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連接:https://blog.csdn.net/shenxianhui1995/article/details/81604818 2 插件 說明 備註 3 Auto Close Tag 自動添加HTML / XML關閉標籤 4 Auto Rename Tag 自動重命名配對的HTML / XML標籤 5 Beautify 格式化代碼 6 Bracket Pair Colorizer 顏色識別匹配括號 7 Code Runner 很是強大的一款插件,可以運行多種語言的代碼片斷或代碼文件:C,C ++,Java,JavaScript,PHP,Python,Perl,Ruby,Go等等 8 安裝完成後,右上角會出現:▶ 9 change-case 雖然 VSCode 內置了開箱即用的文本轉換選項,但其只能進行文本大小寫的轉換。而此插件則添加了用於修改文本的更多命名格式,包括駝峯命名、下劃線分隔命名,snake_case 命名以及 CONST_CAS 命名等 10 Chinese (Simplified) Language Pack for Visual Studio Code 中文簡體語言包 11 Color Info 這個便捷的插件,將爲你提供你在 CSS 中使用顏色的相關信息。你只需在顏色上懸停光標,就能夠預覽色塊中色彩模型的(HEX、 RGB、HSL 和 CMYK)相關信息了 12 CSS Peek 使用此插件,你能夠追蹤至樣式表中 CSS 類和 ids 定義的地方。當你在 HTML 文件中右鍵單擊選擇器時,選擇「 Go to Definition 和 Peek definition 」選項,它便會給你發送樣式設置的 CSS 代碼 13 Debugger for Chrome 前端調試, 查看使用方法 14 ESLint EsLint能夠幫助咱們檢查Javascript編程時的語法錯誤。好比:在Javascript應用中,你很難找到你漏泄的變量或者方法。EsLint可以幫助咱們分析JS代碼,找到bug並確保必定程度的JS語法書寫的正確性 15 filesize 在底部狀態欄顯示當前文件大小,點擊後還能夠看到詳細建立、修改時間 16 Git History 以圖表的形式查看 git 日誌 17 GitLens — Git supercharged 顯示文件最近的 commit 和做者,顯示當前行 commit 信息 18 HTML Boilerplate 經過使用 HTML 模版插件,你就擺脫了爲 HTML 新文件從新編寫頭部和正文標籤的苦惱。你只需在空文件中輸入 html,並按 Tab 鍵,便可生成乾淨的文檔結構 19 HTMLHint HTML 代碼格式檢測 20 HTML Snippets 代碼自動填充 21 htmltagwrap 在選中HTML標籤中外面套一層標籤 22 」Alt + W」 (「Option + W」 for Mac) 23 Image Preview 鼠標移到路徑裏顯示圖像預覽 24 Indenticator 突出目前的縮進深度 25 intelliSense for CSS class names in HTML 把項目中 css 文件裏的名稱智能提示在 html 中 26 JavaScript (ES6) code snippets es6代碼片斷 27 Live Server 瀏覽器實時刷新 28 Node.js Modules Intellisense 能夠在導入語句中自動完成JavaScript / TypeScript模塊 29 npm Intellisense require 時的包提示 30 Path Intellisense 路徑自動補全 31 Quokka.js Quokka 是一個調試工具插件,可以根據你正在編寫的代碼提供實時反饋 32 使用方法: ctrl+shift+p 輸入 quokka 選擇 new javascript 就能夠了 33 Regex Previewer 這是一個用於實時測試正則表達式的實用工具。它能夠將正則表達式模式應用在任何打開的文件上,並高亮全部的匹配項 34 SVG Viewer 此插件在 Visual Studio 代碼中添加了許多實用的 SVG 程序,你無需離開編輯器,即可以打開 SVG 文件並查看它們。同時,它還包含了用於轉換爲 PNG 格式和生成數據 URI 模式的選項 35 Vetur Vue 語法高亮顯示, 語法錯誤檢查, 代碼自動補全 36 (配合 ESLint 插件效果更佳) 37 vscode-fileheader 頂部註釋模板,可定義做者、時間等信息,並會自動更新最後修改時間 38 快捷鍵: Ctrl+Alt+i 39 (默認信息可在 文件→首選項→設置 中修改) 40 ————————————————42 原文連接:https://blog.csdn.net/shenxianhui1995/article/details/8160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