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爲了達到redis數據庫的高可用,因此須要在單機的基礎上創建集羣,首先了解下它的集羣模式,大概有如下幾種:前端
一、主從複製
二、哨兵模式
三、Redis官方提供的Cluster集羣模式(服務端)
四、Jedis sharding集羣(客戶端sharding)
五、利用中間件代理,好比豌豆莢的codis等
複製代碼
二、簡單分析一下原理以及優缺點java
2.一、主從複製(Master-Slave Replication):node
主從複製原理:nginx
從服務器鏈接主服務器,發送SYNC命令;redis
主服務器接收到SYNC命名後,開始執行BGSAVE命令生成RDB文件並使用緩衝區記錄此後執行的全部寫命令;算法
主服務器BGSAVE執行完後,向全部從服務器發送快照文件,並在發送期間繼續記錄被執行的寫命令;數據庫
從服務器收到快照文件後丟棄全部舊數據,載入收到的快照;後端
主服務器快照發送完畢後開始向從服務器發送緩衝區中的寫命令;緩存
從服務器完成對快照的載入,開始接收命令請求,並執行來自主服務器緩衝區的寫命令;(從服務器初始化完成)ruby
主服務器每執行一個寫命令就會向從服務器發送相同的寫命令,從服務器接收並執行收到的寫命令(從服務器初始化完成後的操做)
一個master能夠擁有多個slave,可是一個slave只能對應一個master
優勢:
缺點:
2.二、哨兵模式:
當主服務器中斷服務後,能夠將一個從服務器升級爲主服務器,以便繼續提供服務,可是這個過程須要人工手動來操做。 爲此,Redis 2.8中提供了哨兵工具來實現自動化的系統監控和故障恢復功能。
哨兵的做用就是監控Redis系統的運行情況。它的功能包括如下兩個。
(1)監控主服務器和從服務器是否正常運行。
(2)主服務器出現故障時自動將從服務器轉換爲主服務器。
複製代碼
哨兵的工做方式:
優勢:
缺點:
2.三、Redis官方 Cluster集羣模式
redis的哨兵模式基本已經能夠實現高可用,讀寫分離 ,可是在這種模式下每臺redis服務器都存儲相同的數據,很浪費內存,因此在redis3.0上加入了cluster模式,實現的redis的分佈式存儲,也就是說每臺redis節點上存儲不一樣的內容。
Redis-Cluster採用無中心結構,它的特色以下:
全部的redis節點彼此互聯(PING-PONG機制),內部使用二進制協議優化傳輸速度和帶寬。
節點的fail是經過集羣中超過半數的節點檢測失效時才生效。
客戶端與redis節點直連,不須要中間代理層.客戶端不須要鏈接集羣全部節點,鏈接集羣中任何一個可用節點便可。
工做方式:
在redis的每個節點上,都有這麼兩個東西,一個是插槽(slot),它的的取值範圍是:0-16383。還有一個就是cluster,能夠理解爲是一個集羣管理的插件。當咱們的存取的key到達的時候,redis會根據crc16的算法得出一個結果,而後把結果對 16384 求餘數,這樣每一個 key 都會對應一個編號在 0-16383 之間的哈希槽,經過這個值,去找到對應的插槽所對應的節點,而後直接自動跳轉到這個對應的節點上進行存取操做。
爲了保證高可用,redis-cluster集羣引入了主從模式,一個主節點對應一個或者多個從節點,當主節點宕機的時候,就會啓用從節點。當其它主節點ping一個主節點A時,若是半數以上的主節點與A通訊超時,那麼認爲主節點A宕機了。若是主節點A和它的從節點A1都宕機了,那麼該集羣就沒法再提供服務了。
2.四、Jedis sharding集羣
Redis Sharding能夠說是在Redis cluster出來以前業界廣泛的採用方式,其主要思想是採用hash算法將存儲數據的key進行hash散列,這樣特定的key會被定爲到特定的節點上。
慶幸的是,Java Redis客戶端驅動Jedis已支持Redis Sharding功能,即ShardedJedis以及結合緩存池的ShardedJedisPool
Jedis的Redis Sharding實現具備以下特色:
2.五、利用中間件代理 中間件的做用是將咱們須要存入redis中的數據的key經過一套算法計算得出一個值。而後根據這個值找到對應的redis節點,將這些數據存在這個redis的節點中。
經常使用的中間件有這幾種
三、幾種集羣模式大概有了瞭解,如今搭建開始集羣
因爲我使用了redis5.0, 搭建過程當中也是遇到了一個坑,redis5.0使用redis-cli做爲建立集羣的命令,使用c語言實現,再也不使用ruby語言,redis3.0使用redis-trib.rb建立集羣,且須要安裝ruby。
gcc的環境以前已經安裝過了,如今不須要處理,直接下一步。 3.一、將以前安裝好的redis文件,複製到一個新的文件夾redis-cluster下 ,並在新文件夾下複製成6份。
注意要將.rdb和.aof後綴的持久化文件刪除,若是有的話。
這裏就不考慮3.0 的搭建方式了
3.二、將六個節點的redis.conf配置文件按照以下進行修改
若是是同一臺主機的話,端口必須不一樣。不一樣主機能夠相同。 我這裏使用同一臺主機,端口:7001-7006。
daemonize yes
port **** #配置本身的節點端口
cluster-enabled yes # 開啓集羣
複製代碼
3.3啓動、關閉腳本
啓動腳本:
cd redis1
./src/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cd redis2
./src/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cd redis3
./src/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cd redis4
./src/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cd redis5
./src/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cd redis6
./src/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複製代碼
關閉腳本:
./redis1/redis-cli -p 7001 shutdown
./redis1/redis-cli -p 7002 shutdown
./redis1/redis-cli -p 7003 shutdown
./redis1/redis-cli -p 7004 shutdown
./redis1/redis-cli -p 7005 shutdown
./redis1/redis-cli -p 7006 shutdown
複製代碼
3.四、修改權限
chmod 777 start-all.sh stop-all.sh
複製代碼
3.五、啓動節點
./start-all.sh
# 查看redis進程
ps -aux | grep redis
複製代碼
3.六、建立集羣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92.0.0.179:7001 192.0.0.179:7002 192.0.0.179:7003 192.0.0.179:7004 192.0.0.179:7005 192.0.0.179:7006 --cluster-replicas 1
複製代碼
能夠看到6個節點配分配成3個主節點,3個從節點。
3.七、查詢集羣信息
集羣建立成功登錄任意redis結點查詢集羣中的節點狀況。
客戶端以集羣方式登錄:
redis-cli -c -h 192.0.0.179 -p 7001
#其中-c表示以集羣方式鏈接redis,-h指定ip地址,-p指定端口號
複製代碼
查詢集羣結點信息:
cluster nodes
複製代碼
3.八、測試
192.0.0.179:7001> set a 123456
-> Redirected to slot [15495] located at 192.0.0.179:7003
OK
192.0.0.179:7003> get a
"123456"
192.0.0.179:7003> get a
"123456"
192.0.0.179:7003> set b 44444444
-> Redirected to slot [3300] located at 192.0.0.179:7001
OK
192.0.0.179:7001> get b
"44444444"
192.0.0.179:7001>
複製代碼
能夠看到redis 集羣會根據計算爲咱們分配hash槽,以分配不一樣的節點
3.九、使用jedis鏈接
package com.pc.jedis.test;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HostAndPort;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Cluster;
public class JedisClus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建立並填充節點信息
Set<HostAndPort> nodes = new HashSet<>();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0.0.179", 7001));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0.0.179", 7002));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0.0.179", 7003));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0.0.179", 7004));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0.0.179", 7005));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0.0.179", 7006));
// 建立JedisCluster對象
JedisCluster jedisCluster = new JedisCluster(nodes);
// 使用jedisCluster操做redis
String key = "clusterTest";
String setResult = jedisCluster.set(key, "redis集羣搭建");
System.out.println(setResult);
String getResult = jedisCluster.get(key);
System.out.println(getResult);
// 關閉jedisCluster(程序執行完後才能關閉,內部封裝了鏈接池)
jedisCluster.close();
}
}
複製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