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冬天,科技人員開始修整這具「ZY-1」劍龍骨架。在骨架的肩部,曾發現過一對巨大的逗號狀的骨棘,被叫作「肩棘」。正是在修整左邊的那塊肩棘的時候,歐陽輝館員意外地發現了恐龍皮膚化石。 class
當時,技工正在聚精會神地修理化石,歐陽輝則在仔細觀察被鑿子敲開的石體表面以及那些被敲下來的岩石碎片,但願可以從中找到一些蛇頸龍牙齒、相似弓鮫魚鱗等小化石。突然,技工一鑿下去,石體上露出了一塊異樣的平面,面上有鱗狀的紋飾。歐陽輝撿起崩落的岩石碎片,發現上面有反象印膜。「這不是恐龍的皮膚化石嗎!」他驚喜得大叫起來。 di
歐陽輝如此興奮是能夠理解的,由於皮膚可以造成化石確實有些使人難以想象。通常狀況下,生物遺體造成化石的首要條件是要有硬體部分保存,所以動物只有內、外骨骼最容易造成化石。不過有的時候,一些天然因素的偶然巧合也會使奇蹟發生。 co
「ZY-1」劍龍化石骨架正是這樣。它不只完整,並且連續性好,石化的全部骨骼幾乎都關聯在一塊兒保存在岩石裏,生動地反映出它生命最後一刻的情形--匍匐在泥潭裏不能自拔。這一埋藏狀態代表,這頭劍龍極可能掉進河湖斃命後,很快地就被沉積物掩埋起來了。當歐陽輝從意外的驚喜中平靜下來繼續觀察的時候,他發現包埋化石骨架的岩石基本上是灰綠色的砂岩,可是保存皮膚化石的那一小塊卻兀自是紫紅色的泥岩。一個合理的推測立刻浮如今了歐陽輝的腦海裏:這頭劍龍的軀體在被河湖中的沙子掩埋起來的時候,夾帶了一小塊泥,像雕塑家塑造泥像同樣,正好印下了肩棘附近的一塊皮膚的圖案。無獨有偶,發現於加拿大阿爾伯特省的鴨嘴龍皮膚也是保存在泥岩中的。 採集
要知道,遠古生命可以以化石保存下來的概率只有千萬分之一,而化石骨骼中又可以保存有皮膚印痕的機會就更小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天然奇蹟。正是經過研究這些百裏挑一的大天然的奇蹟,科學家才揭開了一個個千古之迷。
咱們知道,恐龍是爬行動物你們族裏的古老成員,所以,科學家對其活體形態的推斷、尤爲是對其皮膚表面形態的認識,每每是參照現生的爬行動物而得來的。蛇、蜥蜴、鱷魚等現生爬行動物的皮膚最外面都有一層角質層,有的是角質鱗,有的是角質板。這是一種防止體內水分散發從而適應於乾燥的陸地環境的有效結構。恐龍是否也具有這種有鱗的皮膚?它的外觀又是什麼樣子呢?
從自貢發現的這塊恐龍皮膚化石能夠看出,劍龍類確實生長着有鱗的皮膚,其表面有六角形的角質鱗。不過,這些鱗片的大小比過去參考現生爬行動物而描繪在劍龍生態復原圖或刻畫在劍龍塑像上的鱗片要小得多。
自貢恐龍皮膚化石是繼加拿大、蒙古、美國和英國發現的鴨嘴龍、角龍、鳥腳類恐龍和肉食龍皮膚化石以後的又一重大發現。全部這些恐龍皮膚化石,都爲科學家探索中生代恐龍世界的奧祕提供了重要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