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去參加了嘉爲的一個公開課,市面上這類型的課程很難見,聽課後記錄心得以下。數據庫
1. 關於目標。
架構
27%的人沒有目標-> 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框架
60%的人目標模糊->生活在社會中下層運維
10%的人目標清晰->生活在社會中上層ide
3%的人有長遠規劃->各界成功人士學習
我的意見:我有相對清晰的目標,30所考master,40歲獲doctor學位,50歲分享經驗及入學院講授課程。優化
2. IT是條不歸路,只有不斷向前,由於行業新知識及新技能不斷更新。30~35是個坎。有舍纔有得,放棄相關的技術,不能太追求細節。架構設計
我的意見:我以爲我會選取平衡點,既保持及留意技術趨勢,否則因爲缺少對技術的瞭解,如何作相關的項目決策?設計
3. 現狀與機遇。資源
技術出身,保持IT前瞻與規劃。
中國IT從業人員趨年輕化,26~35爲中堅。
技術再也不是優點,不像美國有技術與管理兩條線,本地IT對我的綜合能力更須要,缺少中層管理人才,日企的一個特色是喜歡留住中層。通常中層來源於內部晉升。
作事=>管事=>管人
基層=>中層=>高層
4. 提高我的能力
知識提高:尤爲管理知識
管理角度:從公司管理層角度看問題
溝通能力:溝通與協調
數據流=>業務流=>信息流
我的意見:如何加強及擴展IT部門的價值?例如幫業務部門作個系統。
5. 人才培養機制
我的能力發展,公司內部職位序列<=>能力模型(勝任+專業能力)<=>評估/培養(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
6. 職業路徑。
工程師-> IT部門經理
7. 西門子定義的17種能力模型
二: IT人能力塑造
1. 冰山能力模型:行爲,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其中行爲與知識是顯性的,技能與職業素養是隱藏在冰山下面的。
IT業的專業素養,第一是服務意識,第二是問題解決能力
2. 專業領域學習
技術更新能力=>架構設計能力=>集成優化能力
3. 管理知識 - 這個主要靠領悟
服務管理(運維ISO2000)-項目規劃-企業業務-戰略思考
能夠參考標杆企業的作法,如製造的話三星,手機小米
4. 綜合素質 - 靠塑造
溝通-說服力-學習能力
公開課的其餘記錄。
工業4.0, 信息流,數據流。
史明綱,來自臺企,他說IT經理要作的是思惟方式的轉變,案例醫院Oracle數據庫的上線與下線,其中提到某些人不肯意分享技術或交流,並以此做爲本身我的在公司爭取職位的資源。
賀勇,來自嘉爲的分享。升職,帶團隊,從公司的角度是要你爲公司帶來更大的財富與價值。變化:1.工做內容,再也不作具體的事情,從工程師轉型會失去一些原來屬於成就感的東西,入解決技術問題的快樂。2. 調整心態,入下屬晚來上班。3. 不敢放手,緊緊控制,不懂受權。 怎樣去作好:1. 團隊管理,理論基礎與框架體系,溝通/受權/激勵/人才培育(招聘選拔也是很是重要的一環)。2. 管理團隊前,先管好本身(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受權/激勵)。3. 工做要與業務結合起來(流程優化/面對客戶的需求如何作,現有的解決方案,新的解決方案/推進加入業務,思路打開後會有不少想法,如SQM系統/部門協做,溝通,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