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混合雲依然勢頭強勁

本文由雲計算&存儲諮詢顧問、自由撰稿人 Jim O'Reilly 撰寫。
Jim O’Reilly,劍橋大學物理專業碩士,專一於雲計算、存儲領域。前後就任於Scalant System、Orion Consultants、Germane Systems 等公司,擁有多年諮詢管理經驗
編譯/W數據庫

混合雲市場變化突飛猛進,幾大公共雲廠商陸續發佈新的服務,爲專有云和公共雲牽線搭橋,可是如何管理混合雲依然存在挑戰。
傳統來說,當企業計劃部署混合雲時,一般會選擇 OpenStack 或 VMware 做爲其專有云基礎,而後與所選擇的公共雲進行組合。可是, 這個過程須要 IT 團隊學習以及管理至少兩個大相徑庭的雲平臺。緩存

將進度條快進到今天,混合雲局勢改變了:安全

IT 巨頭谷歌、Azure 看到了專有云的金融機遇——這將給 2018 年的混合雲技術帶來一些新的改變,或者說進一步的提高。
今年企業爭相追逐的(可能也是最優雅的)技術當屬混合雲技術了。微軟考慮到,其在企業市場的堅實立足點,使得客戶在選擇公共雲時會優先考慮 Azure,尤爲是當微軟與本地Windows Server 羣集進行整合以後,狀況更將如此。Azure Stack 將上述想法進一步深化,若是企業客戶使用微軟的混合雲 Azure Stack,微軟還將提供本地專有云基礎服務。服務器

Azure Stack 致力於使專有云和公共雲之間的控制鏈接更加緊密無縫,併爲內部環境直接訪問公共雲服務提供豐富的接口,在 AI、數據庫以及分析服務方面也將如此。不過,Azure Stack 要走向成熟階段還須要時間。架構

谷歌也本身研發了混合雲技術,增長了對 OpenStack 的支持,並與 Red Hat 合做。儘管關於 OpenStack 的一些服務還不成熟,但 Google 的財力可能使得其與 Red Hat 的組合成爲混合雲市場的又一強勁對手。性能

還有幾個雲計算廠商也瞄準混合雲部署市場。最值得注意的是 Oracle,其工程團隊專一於提升存儲效率,旨在令專有云和公共雲之間可以無縫集成。SAP 發展方向與 Oracle 大同小異,也許兩年後他們會轉向訂購服務模式,拭目以待。學習

在將來兩年內,Google 可能會利用更新的軟件模式,使提供的混合雲環境具有開放、靈活的特色,吸引客戶。Google 還制定了一個可靠穩固的 roadmap:專一性能領域。阿里雲

中國雲計算廠商也開始進軍混合雲市場。國內領先的新型互聯網公司數夢工場,是阿里雲(在 Gartner 全球市場 IaaS 報告中排名全球前三)的使命級戰略合做夥伴,於2015年聯合阿里雲推出混合雲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打通混合雲基礎架構、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提供多環境統一管理、快速彈性、容災切換的能力,持續促進行業領先混合雲平臺的採用與開發。雲計算

混合雲差距依然存在
儘管混合雲技術有了這些進步,但仍有一些漏洞。例如,因爲 WAN 帶寬不足和長時間的延遲,跨雲存儲性能仍然受到限制。目前,緩解這些問題的最佳方式有緩存網關,使用預測性軟件,以及數據壓縮。數據壓縮從節省存儲空間的角度解決存儲性能的問題,但其真正價值在於減小 WAN 傳輸所需的帶寬。固態硬盤(SSD)提供了近乎實時地壓縮數據的 I / O 性能。固態硬盤如今比企業級硬盤便宜,今年可能會比 SATA 近線硬盤便宜,將來專有云全都使用全閃存比較合理。設計

2018年1月2日,英特爾被曝芯片設計有安全漏洞,這將對整個 2018 年的混合雲市場產生影響。使用時間較早的服務器運行速度可能會比所需軟件修補程序慢 30%,以解決崩潰和惡意軟件漏洞。使用時間超過一年的服務器特別容易受到攻擊。所以,服務器更換速度可能會大幅提高,供應商可能會用更高效的混合雲技術來替代舊服務器。

2018 將是混合雲大行其道的一年。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