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創業三年的幾個感悟

2017,我讓公司投資新業務,邁開步子,扯了蛋也摔了跤,也很差說什麼指導經驗,更多的是失敗經驗的總結。遊戲

創業是份苦差事,難以預知的工做量和強度。資源

爲了生存,爲了成功,須要一個好想法(包括一個有利可圖的市場)、一個好團隊、一款好產品服務、 以及強大的執行力。產品

培養人才與空降高管

第一條感悟是我在內部培養人才與外部空降高管方面的檢討,在找人方面投入嚴重不足是我犯下的第一個大錯。效率

像羅永浩說的,除了技術驅動型公司或創始人自己就是科學家,不然CEO至少要把30%-50%的時間用在找人上。 互聯網

培養一我的,是很是有價值的投資,我嚐到過了這個甜頭,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每每能把企業的能力提高一大步,我懂這個道理,可是卻找到這樣的人。羅永浩說他用八個月時間找到了如今的CTO吳德周,八個月平均每個月見吳德週一次。結果吳德周來了以後,用羅永浩的話說,錘子科技的硬件研發能力從原來的業界三流水平,提高到了業界一流水平。 硬件

公司創立三年,2017年在用人方面摔了個大跟頭,2018年,我該花更多精力作內部培訓,同時要花更多時間找人而不是急於用人頂事。騰訊

產品思惟已死

至少在我這攤子業務上,產品思惟已死,咱們一直須要的是產業思惟。 引用

10年之前,產品思惟絕對是整個互聯網行業特別關鍵的一個點。在那個時代,經過作產品,就能夠實現產品、業務體驗和平臺的同時突破。方法

好比,貓眼CEO鄭志昊說:技術

在騰訊時期,就曾經經過一款產品,QQ農場,把QQ空間的在線用戶量拉昇了一倍,把QQ的在線用戶量拉昇了30%到40%。那個年代的互聯網產品,只要產品作到極致,服務能保證渠道順暢,口碑能出去,就能夠快速實現閉環、實現紅利的爆發。

一方面,咱們企業的業務和能力優點主要是鏈接生產者和消費者,咱們一直關注整個產業鏈中的供求關係,以及資本、技術和流量對產業的助推做用。咱們是產業食物鏈的分解者,若是不能作好這個角色,不能理解新的產業需求和產業共同成長,並和這個產業造成一個共生關係,咱們會輸的很慘。

另外一方面,產品經理型的創業者每每會想作的事情太多,犯下貪婪的錯誤。如羅永浩所說的,在擅長作產品的人看來,世界處處都是殘缺(萬物皆有裂痕),所以老是躍躍欲試想要改變不少產品。可是,不論創業,仍是作生意,講究的是聚焦,偏離了業務主線每每意味着時間和資源的無效浪費。

固然,我仍是繼續鼓勵公司的年輕小夥們本身去折騰小產品,並且你們也會獲得個人「指點」。我仍是但願公司的人多折騰,反正年輕人精力旺盛且「多餘」,無數的娛樂媒介會消耗掉他們的精力。

關於產業思惟,引用貓眼CEO鄭志昊的觀點,真正理解這個產業;

1. 真正能在產業鏈上找到新的產業痛點;

2. 可以與上游、下游夥伴造成雙贏共生的產業關係;

3. 可以與流量巨頭造成雙贏共生的關係;

4. 作好營銷,擁抱這個時代你們認同的價值點;

5. 與資本作好互動。

紅海之痛

進入紅海,不只很苦並且痛。

若是你要問蘆葦科技過去一年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想應該是:

咱們進入了一個紅海。

一塊兒進入紅海的這幫人,在我不停追加投資的狀況下,一路退縮,過後,我只能 用「葉公好龍」來總結這些人。

由於這些人和事過去還不久,不想多談,如下引述羅永浩的觀點:

從大策略上講,創業公司進入紅海是很是不明智的。

實際發生的事情,比我想象中最壞的結果還要慘烈。.有句話叫‘事倍功半’, 若是創業公司選擇進入紅海,會是‘事倍功半’再乘以十。 」

並且,進入紅海還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融資很是困難,賺錢也很是困難;

第二個問題是,即便天天都在努力工做,但總體上,你跟對手同樣, 都沒有作出什麼革命性創新,「你這裏贏了一點,那裏又輸了一點,本質上都 是零和遊戲。」

不一樣的風險觀

前段時間,有個同事發完獎金後來跟我提辭職,當中有話戳痛了我。

我並非想扛這些是是非非,只是穿上了這雙鞋,一時半會是脫不下來也停不下來,有一堆人和家庭的將來與但願都期望咱們,咱們只能死扛。

想一想在咱們學院那一屆畢業的人裏,還在創業作生意這條路上死扛的,還有幾個。這一路來的起起落落,還真看懂了不少事情。 咱們常說「富貴險中求」,可是咱們並非特別勇於承擔風險,咱們並非承擔風險的能力更強,而是看待風險的視角不同。

不一樣的風險觀,不只把失敗的損失看做風險,也把錯過的發展機會看做風險。

普通人在評估風險時首先想到的是若是失敗了會失去什麼,這是用絕對的觀點看風險,這種風險觀讓不少人放棄了行動。

創業或者說作生意,咱們須要更擅長評估將來能從機遇中得到什麼。

咱們之前創業的價值取向是什麼?

1.賺快錢

2.追求產品服務的高性價比,立志作最好的產品

3.堅信互聯網模式是先進的,提高效率,改造傳統行業

創業一路上有太多合做者丟盔棄甲,這也打醒了咱們不能「葉公好龍」,給持續以強烈,而不是給強烈以持續。因此,咱們團隊價值取向應該是永續經營。

市場有破產法,大天然有森林火災,團隊必須有「失敗恢復力」,團隊保持韌性的方法是相信破產製,必須容忍個別失敗,纔可以讓整個企業成功。

「將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成大事者不糾結。一旦決定,盡心盡力」。

不敢瞎說什麼大實話,因此說的也是點到爲止,

亂說話,賺不到錢。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