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環境是linux系統,效果以下:linux
1.啓動服務端程序,監聽在6666端口上數組
2.啓動客戶端,與服務端創建TCP鏈接服務器
3.創建完TCP鏈接,在客戶端上向服務端發送消息網絡
4.斷開鏈接併發
實現的功能很簡單,可是對於初來乍到的我費了很多勁,所以在此總結一下,若有錯點請各位大神指點指點socket
什麼是SOCKET(插口):函數
這裏不用 "套接字" 而是用 "插口" 是由於在《TCP/IP協議卷二》中,翻譯時也是用 "插口" 來表示socket的。
測試
"套接字" 這詞不知道又是哪一個教授級人物造出來的,聽起來老是很怪,雖然能夠避免語義上的歧義,但不明顯。spa
對插口通俗的理解就是:它是一個能夠用來輸入或者輸出的網絡端,另外一端也具備一樣相對應的操做。線程
具體其餘高級的定義不是這裏的重點。值得說的是:
每一個插口均可以標識某個程序通訊的一端,經過系統調用使得程序與網絡設備之間的交流鏈接起來。
應用程序 -> 系統調用 -> 插口層 -> 協議層 -> 接口層 ->發送(接收的話與之相反)
如何標識一個SOCKET:
如上定義所述,能夠經過地址,協議,端口三要素來肯定一個通訊端,而在linux C程序中使用 標識符 來標識一個
SOCKET,Unix系統對設備的讀寫操做等同於對描述符的讀寫操做,標識符能夠用於:插口 管道 目錄 設備 文件等等
描述符是個正整數,事實上他是檢查表表項中的一個下標,用於指向打開文件表的結構。
述符前三個標識符0 1 2 分別系統保留:標準輸入(鍵盤),標準輸出(屏幕),標準錯誤輸出
當咱們使用新的描述符來建立socket時,他通常從最小未使用的數字開始分配,也就是3
服務端實現的流程:
1.服務端開啓一個SOCKET(socket函數)
2.使用SOCKET綁定一個端口號(bind函數)
3.在這個端口號上開啓監聽功能(listen函數)
4.當有對端發送鏈接請求,向其發送ack+syn創建鏈接(accept函數)
5.接收或者回復消息(read函數 write函數)
客戶端實現流程:
1.打開一個SOCKET
2.向指定的IP 和端口號發起鏈接(connect函數)
3.接收或者發送消息(send函數 recv函數)
如何併發處理:
若是按照以上流程實現其實並不難,可是有個缺陷,由於C語言是按順序單一流程運行,也就是說若是
直接在程序當中使用accept函數(創建鏈接)的話,那麼程序會阻塞在accept這裏,這是由於若是客戶端
一直沒有發送connect鏈接,那麼accept就沒法得知客戶端的IP和端口,也就只能一直等待(阻塞)直到
有請求觸發繼續執行爲止,這樣就致使若是同時多個客戶向服務端發送請求鏈接,那麼服務端只能按照
單一線程去處理第一個客戶端,沒法開啓多個線程同時處理多個用戶的請求。
如何解決:
下面摘文截取網上的資料,有興趣者能夠看看
系統提供select函數來實現多路複用輸入/輸出模型,該函數用於在非阻塞中,當一個套接字或一組套接字有信號時通知你
int select(int nfds, fd_set *readfds, fd_set *writefds, exceptfds, const struct timeval* timeout);
所在的頭文件爲:
#include <sys/time.h> #include <unistd.h>
功能:測試指定的fd是否可讀,可寫 或者 是否有異常條件待處理
readset 用來檢查可讀性的一組文件描述字。
writeset 用來檢查可寫性的一組文件描述字。
exceptset用來檢查是否有異常條件出現的文件描述字。(注:不包括錯誤)
timeout 用於描述一段時間長度,若是在這個時間內,須要監視的描述符沒有事件發生則函數返回,返回值爲0。
對於select函數的功能簡單的說就是對文件fd作一個測試。測試結果有三種可能:
1.timeout=NULL (阻塞:select將一直被阻塞,直到某個文件描述符上發生了事件)
2.timeout所指向的結構設爲非零時間 (等待固定時間:若是在指定的時間段裏有事件發生或者時間耗盡,函數均返回)
3.timeout所指向的結構,時間設爲0 (非阻塞:僅檢測描述符集合的狀態,而後當即返回,並不等待外部事件的發生)
返回值:
返回對應位仍然爲1的fd的總數。注意啦:只有那些可讀,可寫以及有異常條件待處理的fd位仍然爲1。
不然爲0哦。舉個例子,好比recv(), 在沒有數據到來調用它的時候,你的線程將被阻塞,若是數據一直不來,
你的線程就要阻塞好久.這樣顯然很差。因此採用select來查看套節字是否可讀(也就是是否有數據讀了) 。
如今,UNIX系統一般會在頭文件<sys/select.h>中定義常量FD_SETSIZE,它是數據類型fd_set的描述字數量,
其值一般是1024,這樣就能表示<1024的fd。
fd_set結構體:
文件描述符集合,用於存放多個fd(文件描述符,這裏就是套接字)
能夠存放服務端的fd,有客戶端的fd。下面是對這個文件描述符集合的操做:
FD_ZERO(*fds): 將fds設爲空集
FD_CLR(fd,*fds): 從集合fds中刪除指定的fd
FD_SET(fd,*fds): 從集合fds中添加指定的fd
FD_ISSET(fd,*fds): 判斷fd是否屬於fds的集合
步驟以下
socket s; ..... fd_set set; while(1){ FD_ZERO(&set); //將你的套節字集合清空
FD_SET(s, &set); //加入你感興趣的套節字到集合,這裏是一個讀數據的套節字s
select(0,&set,NULL,NULL,NULL); //檢查套節字是否可讀,
if(FD_ISSET(s, &set) //檢查s是否在這個集合裏面,
{ //select將更新這個集合,把其中不可讀的套節字去掉 //只保留符合條件的套節字在這個集合裏面
recv(s,...); } //do something here
}
假設fd_set長度爲1字節,fd_set中的每一位能夠對應一個文件描述符,那麼1字節最大能夠對應8個fd
(1)執行fd_set set; FD_ZERO(&set); 則set用位爲0000,0000。
(2)若fd=5,執行FD_SET(fd,&set); 後set變爲 0001,0000(第5位置爲1)
(3)若再加入fd=2,fd=1 則set變爲 0001,0011
(4)執行select(6,&set,0,0,0) 阻塞等待
(5)若fd=1,fd=2 上都發生可讀事件,則select返回,此時set變爲0000,0011。注意:沒有事件發生的fd=5被清空。
1.可監控描述符的個數取決與sizeof(fd_set)的值
2.文件描述符的上限能夠修改
3.將fd加入select監控集時,還須要一個array數組保存全部值
由於每次select掃描以後,有信號的fd在集合中應被保留,但select將集合清空
所以array數組能夠將活躍的fd存放起來,方便下次加入fd集合中
對集合fe_set與array進行遍歷存儲,即全部fd都從新加入fd_set集合中
另外活躍狀態在array中的值是1,非活躍狀態的值是0
4.具體過程看代碼會好理解
使用select函數的過程通常是:
先調用宏FD_ZERO將指定的fd_set清零,而後調用宏FD_SET將須要測試的fd加入fd_set,
接着調用函數select測試fd_set中的全部fd,最後用宏FD_ISSET檢查某個fd在函數select調用後,相應位是否仍然爲1
複製粘貼的摘文排版起來真的是痛苦,我已經盡力排版了。。。
客戶端:
#include <time.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REMOTE_PORT 6666 //服務器端口
#define REMOTE_ADDR "127.0.0.1" //服務器地址
int main(){
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char msgbuffer[256];
//建立套接字
sock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sockfd>=0)
printf("open socket: %d\n",sockfd);
//將服務器的地址和端口存儲於套接字結構體中
bzero(&addr,sizeof(addr));
addr.sin_family=AF_INET;
addr.sin_port=htons(REMOTE_PORT);
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REMOTE_ADDR);
//向服務器發送請求
if(connect(sockfd,(struct sockaddr*)&addr,sizeof(addr))>=0)
printf("connect successfully\n");
//接收服務器返回的消息(注意這裏程序會被阻塞,也就是說只有服務器回覆信息,纔會繼續往下執行)
recv(sockfd,msgbuffer,sizeof(msgbuffer),0);
printf("%s\n",msgbuffer);
while(1){
//將鍵盤輸入的消息發送給服務器,而且從服務器中取得回覆消息
bzero(msgbuffer,sizeof(msgbuffer));
read(STDIN_FILENO,msgbuffer,sizeof(msgbuffer));
if(send(sockfd,msgbuffer,sizeof(msgbuffer),0)<0)
perror("ERROR");
bzero(msgbuffer,sizeof(msgbuffer));
recv(sockfd,msgbuffer,sizeof(msgbuffer),0);
printf("[receive]:%s\n",msgbuffer);
usleep(500000);
}
}
服務端:
#include <time.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LOCAL_PORT 6666 //本地服務端口 #define MAX 5 //最大鏈接數量 int main(){ int sockfd,connfd,fd,is_connected[MAX];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int addr_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char msgbuffer[256]; char msgsend[] = "Welcome To Demon Server"; fd_set fds; //建立套接字 sock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sockfd>=0) printf("open socket: %d\n",sockfd); //將本地端口和監聽地址信息保存到套接字結構體中 bzero(&addr,sizeof(addr)); addr.sin_family=AF_INET; addr.sin_port=htons(LOCAL_PORT); 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INADDR_ANY表示任意地址0.0.0.0 0.0.0.0 //將套接字於端口號綁定 if(bind(sockfd,(struct sockaddr*)&addr,sizeof(addr))>=0) printf("bind the port: %d\n",LOCAL_PORT); //開啓端口監聽 if(listen(sockfd,3)>=0) printf("begin listenning...\n"); //默認全部fd沒有被打開 for(fd=0;fd<MAX;fd++) is_connected[fd]=0; while(1){ //將服務端套接字加入集合中 FD_ZERO(&fds); FD_SET(sockfd,&fds); //將活躍的套接字加入集合中 for(fd=0;fd<MAX;fd++) if(is_connected[fd]) FD_SET(fd,&fds); //監視集合中的可讀信號,若是某個套接字有信號則繼續執行,此時集合中只有存在信號的套接字會被置爲1,其餘置爲0 if(!select(MAX,&fds,NULL,NULL,NULL)) continue; //遍歷全部套接字判斷是否在屬於集合中的活躍套接字 for(fd=0;fd<MAX;fd++){ if(FD_ISSET(fd,&fds)){ if(fd==sockfd){ //若是套接字是服務端,那麼與客戶端accept創建鏈接 connfd = accept(sockfd,(struct sockaddr*)&addr,&addr_len); write(connfd,msgsend,sizeof(msgsend)); //向其輸出歡迎語 is_connected[connfd]=1; //對客戶端的fd對應下標將其設爲活躍狀態,方便下次調用 printf("connected from %s\n",inet_ntoa(addr.sin_addr)); }else{ //若是套接字是客戶端,讀取其信息並返回,若是讀取不到信息,凍結其套接字 if(read(fd,msgbuffer,sizeof(msgbuffer))>0){ write(fd,msgbuffer,sizeof(msgbuffer)); printf("[read]: %s\n",msgbuffer); }else{ is_connected[fd]=0; close(fd); printf("close connected\n");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