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寫給國內廠商的。安卓時代,各家的第三方軟件體驗相同。廠商相對功能機時代能夠少幹一些活,譬如輸入法給訊飛或者觸寶就好了。自帶的播放器再好,用戶也會選擇每天動聽。即便原生系統,在軟件到位的狀況下也有不錯的體驗。
那麼廠商作什麼?什麼樣的廠家能在競爭中取得優點呢?我我的理解是幾個層次的問題。
第一個層次是入門,把產品作穩定,基本功能故障率夠低,返修率夠低,產品經過各類環境下的測試,簡單說是作一部能夠正常使用的手機。經過這個層次算是合格的手機廠商。之前智能機的這個入門很難,如今隨着芯片廠商的支持力度加大,第三方設計公司的成熟以及安卓系統,門檻已經不高了。
第二個層次是提升,手機不只能幹不少事情,並且能幹好,達到較好的效果。安卓機要達到這個要求,拼硬件是必然的。處理器強內存大速度就快,能幹的事情就多。閃存快,讀寫體驗就好,屏幕性能高看起來就漂亮,攝像頭檔次高出來的片子視頻效果就好。
拼硬件就是第一個差別點。誰有核心技術壟斷某個最強硬件,誰就有差別化,有高價的理由。三星處理器、閃存、屏幕都是業界最高水平。就擁有差別點。
國內廠商沒有核心技術,作不出最強硬件,這個競爭就變爲誰有資源能拿到最強硬件,誰有資源能在別人拿不到的時候拿到最強的硬件。誰在別人還不能把硬件變成產品的時候拿出產品。誰就有優點。小米早早拿到高通的8260,拿出產品,這也是一種硬件優點。
若是硬件競爭水平相同,都用最好的硬件,都能及時拿到,那就要拼軟件優化。一樣的cpu內存,系統、瀏覽器、經常使用軟件優化好能夠更流暢。提高體驗等於硬件升級超越對手。攝像頭、屏幕色彩、音頻優化好等於用了高一個檔次的原件。
在硬件沒有壟斷優點的狀況下,軟件優化成爲第二個差別點。三星的瀏覽器硬件加速、使用優化的系統,小米的MIUI都是這方面的努力。華爲在最新的高端產品上也作了不少努力 。蘋果由於系統不一樣,優化作到了很是高的水平,一樣的硬件,蘋果的手機比安卓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硬件作到最強最先,軟件性能優化到最佳,提升階段就過了。進入第三個階段。
第三個層次是昇華,經過硬件的用料和軟件的優化性能已經作到極致,用戶不能根據性能區分產品的差別化。手機的id外觀設計和ui人機界面就成爲區分的標誌。外觀設計漂亮,作工精細,使用的材料有更好的體驗,ui精美漂亮的產品具備優點,也是第三個差別點。
人性化體驗也是這個階段的東西,外形如何適應人手把持?什麼材料有最好的質感?ui與外形如何配合讓人操做最溫馨,各項功能經過什麼方式實現人最舒服?每一個功能的UI如何設計讓用戶使用最方便,色調風格如何針對目標用戶設計?各類操做如何切換適應人的心理?
ID也好,UI也好,人性化體驗設計也好,都沒有統一的標準。看廠商理解程度的高低,理解越深,越適合目標用戶,產品越有競爭力。
在材料上,蘋果用不鏽鋼框架,摩托羅拉用凱拉夫纖維,諾基亞用偏振片達到CBD效果,這些都是探索,而國內廠商探索是不夠的。id和ui各家都在努力作,而不少國內品牌這方面的水平是欠缺的。至於作工精細方面國內更是隻有少數品牌注意到了。
其實這一塊沒有核心技術,是經過努力就能夠追趕和趕超的,只要廠家多用點心,多花點精力。
若是昇華階段完成了,就能夠說廠家作出優秀的產品了,競爭就進入了第四個層次。
第四個層次是迴歸,產品都作到極致,功能、性能、人性化都出色。那麼競爭就回歸到功能機時代。資本實力,批量規模,供應鏈控制,管理水平,最終變成成本控制水平。營銷能力,渠道建設,廣告,策劃,電商,流量,轉變成銷量。品質和售後服務決定口碑,品牌溢價決定超額利潤。
到了第四個層次,市場會穩定下來,後起者很難超越。而在第四個階段以前。是存在超車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