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視頻與騰訊視頻競品分析

隨着視頻直播業的火爆,市場上視頻直播的APP也層出不窮,這些APP主拼的內容和資源,更需進一步推進用戶付費習慣的養成。從用戶關注因素出發,以用戶體驗的多方面的校對市場上熱門視頻直播類APP進行對比分析,針對痛點問題提出建議。緩存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移動視頻用戶規模達到4.31億;預計到2018年,中國移動視頻用戶規模將達到6.95億。在如此規模龐大的市場面前,視頻產品做爲內容導向的產品,更應避免同質化,注重打造差別化優點,從移動端用戶特性出發,提升內容質量,優化各項服務,提高用戶感知。微信

競品選擇

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6年3月,Android+iOS兩端的MAU/DAU表現上,騰訊視頻、愛奇藝和優酷遙遙領先。樂視、搜狐、快手緊隨其後,但相差甚遠。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移動端)作對比分析。網絡

 

競品分析

戰略層

競品體驗環境及定位

 

用戶畫像、使用場景及需求場景:

用戶畫像:根據百度指數顯示,兩者用戶年齡分佈多集中在20-29歲,其次是30-39歲;男性用戶遠高於女性用戶。框架

 

 

使用場景:工具

  1. 交通工具、餐廳、商場;上班、上學等,利用碎片化時間
  2. 間歇時間、放學、下班、假期,躺在家中或在休閒場所,利用大段時間

需求場景:佈局

  • 有目的性搜索想看的內容,知足觀影慾望
  • 無目的性翻閱推薦內容,打發時間
  • 發表自拍視頻、觀影評論,分享信息,並與他人互動交流

用戶痛點問題

對於視頻類產品,用戶最關注的無非就是內容,而今內容已加入商品經濟,付費相關問題也成了一大焦點。根據企鵝智酷數據顯示,用戶對於付費的糾結點主要爲5類緣由(按關注度從高到低深刻解讀用戶)字體

 

綜上,加之用戶畫像及場景分析,可總結出3類痛點問題:大數據

  1. 內容類: 是否有我想要的?資源夠多嗎?觀看品質如何?廣告是否太長……
  2. 付費類: 定哪一個平臺好?會員特權物超所值嗎?定幾個月合適?定了發現別家片更全怎麼辦?……
  3. 衍生需求類: 夠打發無聊時間嗎?外出在線看流量夠用嗎?……

下面將從產品功能、結構等方面對用戶關注點進行分析。優化

範圍層

產品功能

 

 

內容資源、質量方面差別:

兩者視頻資源內容各有千秋,直播、圈子功能大同小異。但愛奇藝匠心打造優質視頻體驗,如電視果功能實現了在以電視爲屏幕操做手機,會員可享受杜比音效等;騰訊視頻僅有投電視功能,未造成優點。UGC方面,愛奇藝視頻上傳功能大大加強了用戶從觀衆到內容生產者的轉變,且自帶濾鏡,充分考慮到用戶每一個步驟的需求。騰訊視頻經過影視特刊在推介內容同時,鼓勵用戶發表影評,但未放在主推模塊。動畫

付費方面:愛奇藝對付費會員的推廣力度較大,單獨設置推薦有禮模塊,引導用戶自發傳播。會員體系上,不但有獨立會員俱樂部模塊,簽到、抽獎等功能包羅萬象。騰訊在會員方面則有贈片資格功能,且有作任務升級活動,能夠看出在升級體系方面正在發力。

衍生需求方面:愛奇藝打造了包含商城、文學等增值服務的生態體系,騰訊則有遊戲做爲流量入口,兩者均以自身資源優點,爲用戶提供豐富的選擇,既知足了用戶打發時間的需求,又創造了更多商機。騰訊與運營商合做推出流量包,也大大知足了用戶在戶外無wifi的使用需求。

特點功能對比

  • 內容方面(在此不贅述兩者的視頻資源、自制節目等,僅對比類似功能頁):
  • 明星功能——愛奇藝泡泡圈VS騰訊飯糰

用戶需求:有沒有我感興趣的明星;可瞭解到偶像的哪些信息;發言支持偶像;加入粉絲團交流心得……

泡泡圈

 

飯糰

 

兩者雖然所屬不一樣功能(即泡泡圈爲內容圈子性質,飯糰爲明星資訊直播性質),但均是以利用粉絲的集羣效應增長用戶活躍度和用戶黏性的功能。截取鹿晗的主頁做對比,能夠發現:泡泡圈的功能點更加豐富,比飯糰多出了羣聊、精華、視頻、美圖、表白等;發帖可發視頻,而非單純的圖文;右上角的羣聊功能,更是知足了用戶的即時社交需求。相比之下,飯糰的功能略顯單薄,互動性稍差。

分享互動——愛奇藝泡泡圈VS騰訊影視圈:

用戶需求:翻翻有什麼好看的影視動態;對某影片有感,不吐不快;和同道中人交流。

 

泡泡的看點至關於廣場功能,從內容上與影視圈的熱門推薦相似,但功能則徹底不一樣。影視圈至關於用戶的我的主頁,能夠分享視頻內容並附加評論,更利用騰訊自然優點的用戶基礎,以好友板塊加強社交功能。但在泡泡圈裏,用戶僅能選擇進圈子,在圈子裏進行互動,沒有我的的展現平臺。圈子以話題、明星爲中心,從內容需求出發將用戶彙集,造成一個社羣。影視圈從用戶我的出發,引導用戶在平臺上發聲,相對更封閉。

建議:既然須要知足用戶社交需求,那麼兩個平臺都可以再豐富用戶社交功能。愛奇藝的我的主頁僅有圈子、羣聊、分享和上傳的視頻內容,弱化了我的的存在感,僅突出了社羣。彷佛感受少了點什麼,以後發如今我的頁面是沒法加好友的,即便到圈子裏,到聊天室裏,遇到感興趣的人,點擊頭像想收入囊中,卻發現作不到。在騰訊影視圈,好友模塊已經自動導入了QQ或微信好友及動態。那麼愛奇藝既然天生缺失社交平臺,或許能夠借內容來打造一個社交王國。再來看騰訊的影視圈,其實依靠用戶優點,已經構建了之內容爲導向的圈子。在熱門內容裏,已經設置了最多熱評、深度解讀等維度的內容。建議能夠將熱門內容進行分類,好比下設深度解讀、熱評排行榜等內容。畢竟如今視頻APP用戶尚未完成從單純看視頻到視頻+社交的轉變,其實更多應引導用戶養成某些互動習慣,那便要先從社交圈子功能細分開始。

短視頻——愛奇藝泡泡視頻VS騰訊熱點:

用戶需求:看看你們都在看什麼;翻翻有什麼有趣的資訊和搞笑短片;打發碎片時間……

泡泡視頻

 

熱點

 

兩者均爲熱門短視頻的推薦展示。短視頻通常爲資訊、搞笑、生活等片斷,通常狀況下用戶在會隨意翻看推薦內容,搜索的主動性不強。此功能中用戶大多隻瀏覽推薦內容,比較被動,所以推薦的內容應該更加個性化、定製化,符合才能增長點擊率。短視頻自己從形式和內容上很不固定,愛奇藝的分類更加清晰,爲用戶提供了內容上的選擇,引導用戶對此模塊造成一個概念,也是在培養一種觀看需求;而騰訊的熱點則是簡簡單單,將點擊量大的視頻置頂。但值得關注的是,每一個視頻右下角有個關閉button,點擊則會顯示「將減小此類推薦」。因而可知騰訊更注重爲用戶量身定製的個性化內容展示,而這個button的設計既不會讓用戶以爲煩,提示語也徹底站在用戶角度出發,很暖心,也有利於進一步收集大數據,或許過段時間的熱點展示形式將發生變革。

建議:愛奇藝須要在用戶感興趣的短視頻大數據收集上進一步發力,確保推薦內容與用戶契合度更高,才能在此功能上留住用戶。而騰訊在收集足夠數據後,更應考慮如何將結果展示,如何去分門別類,又能知足個性化推薦的需求。建議此功能也可仿照VIP模塊,增長「你可能喜歡」板塊,將你們都在看的熱門內容推薦和個性化推薦置頂,而後再分類展現其餘內容。

付費會員方面:

會員成長體系

用戶需求:開通多長時間會員合適?升級有什麼好處?怎麼能不花錢獲得更多特權?

會員成長體系主要是鼓勵付費會員經過參加平臺引導的各類活動,不斷升級後享有更多特權,平臺所以長期綁定用戶付費,達到用戶留存率、DAU\MAU和平臺收入增加的目的。

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會員成長相關信息以下:

 

兩者升級方式差別主要體如今:愛奇藝鼓勵用戶每日簽到,增長DAU/MAU,會員到期後以扣成長值方式增長付費用戶留存率;騰訊鼓勵天天必須至少看夠一小時影片才能得到成長,即增長用戶黏性。利用騰訊社交平臺強大的用戶資源,以贈送好友影片的方式鼓勵會員變爲推廣者,並吸引普通用戶轉爲會員。兩者均有直播所用虛擬幣,愛奇藝的奇點需充值獲取,騰訊鑽石除充值外,還可靠V幣兌換。而 V幣的獲取方式包括除看視頻3小時、登陸APP外,還包括分享視頻和彈幕/評論被贊,旨在鼓勵用戶參與互動。

衍生需求方面:

增值服務

用戶需求:除了看視頻,還有什麼好玩的內容打發時間?

兩個平臺均以自身優點在視頻客戶端上設置增值服務,一方面增長流量入口,一方面豐富商業模式以更多獲利。騰訊接入遊戲入口,也開始作電影票訂購。愛奇藝則是文學、商城、電影票。其實做爲視頻網站,不管接入什麼增值服務,若是與視頻關聯性小,會有些生硬,也不必定激發用戶消費衝動。針對此問題,咱們來看一下易觀的調查數據:

 

在2016年5月數據中,綜合視頻相關性最強的領域爲:中小學教育、母嬰綜合社區、食品電商、導購/返利等。若將網購和教育類服務更多融入視頻客戶端中,也許對盈利能力的加強有所幫助。

建議:針對愛奇藝現存的文學、商城功能,可增長與視頻資源的關聯性。如:文學功能中,增長且置頂熱映影片或電視劇的原版小說,並關聯到影視頁面。用戶在觀看視頻時,評論區或播放頁面邊緣可放置或彈出相關小說推薦框(未避免影響用戶感知,可設置關閉button);商城功能中,在視頻播放時增長邊看邊買功能,商城可推薦影視中同款服飾、化妝品等。若無此類資源,可在商城中增設板塊,精選影視中涉及的相關商品打包推薦。兩個平臺也可在教育功能進一步發力,愛奇藝商城中可專設教育板塊,售賣視頻內容中教育模塊涉及圖書、音像製品等。針對騰訊視頻現存的遊戲入口,視頻VIP可得到遊戲禮包。那麼反向呢?是否可爲遊戲玩家贈送V幣、鑽石等,以遊戲帳號登陸後,得到視頻特權,輔助遊戲用戶的遷移;再者,騰訊可利用自身強大的資源優點,將旗下其餘產品置入視頻中作入口。如騰訊課堂,可與騰訊視頻作關聯。如同愛奇藝在「服務」功能中設置了「愛奇藝家族」,關聯了PPS影音、啪啪奇、動畫屋等APP同樣,也是在豐富其數字娛樂生態模式。

流量包

考慮到用戶在戶外無WIFI狀況下看視頻的需求,流量包顯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諸多視頻網站都和運營商合做推出視頻定向流量包,在這一點,騰訊已走在愛奇藝前面。

建議:增強與電信運營商的合做,在流量合做上發力,免去用戶無wifi不敢輕易看視頻的後顧之憂。諸如「多圖預警、土豪請隨意」這樣的用戶心理,最好仍是不要存在於耗費流量大的視頻APP中。

投電視

騰訊和愛奇藝均有投電視功能,不得不說,這個功能簡直是解決了移動視頻APP三大心病:受限於移動設備屏幕小,一是沒法保證暢快的觀影體驗,二是難以實現家庭觀影等多人共享場景,三是看視頻時沒法手機聊天、接電話,使用不便。而愛奇藝比騰訊多作了一步,「電視果」功能實現了第三方APP投屏,能夠將手機上的遊戲、視頻、音樂等內容推送到大屏幕的電視上,大大解決了手機屏幕小,在家使用體驗差的問題。這一操做將用戶鎖定在了客廳,相信下一步能夠探索的即是關於客廳一切應用場景的商業模式了。

結構層

 

 

從兩者結構設計可看出,除了角色相同的首頁/視頻、個人、VIP會員外,愛奇藝將服務(直播+增值服務)和泡泡(圈子)獨立展示, 強調用戶的行爲分類 ;而騰訊將直播和熱點獨立展示, 強調用戶所體驗的內容分類 。

從用戶行爲上看,愛奇藝將盈利重點集中在VIP和服務,能夠說引導用戶在這個區域體驗視頻外的內容, 集中產生消費行爲 ,直播也包括在服務內。除奇秀直播外,泡泡則是用戶的集中社交區,在這裏除短視頻外,圈子知足了用戶的社交需求。騰訊視頻的用戶集中消費模塊爲VIP和直播(遊戲被放在首頁),社交需求相對分散在直播、「個人-影視圈」等。從內容分類看,愛奇藝的首頁之因此叫作「視頻」,是將視頻內容集中放置,短視頻放在泡泡裏。騰訊視頻的「首頁」則是內容相對立體,短視頻放在「熱點」中。

框架層

首頁

 

用戶需求:搜想看的內容;翻翻有什麼好看的;除了看視頻,還有什麼可打發時間的?

搜索框:愛奇藝將搜索框放在上層最顯然的位置(綠色搜索鍵極其顯眼),歷史、緩存等放在右上角,以黑底色削弱對比度,重點是這些內容集中置頂,與下方導航條和視頻內容隔離,界限分明,視覺清晰,操做便捷。而騰訊將搜索條等功能放在導航條和視頻內容中間,其實搜索時容易誤點導航條。具體看這一塊內容,愛奇藝將(加號圖標)拍攝和掃一掃這種主動性強的功能放在右上角,十分人性化,也是以此來引導用戶增長使用頻率。騰訊在緊鄰導航條的位置放置遊戲入口,意圖也很明顯,此處爲主推功能。很巧妙的是,用戶在點擊搜索框時很容易誤點遊戲,點進去極可能被相關內容吸引,大大增長了點擊率。

導航條:上層導航條中,兩者均採用「個性推薦內容+近期主推內容+用戶定製分類內容」形式展示,以用戶喜愛爲中心,保證用戶在「看我所愛」的同時,也接收到最熱門的視頻內容。下層導航條的五鍵搭配大同小異。VIP會員這種重中之重的功能老是在最中間的,並且也會隨相似青雲志等主推內容增長美化icon。「個人」做爲主動性強、點擊率高的模塊,通常APP會放在右下角。但愛奇藝將「泡泡」放在右下角,不少用戶想點「個人」,還會誤點進泡泡,此處的設計也是別出心裁了。

VIP 會員

 

用戶需求:會員與非會員有何不一樣?是否有必要開通會員?如何開通?

在VIP頁面,兩個視頻平臺的用意差異展示得淋漓盡致。愛奇藝的VIP開通功能只在左上角,並且黑底色配淺金字體,其實不那麼顯眼;但騰訊能夠用「通篇營銷」來形容,營銷意圖和效果極強。視線中間放置了很是顯眼的VIP開通功能,上方是wifi下自動播放的會員電影片斷,下方在每一個視頻圖片左下角打上表明會員特權「青雲志提早看」。這種營銷效果雖強,利於會員轉化率的提高,但其實用戶感知較差。而愛奇藝仍是最大程度上堅守品質,堅守用戶體驗,僅以具體的影視內容充斥頁面,設計上也十分細膩,不會放置「青雲志提早看」這樣略有違和感的icon。

直播類子產品(奇秀直播、企鵝直播)

用戶需求:看看帥哥美女;看看直播節目;支持喜好的主播……

                        

奇秀直播                                              企鵝直播

導航條:奇秀直播上下均放置導航條,源於其較爲簡潔的功能體系。上方爲「推薦+關注」,屬於內容性導航;下方爲「直播+發佈+個人」,屬於嵌套的功能性導航。分區明晰,想找的內容一點直達,易於用戶操做。而騰訊直播主要之內容作分類,上方設置「掃一掃+搜索+歷史觀看」,下方爲「首頁+直播+賽事+個人」。上方的「達人排行榜+直播預告」爲特點功能,全部用戶操做區域都集中在上方,雖簡單明瞭,但缺失許多功能,純憑內容吸引用戶,用戶參與感較低,若是看不到喜歡的內容極可能就會關閉此模塊。

直播內容構架:愛奇藝將廣告放在頂層,如奇秀直播下載連接和愛奇藝特點主播推薦,並且是左右滑動式播放。下方是高顏值主播圖片+標題,圖片右上角是直播狀態,右下角是在線人數,很好地體現了主播的火爆程度,吸引用戶點擊。騰訊的直播頁面,主打視頻佔了超過1/3版面,其實比較浪費空間。雖然很明顯將主打原創節目置頂,宣傳效果很好,但同時增長了用戶翻閱內容的時間成本,比看奇秀直播要多花一倍時間翻閱,若是遇不到喜歡的內容,容易引發反感

建議:對於愛奇藝來講,首頁這樣的門面,能夠再精細打造一下佈局。好比頂層廣告都是左右滑動播放,爲什麼主推的直播只能一張大圖固定死?這樣設計彷佛有些喧賓奪主,能夠考慮將大圖設爲滑動推薦,展示更多主打內容。對於騰訊來講,既然之內容爲主打,能夠考慮將直播首頁圖片大小切分,或上方置頂若干大圖,滑動一頁後放置小圖,在用戶隨意翻閱時,能以更短的時間找到感興趣的內容,優化用戶體驗。達人頁面,的確可借鑑愛奇藝模式,高顏值圖片搭配回味無窮或吸引人眼球的標題,再配上點擊率之類的數值,抓住用戶的從衆心理,從而增長用戶在頁面逗留的可能性。

表現層

以首頁爲例,兩者設計大同小異,僅說最爲亮點和不足的地方。

從結構設計上看,騰訊視頻以規整的圖+文排列,視線重點落在頂層大圖,再無次重點;而愛奇藝畫面中間放置熱門話題,使視線有了次重點,形式上也比單純圖+文層次更清晰。右下角不時會彈出推薦內容,且停留時間數秒,成功充當了次重點,且持續時間短不會引發用戶太大反感,明星內容也是以粉絲效應吸引點擊量的重點。

總結與建議

其實不管視頻產品如何設計,其內容資源仍是第一位的。附加價值再多,也不如一個獨家版權的新片上映所帶來的點擊量大。因此如今綜合視頻平臺也在探索更多發展模式,但願視頻產品不只是用來看視頻,而是兼具多重身份,來拉動用戶活躍度和付費能力的提高。咱們再來反觀一開始提出的用戶痛點問題,盡力從用戶的這些心理和關注點給出答案。

用戶痛點:

  • 內容類:是否有我想要的?資源夠多嗎?觀看品質如何?廣告是否太長……
  • 付費類:定哪一個平臺好?會員特權物超所值嗎?定幾個月合適?定了發現別家片更全怎麼辦?……
  • 衍生需求類:夠打發無聊時間嗎?外出在線看流量夠用嗎?……

優化方向:

  1. 內容優化:進一步豐富資源,打造平臺資源優點;提高資源品質,優化用戶體驗;從內容和服務發力,打造差別化優點,避免同質化競爭等。
  2. 付費引導:優化資費結構,豐富會員特權;在不流失用戶的狀況下,凸顯會員和非會員差別;豐富平臺內資源,引入外部多方資源,增長會員促銷活動等。
  3. 衍生需求:探索與視頻相關的增值服務需求,逐漸培養用戶習慣,加強用戶黏性等。

具體優化建議:

從視頻內容方面:如今用戶對各個視頻平臺的資源優點,已經有了必定認知,好比看「中國新歌聲」用騰訊視頻、看「老九門」用愛奇藝等,這源於平臺對內容的宣傳造勢。若是一個視頻網站能作到包攬一切內容資源,那天然所向披靡。但在作不到的狀況下,就必須延續差別化政策,繼續深化平臺定位。

  1. 不斷爭取獨家版權,放映獨家影視內容;
  2. 整合資源,經過打造如「7月美劇季」、「冬季暖心韓劇季」這樣的主題,強化自身優點,讓用戶對平臺有標籤化的印象;
  3. 本身打造精品偶像劇、綜藝、直播節目等,生產優質內容。

直播大戰:

隨着直播產業和網紅經濟的興起,各種直播APP紛紛涌現出來,並且嵌套進各類內容類APP中,視頻類、新聞類APP,應有盡有。在這種激烈競爭下,視頻平臺在自身性質和用戶特徵上其實具備自然優點,能夠借鑑打造視頻的思路去打造直播。

  1. 引入優質資源,如明星直播、網紅直播、獨家遊戲、體育類直播等。但凡是引入資源一定也是燒錢的過程,騰訊這樣的綜合性企業在新聞、體育和遊戲上有明顯優點,愛奇藝能夠在明星、網紅上發力,或引入更多合做資源;
  2. 將直播標籤化,和視頻同樣,針對整合的資源,打造主題化內容,讓用戶造成「看某一類直播就去某某平臺」的印象。具體往哪一個方向打造,則是各個視頻公司本身須要考慮的戰略佈局了;
  3. 本身打造原創直播和活動。如今騰訊已有部分原創內容,能夠根據用戶喜愛大數據,進一步打造精品節目;愛奇藝則是在社羣和內容分類上發力,那麼從社羣出發,能夠多組織線上線下的比賽、直播秀等活動,擴大用戶規模和直播平臺影響力。

資源品質:愛奇藝以「悅享品質」爲solgan,從其視頻觀看質量、頁面設計等方面能夠看出,愛奇藝確實十分重視品質、重視用戶體驗,努力營造讓用戶享受優質體驗的幸福感。其實這一點不管是否是差別化優點和主打戰略, 都是一個產品必須追求的目標,是全部產品都應遵循的宗旨。做爲視頻產品,其畫面、音質、音效、播放速度、流暢度最爲重要,以及頁面設計、其餘增值內容質量,都應爲用戶體驗服務,打造良心產品。

社交互動&用戶留存:隨着網絡社交需求的不斷增加,社交功能幾乎已經嵌套進了全部互聯網APP中。愛奇藝的圈子、泡泡、聊天室、直播家族房等內容,足以體現了平臺在社羣打造方面的投入力度。騰訊也開始之內容爲基礎打造影視圈、飯糰功能。但所謂的社交僅僅是聊天、分享、吐槽這種寬泛又無聊的東西嗎?做爲內容平臺,如何能經過內容優點,引導用戶進行內容社交,來深化視頻平臺社交功能,進一步增長用戶黏性和用戶活躍度呢?

我認爲須要將平臺打造得更專業化,改變用戶看完即走的習慣,改變視頻平臺除了內容之外再無吸引力的劣勢。人們看電影總喜歡以豆瓣評分做爲權威認證,然而在豆瓣看完評論仍是要去影院或視頻網站看電影。同理,視頻網站上有評分,有排行榜,有點擊量,但不少人選擇看什麼影片時,仍是會選擇參考豆瓣評分或其餘平臺推薦文章,再回來搜影片觀看,或者在以前的過程當中就已經經過搜索引擎,被引到了其餘視頻平臺觀看。

如何消除用戶在這些環節中潛在的流失危機?如何避免讓用戶在看完影片後就關閉APP,不知下次什麼時候再來搜影片觀看?那隻能視頻平臺本身打造專業性,或引入此類外圍接口。在這方面,騰訊視頻已有所動做。騰訊打造了影視圈,讓用戶可將感興趣的電影直接分享在影視圈,分享心得,還可與QQ/微信好友在影視圈互動,但目前功能較爲單薄。除此以外,VIP會員FUN映場區域,推出了影視特刊,每一期有推薦影視內容和深度解讀,且已向用戶徵集影評。但目前並未主推,功能也很隱蔽,不易找到。建議能夠專門設置一個模塊置於首頁導航條中,設置各個類別、各個維度的完整影視排行榜,放置細分類別的深度影評,影評內容可請專業影評人發表一些,再以贈禮、贈特權等方式請用戶踊躍投稿,甚至能夠舉辦影評大賽等活動。設置專門的討論區、專業小組、興趣小組等,讓用戶暢所欲言。能夠考慮將此模塊與影視圈融合,不只增強了用戶基於內容的互動性,更是打造了平臺差別化優點。

付費會員:「爲內容付費」的概念隨着各種平臺的滲透,已經逐漸被愈來愈多的用戶接受。 視頻付費會員模塊現需考慮三個層層遞進問題:

  1. 怎麼吸引用戶變爲付費會員(會員轉化率)?
  2. 怎麼能讓用戶訂長期會員?
  3. 怎麼能讓用戶對VIP特權和平臺內容滿意,在會員到期後依然續訂?
  4. 靠內容和特權吸引用戶,讓用戶以爲非訂會員不可,不定就看不了想看的內容;不會在訂哪家會員的問題上糾結,就決定訂這家;
  5. 讓用戶認爲,訂3個月會員不如訂半年會員值,訂半年不如訂1年值;放心訂長期會員,不會懼怕後期沒有喜歡的內容然後悔。
  6. 讓用戶在訂會員後,活躍度高,對內容和服務感興趣且滿意,養成習慣,願意續訂;經過正向引誘、反向激勵,讓用戶擔憂停用後,以前訂會員的特權消失,長期的積分等資源浪費,不得不續訂(高危維挽用戶)。
  7. 目前視頻平臺均在各個環節設置開通付費會員入口,讓用戶以爲不訂會員就什麼都看不了。可是要保證用戶不會在貨比三家後選擇了別家會員,能夠在會員介紹頁針對內容作專題介紹,突出總結平臺獨家資源優點,別家沒有。而不是單純鋪墊會員特權,畢竟視頻內容纔是用戶最在乎的。
  8. 長期會員比短時間會員值的地方主要在於價格和特權。用戶在乎的是怎麼以儘可能低的價格獲得更好的服務,因此可爲用戶計算「訂一年會員比訂半年會員,天天省多少錢,天天或每個月能夠多獲得什麼服務」。例如,「一年會員比半年會員,天天節約0.7元,省錢同時每10天還可多一張免費觀影券」這種宣傳就比「一年會員比半年省30元,特權更多」要更加吸引人了。用戶看不懂差異,那麼只能明明白白告訴他。至於擔憂訂長期會員會後悔,怕平臺後期沒有優質資源,能夠靠「佳片預告」來安撫用戶。尤爲預告週期越長,越讓用戶放心。如宣傳《權力的遊戲》將於3個月後放映,至少保證了會員3個月後仍是物有所值的。但這也取決於平臺能提早多久從片方拿到版權。
  9. 爲了增長用戶活躍度,騰訊和愛奇藝均以贈虛擬幣的方法引導用戶作任務,如天天登錄、天天觀看會員影片3小時等。這一舉動至少保證了付費會員常用平臺。但至於使用過程當中是否滿意,還需經過第三方合做引入更多會員特權,如電商消費優惠券、歌迷會入場券抽獎、積分兌換等,保證用戶幾乎每次登陸都有驚喜。會員付費期結束後,極可能再也不續費,進入高危維挽階段。此時需進行正負向激勵,一方面push最新優惠政策和會員特權,同時贈送部分影片觀影券,吊足用戶胃口;另外一方面倒扣用戶積分,逐漸降級,就如同淘寶會員若是不保持消費量便會降級同樣,讓用戶意識到辛苦積攢獲得的級別即將失去,不得不考慮續費。固然,前提是不一樣級別有足夠差別化的特權,這就又歸屬會員體系設計了。

理想狀況下,須要平臺作到的是:

建議:

衍生需求和增值服務:實用性需求包括流量包、皮膚裝扮、投電視等等,這些兩個視頻平臺分別都在作。 從用戶的使用場景出發,建議增長諸如戶外節電模式、自動亮度和聲音調節等功能。 好比用戶在嘈雜的公共場合或紫外線強的戶外,能夠開啓公共模式,一鍵增大聲音、提升亮度、加強屏幕對比度等。若是用戶在開會或午休時,能夠開啓會議模式,視頻自動靜音,自動關閉全部相關推送聲音等。還有夜間模式,自動調小聲音、調低亮度,開啓護眼模式等等。

增值服務方面,兩者除了已有的商城、文學、電影票、遊戲等,其實能夠進一步拓展與視頻最爲關聯的需求。現存增值服務內容應儘可能和視頻相關,如愛奇藝中,文學售賣電影同名小說、商城售賣韓劇女主角同款服飾(邊看劇邊購物)等;騰訊遊戲入口也可考慮與遊戲直播模塊融合,互相增長流量。

除此以外,依然從用戶使用場景出發,能夠將視頻中現有內容與增值服務相連。如騰訊視頻教育模塊與騰訊公開課互開入口,互相引流;如視頻中旅遊模塊裏增長與攜程、途牛等平臺合做,售賣或贈送VIP會員旅遊折扣券等;如美食節目與新美大合做,售賣或贈送新店試吃券等……最終達到的目的是:用戶在靜態觀看不停類別的視頻時,心裏必然對其中的內容有一些渴望。好比愛唱歌的人愛看《中國新聲音》,或看了音樂節目燃起唱歌慾望、看美食節目的人經常對其中的饕餮垂涎三尺、看遊戲直播的人確定是遊戲迷、看旅遊節目的人對介紹的景點充滿期待……這些用戶心理均可以被視頻平臺加以探索和利用,順着用戶心裏的需求,爲用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