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客,專爲開發者而生,有問必答!安全
此文章來自區塊鏈技術社區,未經容許拒絕轉載。分佈式
在每一次區塊鏈大會上,人們無不討論一個話題:區塊鏈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是什麼?下一個得到大規模應用的成功案例是什麼?其實這更可能是一個關於信心的問題。由於它暗示了一些關於區塊鏈的很是深入而又使人擔心的問題——它真的有用嗎?用例在哪兒?多久能實現?學習
遭遇這樣的質疑很天然:比特幣已經問世10年,仍然是惟一一個通過驗證並被普遍應用的公鏈項目。有的人質疑區塊鏈是否已經成熟或過分炒做,有的人則認爲區塊鏈是一個尋找釘子的錘子。雖然概念驗證隨處可見,但不多有(若是有的話)生產就緒的區塊鏈軟件系統被大量使用。區塊鏈
而某個用例的巨大成功將爲你們注入信心、得到市場明確承認、甚至改變遊戲規則,讓每一個人都意識到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的巨大承諾。就像AlphaGo,當世界圍棋冠軍柯潔摘下眼鏡、用手背拭去眼淚時,整個世界都被一種超智能的力量震驚了。一晚上之間,世界陷入人工智能的熱潮。編碼
人類天生相信本身的感官判斷。咱們須要眼見爲實。人工智能
風險spa
「等待被驗證」是一種錯誤的態度。對於企業來講,歷史已經證實這種態度是很是危險的。遊戲
早在2007年第四季度,全球排名前五的手機公司——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三星、LG——佔據了全球83%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僅諾基亞一家就佔據了49%。相比之下,iPhone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僅爲0.6%。到了2013年,諾基亞的市場份額暴跌至3%。在面對以應用程序爲中心的智能手機所構成的威脅時,諾基亞反應遲緩,終究釀成大錯。但事實上,當iPhone在2007年推出手機軟件服務模式後,硬件廠商要想追遇上它已經太晚了。圖片
後來,諾基亞在2013年將手機業務賣給微軟。到2016年末,微軟在這一業務上至少損失了80億美圓,成爲微軟史上最大季度虧損。開發
在過去60年中,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的平均壽命已經從60年縮短至不到20年。伴隨着創新變革速度的加快,一個必備的產品可能只需幾年就會被人遺忘,就像諾基亞那樣。
咱們已經看到區塊鏈在數字時代具備「創造性破壞」的潛力。對於將來,咱們缺少的不是技術,而是想象力。
區塊鏈普及之路
你有觀察過孩子們是如何學習繪畫的嗎?他們很快就學會用鉛筆在紙上畫線,儘管現實中的物體並無線。線條直觀地反映了咱們如何感知數值的變化——形狀關聯和光線對比度。
當咱們談論創新時,每每會作相同的事,在心裏「畫線」以劃分新舊事物,將顛覆性技術與現狀區分開來。但咱們知道,任何專業的藝術品都不存在線條。它們會在創做過程當中被吸取、擦除或混合。這個過程須要藝術家豐富的技能、創造力和勇氣。
這就是我認爲最終區塊鏈在數字時代可能扮演的角色。區塊鏈可能會做爲一箇中立的分佈式帳本系統脫穎而出,讓數字信息和價值可以安全轉移,具備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透明度和成本效率,以及區塊鏈賦予的許多其餘獨特功能。但更有可能的是,區塊鏈將與其餘數字技術(如供應鏈的ERP系統)以混合、集成的方式運行,這樣即便用戶不知道什麼是區塊鏈,也能與之交互。要想讓整個社會受益,區塊鏈不必定要取得獨自的勝利,或者所謂的顛覆性殺手級應用。
這並不意味着區塊鏈的普及過程是暢通無阻的,不過總體趨勢仍是朝着進步、增加的方向發展。其接受程度相似於曲棍棒球曲線,前期會有一個漫長而緩慢的增加階段。緣由有三:
1)學習門檻高
區塊鏈不僅是一種技術。它是過去半個世紀中數學、密碼學和工程學中許多創新技術的集合,也是經濟學、技術、激勵機制和生態系統規則之間錯綜複雜的交互。
更重要的是,因爲開源、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等新的區塊鏈知識在各個學科和邊緣不斷被創造出來,人們要理解相關知識的核心可能須要很長時間。
2)法規不清晰
無論是在複雜監管體系下的創新,仍是在某些狀況下缺少監管的創新,都意味着持續性風險,尤爲是在金融或醫療等監管嚴格的行業。簡單以美國證券化貸款爲例,Dodd-Frank法案確立了風險自留規則,巴塞爾協議III增強了流動性監管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推出的Regulation AB II制定了貸款級別披露要求。
讓如此複雜的監管體系爲一項新興技術導航,可能會使人望而生畏。一方面,分佈式帳本可使市場參與者之間超負荷的點對點通訊具體化;另外一方面,國內和國際監管機構也須要合做,重塑規則和標準,以促進受監管服務下創新。明確監管是加速將來發展的關鍵。
3)一本新的商業規則書
區塊鏈是一種具備預編碼激勵機制的技術,表明了一種去中心化的治理模型。運行在區塊鏈上的業務用例須要包含每一個節點的贊成和應用的標準和規則,包括如何共享信息、誰來驗證數據完整性、以及驗證「誠實」行爲能夠得到多少獎勵。在去中心化環境中,這多是一場龐大、複雜、甚至是混亂和醜陋的共識建設活動。
從最近企業聯盟的發展能夠看出,構建「概念驗證」變得相對簡單。可是,「概念驗證」並不意味着它的某部分是從合做夥伴或客戶那裏得到的,以及其擴展性的難易程度。協調交易對手的利益須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並且經常須要優秀的業務和談判技巧,而這些技巧遠遠超出了開發人員在技術領域的專長。這不是一個簡單快速的過程,也不是一項可以輕鬆完成的任務。這就是爲何大多數「概念驗證」都舉步維艱的部分緣由。
對於正在尋找「區塊鏈應用」的公司,這意味着什麼?
理解變動管理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一個組織從「發現時代」到「實現時代」再到「專業化時代」,是須要時間的。若是你只是在必要的時候纔開始,那麼對於一個組織來講已經太晚了。所以,請中止尋找區塊鏈殺手級應用,並從內部開始找起。
多問問「技術能給咱們帶來什麼」,而不是「咱們想用技術作什麼」。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協調機制,那些正在處理緩慢、昂貴和不可靠交易的企業,能夠好好考慮區塊鏈技術。
基於互聯網的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可能讓組織實現運行上的突破,這種運行是基於對等關係的,而非層級結構。而後,咱們要作的是在此基礎上實現業務實踐,而不是從新再造一個輪子。
這可能涉及更高層次的自我管理、總體性和進化目標。無論這聽起來是充滿但願仍是頗有挑戰性,都馬上行動起來!正如約瑟夫•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理論」所論述的那樣:
「工業變革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從內部革新經濟結構,即不斷地破壞舊的,不斷地創造新的結構。」——《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