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心目中的科學家都是什麼樣子的——嚴肅?理性?不苟言笑枯燥無趣?3d
No,NO,NO。科學家也有很隨頗有趣的一面,有些科學家甚至在生活中愛好音樂和鋼琴,藝術家氣息撲面而來。blog
世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就曾這樣說過:「我妻子的音樂是我學術上的靈感源泉。」這位榮獲「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稱號——「兩彈一星之父」的妻子,正是中國女高音歌唱家蔣英。數學
錢學森與妻子蔣英擴展
1947 年,錢學森與妻子蔣英在一幢舊樓房裏安了家,他們的起居室裏擺了一架三角鋼琴,這是錢學森送給新婚妻子的禮物。別看鋼琴是買給妻子的,錢學森在生活中也很喜歡彈鋼琴,在此狀況下,他說:「音樂豐富了我對世界的認識,是音樂讓我避免了機械惟物論。」im
不只是錢學森先生,許多爲社會國家乃至世界做出貢獻的科學研究學者,都擁有一顆熱愛鋼琴的心。d3
陶哲軒db
被稱爲「數學界莫扎特」的陶哲軒,在 24 歲時被洛杉磯加州大學聘爲正教授,29 歲就得到了菲爾茲獎(被視爲「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這樣一個數學天才,將他的天賦施展到了鋼琴上——一個完整的管絃樂隊演奏的樂章,陶哲軒只要聽一遍就能在鋼琴上演奏出來。img
數學上的才能充分發揮在了音樂上。生活
1992 年,魯道夫·馬庫斯憑藉其電子轉移理論奠定人身份,獨享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co
魯道夫·馬庫斯
如他本身所述,在他 5 歲的時候,母親就開始教他彈鋼琴。「我感到很遺憾,當年沒有如母親指望的那樣堅持彈鋼琴。」馬庫斯曾如是說。做爲一名實驗化學家,他熱愛着音樂:「對我而言,研究化學中微分子的組合,就如同把音樂中的音符從新進行組合同樣‘充滿了美感’」。
儘管如此,我相信,幼年對於鋼琴的接觸或多或少影響了他,使他找到了科學與藝術的「共通之處」。長大的馬庫斯,重拾了琴技。
尼爾斯﹒波爾
1922 年,丹麥物理學家家尼爾斯﹒波爾因爲對原子結構理論的貢獻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兒子奧格﹒尼爾斯﹒波爾也是物理學家,並在 1975 年時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很難有人會想到,波爾在年輕的時候鋼琴彈得很好。對此,波爾本人也津津樂道地同他人說起過。
1957 年,同波爾同樣身爲物理學家的楊振寧,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瞭解楊振寧的人都知道,他很是愛唱歌。在 2004 年時,翁帆成爲了他的夫人。據翁帆後來透露,她和楊振寧在家裏喜歡一塊兒聽音樂,尤爲是西方經典音樂。
楊振寧和翁帆一塊兒欣賞音樂會
2016 年 11 月 22 日晚,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高朋滿座,琴聲悠揚。翁帆女士做爲現場的神祕嘉賓驚豔登場,使用長江鋼琴爲全場觀衆演奏《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
翁帆和長江鋼琴
科學是與藝術生活老是息息相關:藝術既是工做的調味劑也是工做創新的靈感所在。
音樂不但不會影響科學研究,還能汲取它以營養。
鋼琴,做爲音樂產生的樂器之王,不只成爲許多科學研究者的愛好與樂趣,也極大培養了他們思惟擴展的無限創造力。而長江鋼琴,做爲中國民族鋼琴品牌,在給科學研究工做者以藝術薰陶和靈感啓迪的同時,也不知不覺成爲了他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