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加入新的公司到如今整一年了,職涯過程有些迂迴,但整體實在曲折中攀升,首先談談我所參與公司的產品,該產品定位於SOA架構(SOA這玩意其實不是很新鮮的事物,大致上對其有必定的認知)。可是沒有實操的經驗,因此一路走來到如今,感受是失敗居多,同時也印證了古語:「失敗是成功之母」,特別是最近的一段時間,我一直在反思這一年來SOA下如何設計與架構以及實施,多少有點本身的體會,記錄下來,算是本身成長的步伐。
第1、業務的成熟度,SOA下最核心的一條就是 服務的可重用性。撇開技術不談,首先服務發佈是爲了知足某一特定的業務實現,因此,業務的成熟度直接影響到SOA架構下服務的設計與可實施程度,選擇SOA架構的背景是業務具備必定的成熟度,並且在相對的一段時間內,該業務是趨於穩定的,而不是變化的。另一種情景就是做爲產品設計者,對產品進行了高度的抽象,能夠把底層公用的服務進行明確的描述說明,在這種模式下,SOA的引入纔可能體現其複用的價值。不然,接口滿天飛,每一個業務的變動都須要對接口進行一次修正,而與之關聯的服務都必須對此作出適應性的調整。其後果沒法想象。
第2、渠道與業務服務剝離,首先這裏定義的渠道是以總狹隘的渠道,是技術上的渠道,例如 http表單、WS服務、Restful、socket、ftp、MQ等,這些都是做爲數據傳輸的技術實現,僅僅是一種數據通訊的載體,在SOA模式下,必定要把渠道與服務作明確的切割,這裏角度的討論的粒度比較細緻一些。服務是業務邏輯的實現,渠道僅僅是數據傳輸的通道,渠道能夠多種,可是業務實現只有一種,把這種思惟投影與傳統的J2EE架構上,則表現爲四層架構(web層、應用層、服務層、數據層),這種也是我的比較推崇的架構模式,傳統的三層架構是一種被一些專家定義爲是貧血模型,其實我也贊同這種觀點。而這種投影在SOA架構則體現爲(
web層、應用層、服務BPEL、服務提供層、數據層
),惟一去別的一點就是 傳統的四層架構 服務層的服務提供了一個總體的業務實現,而SOA下,能夠把服務切割的更加細緻,經過BPEL的組裝實現一個完整的業務邏輯。三層架構下,實施SOA,對服務的粒度切割帶來了更多的限制。
第3、服務消息的設計,記得之前有這樣的一個面試笑話:問:什麼是J2EE,答曰:增刪改查 就是J2EE。不管是什麼複雜的系統以及應用,都是圍繞數據展開,這就帶了一個新的話題:業務建模。在SOA模式下,爲了實現其服務的靈活組裝,必然要對服務之間的數據進行適配處理,如何符合接口之間消息設計沒有必定的規則與邏輯,對於服務流程定製是一種可以噩夢,要分別針對不一樣的服務之間進行數據適配,顯然這種是不可取的,特別是針對產品性的開發。一開始要內部業務流轉的模型進行高度的抽象,從而定義出合理的接口消息協議。從而更好地實現服務的組裝。
第4、 事務控制,在SOA下,技術挑戰之一就是事務的控制,這一點我也沒有很好的答案,一種是基於JTA的跨庫事務,一種是基於跨域的數據庫事務,二者沒法同時知足,這個也是一直困擾個人一點,無解。
第5、安全性考慮,安全在SOA下顯得尤其重要,由於其分佈式部署帶來的一些問題,例如消息的完整性、消息的不可抵賴性、接口的容錯性等這些都直接影響SOA運行的健壯性。 第6、SOA下數據服務的提供,在SOA下,數據層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如何定位數據層、以及數據層在SOA模式下提供什麼方式的服務能夠更好的知足系統,目前對於如今的我仍是有所難度,例如SOA模式數據共享問題,元數據管理等等此類的問題。 寫完這些,都11點半了·~~ 收拾一下,買菜作飯。技術在重要也是爲了生活。堅持不作技術男。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