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數據庫Influx-IOx源碼學習九(寫入總結)

InfluxDB是一個由InfluxData開發的開源時序數據庫,專一於海量時序數據的高性能讀、寫、高效存儲與實時分析等,在DB-Engines Ranking時序型數據庫排行榜上常年排名第一。數據庫

InfluxDB能夠說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但 InfluxDB CTO Paul 在 2020/12/10 號在博客中發表一篇名爲:Announcing InfluxDB IOx – The Future Core of InfluxDB Built with Rust and Arrow的文章,介紹了一個新項目 InfluxDB IOx,InfluxDB 的下一代時序引擎。服務器

接下來,我將連載對於InfluxDB IOx的源碼解析過程,歡迎各位批評指正,聯繫方式見文章末尾。微信


上一章介紹了Chunk是怎樣被寫入到持久化設備中的,詳情見:數據結構

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fhaiemtn-vo.html異步

這一章主要總結一下全部的代碼思路,但願可以更直觀的還原IOx的執行,以及執行過程當中的各類數據格式。性能


咱們知道寫入是由客戶端發起的(在第六章中有客戶端寫入數據的示例),服務器使用一個Grpc的協議接收客戶端數據。 這是第一次入口點,數據格式是LP,相似這樣:ui

myMeasurement,tag1=value1,tag2=value2 fieldKey="123" 1556813561098000000

數據接收到以後就會轉換爲一個ParsedLine結構,根據輸入的數據庫名、表名、時間及數據,預先對數據進行shard及partition的分配,使用一個多級的BtreeMap結構進行存儲。如圖: .net

以後會再根據這個數據結構進行遍歷,生成爲flatbuffers的數據結構(轉換爲這個格式是爲了傳輸效率及收到方的高效使用),並行對各個shard進行數據寫入。3d

根據shardId能夠獲取到配置的機器組中各個節點的Ip地址,而後根據配置的寫入節點數,進行順序的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的寫入。code

PS:這裏比較拗口,就是shard和shard之間是並行寫的,可是shard中的每一個節點是串行寫入的。

這時候遠程服務器,就會收到這個flatbuffers結構的數據,收到以後的第一任務就是寫入Write Buffer(這裏的Write Buffer至關於其餘數據庫的WAL,可是不一樣的是功能要更多一些,能夠作一些排序等額外的工做,就至關於一個寫緩衝)。

在排序和寫入WAL以後,就開始寫入到MutBuffer中了,總體的存儲結構如圖所示。

到了MbChunk以後,作了一次字典壓縮,把field、tag等等的字符串都轉爲了id,而後使用列式存儲,一列一列的存儲下來。如圖:

以後數據會被移動到readbuffer當中,變爲不可寫的數據。在readbuffer中數據結構是arrow格式的:

這裏出現了兩個metadata,第一個是表級別的,第二個是小塊級別的,由於在寫入過程當中,有可能第一個chunk和第二個chunk的列不同多,這樣就在表級別存了一個最全的metadata。

到這裏基本上這章就能夠結束了,最後附一張pauldix的關於寫入及異步模型圖:

祝各位玩兒的開心。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號:

或添加微信好友: liutaohua001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