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寫的一片關於開源軟件與SaaS商業模式文章,最初發表在《軟件世界》上,後linux寶庫的免費雜誌《開源》進行了轉載, linux
SaaS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的簡稱,通常認爲它與on-demand software(按需軟件),the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應用服務提供商),hosted software(託管軟件)具備類似的含義,是一種經過Internet提供軟件的模式,廠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本身的服務器上,客戶能夠根據本身實際需求,經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件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並經過互聯網得到廠商提供的服務。 sql
Saas不只適用於中小型企業,而且全部規模的企業都能從SaaS中獲利。但廣泛認爲對於許多小型企業來講,SaaS是採用先進技術的最好途徑,相比較傳統軟件銷售方式而言,SaaS具備不少獨特的特徵。 數據庫
SaaS取消了傳統的軟件受權費用,廠商將應用軟件部署在統一的服務器上,免除了最終用戶的服務器硬件、網絡安全設備和軟件升級維護的支出,客戶不須要除了我的電腦和互聯網鏈接以外的其它IT投資就能夠經過互聯網得到所須要軟件和服務。此外,大量的新技術,如Web Service、SOA,提供了更簡單、更靈活、更實用的SaaS服務。 瀏覽器
SaaS供應商一般是按照客戶所租用的軟件模塊進行收費,用戶能夠根據需求按需訂購軟件應用服務,而SaaS的供應商會負責系統的部署、升級和維護,而傳統管理軟件一般是買家須要一次支付一筆可觀的費用才能正式啓動。 安全
當Salesforce轟轟烈烈的上市,並一路席捲CRM市場的時候,SaaS概念被其演繹的淋漓盡致。Salesforce並不出售CRM軟件,它只是在互聯網上搭建了一個平臺,人們繳納少量租用費就能夠在網上使用這個CRM系統,使用者無需花費高昂的費用購買Licence,無需本身安裝軟件,無需購買硬件服務器,也無需配備專門的維護技術人員,全部要作的就是打開瀏覽器使用它。 服務器
這種基於互聯網的SaaS風潮正在愈演愈烈,Google將整套的Office搬上了互聯網,大名鼎鼎的Photoshop也能在網上使用,連微軟、IBM也成立網絡軟件部門,雷曼兄弟的1億港幣投向了金蝶的SaaS產品,馬雲的3億人民幣砸進以SaaS爲本的阿里軟件,一些中小型軟件商更是嗅到了這裏面翻盤或向大軟件商叫板的機會。 網絡
SaaS真的那麼好麼? 架構
企業採用SaaS服務模式節省了大量用於購買IT產品、技術和維護運行的資金,且像打開自來水龍頭就能用水同樣,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統,大幅度下降了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門檻與風險。可是在看到SaaS可能改變整個軟件工業的同時,咱們也要看到傳統SaaS模式潛在的問題或風險,中小企業SME)使用傳統SaaS模式進行信息化應用極可能是「看起來很美」。 app
短時間與長期:軟件租賃和購買的選擇,和現實生活的租住房子仍是購買房子的選擇有很大相似,租賃只是得到使用權,而非全部權,另外國人的習慣仍是更相信購買的東西纔是本身的。租賃適合企業缺資本,無人才時採用,或非核心部門採用,但凡稍有能力時,企業仍是會考慮購買軟件,現場部署。由於SaaS軟件每一年的租用費用看似不高,可是使用越久越有依賴性,每一年租賃費用積累起來,不比購買所需的開支少。 ide
遷移成本:平常租住房屋時,一個地方租住段時間就換地方是很日常的,有時還要請搬家公司幫搬東西。但在軟件租賃中,更換服務商的成本很高。由於各家軟件運營商的軟件是不互通的,客戶在原先運營商處的商業數據,很難遷移到新服務提供商處,屬於典型的上船容易,下船很麻煩。也許市場上會出現專業的「SaaS搬家公司」。
運營商風險:剛纔提到運營商之間的數據遷移很麻煩的事情,若是運營商倒閉了,客戶如何得到原屬於本身的數據,客戶在取回數據後如何處理,是導入到新運營商處,仍是其它處理將是個大問題。沒有配套軟件的數據就有一堆無用的數據庫文件。
軟件定製問題:我的應用,娛樂應用存在至關的共性,而企業應用在不少時候,有企業獨有的需求,這種狀況下,軟件租用運營商幾乎是很難爲客戶提供定製的,由於定製意味着新版本,定製會對其軟件升級更新等帶來很×××煩。
數據安全性:隨着企業業務愈來愈離不開網絡,大量的數據都存在與計算機中,而企業數據多半是機密性的,若是這些數據存放在軟件運營商處,尤爲國內的誠信等缺失的狀況下,安全性誰來保證。
基本上,如今媒體宣傳的SaaS模式,可能是原來的商業軟件,搖身一變換種方式發佈受權,進行收費,改一次性支付許可費爲按年支付許可費。這種模式其實並未從根本上取消「軟件受權」,也非真正的「軟件即服務」。
開源商業模式
Open Source自從誕生之日起,它的商業模式就不斷地被探索。開源在通常人眼裏就是免費,即便不是免費也是廉價的代名詞。 但開源軟件的發展須要資本的支持,咱們不能期望開源體系裏面每一件東西都是捐來的,因而人們尋找開源的商業模式,這也是開源必須的發展之路。
開源軟件的受權方式註定了開源不可能走傳統商業軟件靠賣licence的老路,由於開源軟件版權不是某我的的,而是屬於某個鬆散的技術社區或組織,不管從商業仍是道德的角度想等同封閉代碼軟件同樣賣許可都是不可能的,或者說是靠不住的。
這使得不少的開源軟件的商業模式都是將開源軟件做爲一種附屬品,增值品存在。免費的開源軟件與收費的商業版組件捆綁是典型的作法,好比說收費的書籍教程、嵌入式模式(硬件收費)、混合模式(特有商業模塊收費、高級版本收費)等。這些商業模式都是將開源軟件做爲其它東西的襯托而存在的模式。
廣義SaaS
當咱們提到「軟件即服務」的時候,忽然感受這個詞彙天生就是爲開源軟件而創造的。開源軟件的自身特徵也決定了軟件即服務將是最好的開源商業模式:免費的開源軟件+收費的專業服務,這是真正以開源軟件爲中心的模式,這些服務包括培訓、實施、定製開發、軟件託管等。
廣義的SaaS概念既包括在線託管型SaaS,也應該包括現場實施型SaaS,只是這種現場實施服務,不是靠受權收費,而是靠服務收費。紅帽的訂閱模式,衆多開源軟件的定製化、服務銷售模式,都是對SaaS理念進行的有力的支撐和延伸。
開源SaaS模式
開源SaaS是一種廣義的SaaS模式,由於開源軟件沒有受權費,因此全部開源軟件現場部署也可算是軟件即服務的一種體現。另外,開源軟件SaaS還可免除上文提到的商業軟件實施SaaS時潛在的各類風險。
開源軟件沒有受權費用,並且可能會出現同一開源軟件的多家SaaS運營商,若是老運營商出現問題,客戶可在數據導出後,將數據很方便的遷移到另一個服務提供商處,免除了採用商業軟件SaaS時,運營商出現問題時,難以更換服務商的問題。
os 開源軟件傳播的自由性,使得用戶可經過多種途徑得到軟件。在用戶須要本地部署、須要特定功能時,用戶可很方便的將原SaaS運營商處的商業數據導入到本地系統內,還可自行開發所需特定功能,或聘請專業的開源軟件服務公司代爲進行,免除了商業軟件SaaS時,難以遷移到本地,或遷移成本很高的問題。
開源SaaS模式大概可分爲兩大類:
◆開源在線版SaaS,經過一對多的服務模式,知足客戶共通的需求,開源軟件公司只須要維護這一個系統,就能給千萬個客戶提供服務,公司的維護和開發工做也相對少了,客戶的成本也下降了。
◆開源現場版SaaS,經過一對一的服務模式,知足客戶特有的需求,如現場部署、定製開發、現場培訓等需求,這種服務模式適合不需複製性的客戶,相對效率比較低,但可知足客戶靈活性需求。
另外,使用開源軟件作SaaS模式的時候開發週期大大縮短,優點很是明顯。 開源軟件通常都會有相對堅固和強壯的底層架構,源代碼開放使得在其基礎上開發Web應用能夠更快速,而Linux、Apache、Mysql等優秀開源軟件能夠提供從操做系統、Web服務器、數據庫等全套的SaaS基礎解決方案。
目前一些用開源軟件作出的SaaS應用漸漸的出現了,highrisehq.com這個剛上線就備受歡迎的CRM是基於開源的Ruby on Rails。可喜的是,國內也出現的開源的SaaS應用,基於開源組合Pyhton/Zope/Plone的在線團隊項目協做產品EveryDo。這些都預示着開源軟件至關適合實施SaaS模式。
SaaS的將來
最近的一次市場研究機構IDC對微軟的渠道合做夥伴的研究報告顯示,軟件即服務被傳統的獨立軟件供應商看做一個巨大的機遇。
76%的被調查人員認爲SaaS將極大地影響該合做夥伴市場前景,70%的解決方案開發商認爲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IDC預計更多的公司將會在明年進軍SaaS領域,其中包括SAP、微軟、思科和IBM 。雖然目前SaaS在軟件總收入中佔的比例很小(大約2%),但預計這個比例將會以每一年25%的速度增加 ,而且到2011年,SaaS軟件收入將會達到145億美圓。
雖然在IDC的報告中,沒有說起開源軟件,可是在即將到來的SaaS時代,開源軟件最適合實施SaaS將獲得驗證,開源商業模式也會獲得很好的完善和補充。開源SaaS模式將同時向預製型在線租用和按需定製型現場部署兩方面發展。
CIO選擇SaaS的最主要緣由是,部署起來很是快捷,沒有許可證費用和搭建基礎環節的費用,並且可以處理好通常的業務流程。SaaS的啓動成本不高,所以企業有足夠的靈活性,在遇到問題後改變方向並加快發展。相比之下,因爲應用軟件都已經打包完畢,因此就缺乏這樣的靈活性。
選擇SaaS的另外一個緣由是,它能夠促使企業使用標準化的業務流程。如今不少公司都過度誇大流程的獨特性,過度強調定製服務。並且,即便使用了標準的SaaS工具,並不意味着每一個企業從中獲得的結果也相同。由於如何配置和使用SaaS是一種祕方,配置和使用方式不一樣就會產生流程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