛菩薩
呢?他們
最初都是人,
他們都
達到了涅槃
的境界
,解脫了本身的痛苦。可是爲了幫助芸芸衆生,重入人間。因此佛教崇拜的並非神靈,而是那些已經開悟的人。佛教徒們但願他們幫助本身達到涅槃的境界,也但願他們能幫助咱們處理一些世俗的問題。好比說求個財運、保個平安或者是求個子嗣。
當崇拜的對象從神靈變成了人類,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就出現了。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爲本,反對神的權威
,
反對等級觀念、反對矇昧。宣揚個性解放,追求實現人生幸福和平等自由,崇尚理想。對於人文主義者來講,咱們人類自身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決定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意義。
咱們當代的每個人都受到人文主義的塑造,只是沒有人刻意的提醒你罷了。當咱們生病再也不去向神靈禱告
祈求
寬恕你罪惡的時候,當咱們挑選對象再也不聽從長輩之命的時候,當咱們擔憂環境污染是由於懼怕危害到
咱們
自身的時候,當咱們享受着牛排的鮮美而暫時忽視了牛的生命的時候。咱們就已是人文主義宗教的信徒了。
可是到了如今,人文主義和最新的生命科學之間已經出現了一條鴻溝。咱們的現代社會之因此存在,是由於每一個人都還相信各自都擁有着一個神聖、沒法分割的內在本質,這是咱們世界意義的來源。可是,在過去200年間,生命科學已經完全破壞了這個信念。科學家告訴咱們,決定人行爲的不是什麼我的意志,而是咱們身體內的生物化學
系統
。咱們和螞蟻或者猩猩並無什麼不一樣。做者關於現代科學將完全顛覆咱們每一個人相信的我的意志和以人爲本的論述很是的精彩。咱們留到後面講科學革命的時候再和你們
來
聊。
咱們以前說了金錢、帝國和全球性宗教,將幾乎全部的人類都歸入到了咱們今天的全球世界。然而,這個統一的過程並非成直線發展、一路順風的。咱們再次縱觀全局,能夠看到從無數小的文化融合到少數大型文化,最後全球統一。這應該是人類沒法避免的結果。可是您有沒有想過,爲何如今全球通用的語言是英語而不是咱們的中文?爲何世界上有大約20億的基督徒和12億的穆斯林,而其餘的宗教不少都已經徹底消失呢?
若是咱們可以一次有一次的回到一萬年前,讓這一切從新開始。是否是必定會發展到如今世界的樣子?這個命題很是的有意思。
做者說歷史上的每個時間點都是一個十字路口。雖然從過去到如今只剩下單行道了,可是到將來的路上卻有無數的岔路能夠走。
好比說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古羅馬的皇帝君士坦丁須要有一個宗教協助他統一各族。當時
能夠
擔當這一重任的宗教有不少,好比說摩尼教、襖教、猶太教甚至是佛教。可是爲何最後坦丁選擇了耶穌?是
坦丁
的被基督教的神學所打動
呢
?
還
是基督教的哪方面讓他以爲能夠利用
呢
?歷史學家雖然能夠作這樣那樣的推測,但沒法提供正確的答案。他們能夠描述基督教如何拿下了羅馬帝國,可是他們根本沒法解釋基督教爲什麼能鑄就這項豐功偉業。
「如何」與「爲什麼」之間有着巨大的區別。「如何」只是描述出一連串的事件。而「爲什麼」則是要找出一一對應的因果關係。
咱們
繼續
討論
基督教興起的這件事情。有些
學者
斬釘截鐵的解釋說當時古羅馬帝國
時代
的地中海地區,在地理、基因或者經濟方面有特殊之處,必然會促成基督教的興起。可是,大多數的歷史學家都對這樣斬釘截鐵的理論深表懷疑。這正是歷史學的一大特色。就是對於某個時代越瞭解
的
透徹,就越難理解爲何會發生這個事件而不是發生另外一個
呢?
過後拿着結果去分析當時事件發生的必然,這樣的作法被做者
稱爲
馬後炮謬誤。
事實上,真正最知道當時狀況的人,就是活在當時的人,
而他們
偏偏
倒是
最看不出歷史走向的人。歷史鐵定的法則是,過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情,在當時看到
老是
絕不明顯。直到今天狀況依然如此。咱們已經走出全球經濟危機了嗎?中國的經濟會不會持續高速增加成爲全球第一大國
呢
?三大宗教
是否是
會成爲全球將來的風潮
呢
?人類不斷髮展走向的是生態的災難仍是科技的天堂
呢?
這些全部結果在幾十年以後答案就太明顯了,而且能夠拿出他們各自背後一套完整的論述。可是如今咱們卻根本不知道。
頗有意思的是,在當時看來最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經常成爲歷史的選擇。並非那些比較寬闊、比較平坦的道路就必定是歷史必然。
如同君士坦丁大帝即位的時候,基督教不過是一個小小教派。若是當時有人說基督教會成爲古羅馬
帝國
的
國教
,必定是引來捧腹大笑。在1913年的時候,布爾什維克黨只是一個很小的
俄國激進
黨派。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會想到四年以後他們就接管了俄國。在公元600年,若是說一小羣
生活在
沙漠裏的阿拉伯部落會
征服
從大西洋到印度的遼闊土地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對於許多但願看到歷史必然性的人來講,這種說法實在使人失望。若是說歷史並不是必然,就等於說如今的民族主義、資本主義和人權就都是巧合的產物。
歷史還真就是這樣的一個
混沌系統
,根本沒法預測。在同一時間,有多方力量互相影響和牽扯,只要
一
方力量發生了極小的改變,結果就會有巨大的不一樣。不只如此,歷史還說所謂的二級混沌系統。混沌系統分爲兩級,一級系統說的是不會由於預測而發生改變。好比說天氣和地震就屬於一級系統,雖然極其複雜
難以
預測可是咱們能夠創建計算模型,不斷輸入愈來愈多的因素,
就可使得
天氣和地震預測
變得
愈來愈準確。
而
二級混沌系統
,就是會
受到
預測的影響而發生改變。所以永遠都沒法預測。好比說如今的原油價格是每桶90美圓,而咱們預測明天會漲到100美圓,那麼商人就會馬上搶購,好在預期漲價中獲利。可是結果就是油價在今天就會上漲到100美圓,而不用等到明天。那麼明天到底會是多少呢?沒有人知道。
再有就是政治也是二級混沌系統,假設在2010年,有某位天才開發出了一套算法,可以預測是否會發生革命。因而
,
他
向
埃及總統兜售這項服務,換取了一大筆報酬。他告訴總統,
他
預測在明年埃及必然會發生大規模
的
革命。那總統聽了以後做何反應?他當即就會降稅,再動用大筆的錢補貼人民的生活,順便也要增強警察部隊維護穩定。因而,這一切都發生了效果,一年過去了,並無發生革命。那結果必然是總統把這位所謂的天才抓起來,大聲的對他咆哮:「你這套算法是騙人的!要不是你這套東西,我纔不會把錢都拱手讓人,我大可多蓋一座宮殿!」科學家
確定
會辯白:「但是,正是由於咱們預測到了,革命纔沒有發生啊。」「你是說,大家預測到了,只是沒有發生?」總統必定會殺了他的。
這麼說來,究竟爲何要學歷史?歷史不像是物理學或經濟學,目的不在於作出準確預測。咱們之因此研究歷史,不是爲了要知道將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如今的種種絕非「天然」,也並不是無可避免。將來的可能性遠超過咱們的想象。
雖然咱們沒法解釋歷史作出的選擇,但有一點能夠肯定:
歷史的選擇毫不是
簡單的
爲了人類利益
的最大化
。
隨着歷史演進,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實對人類有益的文化就會成功擴張,而對人類無情的文化就會消失。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實基督教是比摩尼教更好的選擇,或證實阿拉伯帝國比波斯帝國對整我的類更加的有利。
而緣由就在於
「什麼是好的」
並無客觀的衡量標準。固然,勝利者永遠相信本身的定義才正確。但咱們又爲何要相信他們呢?基督徒相信,基督教擊敗摩尼教對全人類有益;但若是咱們不接受基督教的世界觀,就沒有理由贊成他們的想法。穆斯林也認爲,穆斯林攻下波斯帝國對人類有益;但也只有在咱們接受穆斯林世界觀的前提下,纔會以爲確實如此。頗有可能,若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完全消失,人類生活反而更好。
甚至還有的學者提出說,文化其實如同寄生蟲,而人類就是文化寄生蟲的宿主。寄生蟲就是這樣在宿主體內繁殖和傳播,從一個宿主到另外一個宿主,奪取營養,讓宿主不斷的衰亡。而且寄生蟲歷來都不會關心宿主過得好很差。根據這種說法,文化並非某些人爲了剝削他人而設計出的陰謀,而是由於種種機緣巧合所出現的心理寄生蟲,從出現以後就開始剝削全部受到感染的人。
在
社會科學領域中,博弈理論
中
有相似的論點。博弈理論告訴咱們,在有多位參與者的時候,某些概念和行爲模式可能對「全部」參與者都有害,但
這種模式
就是有辦法繼續
存在
下去。軍備競賽就是一個
最
著名的例子。不少時候,各國的軍備競賽只會拖垮全部彼此對立的國家,並不會真正改變軍事力量的平衡。
好比說,巴基斯坦買了先進戰機,印度就馬上跟進。印度發展核彈,巴基斯坦也有樣學樣。巴基斯坦擴編海軍,印度就馬上仿效。在這一切過程結束的時候,雙方權力平衡極可能根本和過去沒什麼改變,但本來可用於教育或醫療的數十億美圓經費就這樣浪費在武器上了。然而,這種軍備競賽的
發展趨勢難以抗拒
。這就是種行爲模式,像是病毒同樣從一個國家傳到另外一個國家,傷害了全部人,只對行爲模式自己有利,符合演化論上繁衍的要求。
歷史就這樣從一個岔路走到下一個岔路,選擇走某條道路而非另外一條的緣由老是神祕得不得而知。歷史有太多的可能性,而許多的可能性最後都未成真。咱們不難想象,歷史其實頗有可能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過去,而從未發生科學革命,就算沒有基督教,沒有古羅馬帝國,沒有金錢,而歷史仍是會繼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