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考:阻力最小之路

關於系統思考裏面,一直會提到阻力最小之路,結構影響行爲,想分享一些我瞭解的內容:安全

有次去遊玩,來到一依山而建的古鎮。微信

古鎮特點天然是其散發着厚重滄桑感的古樸建築,還有就是孕育在其中的歷史文化。ide

另有一景觀,是那從山上到山下遍及的、曲曲折折的小路。設計

閒暇時,走在這些古鎮小路上,欣賞沿路的特點建築和風土人情,着實是件愜意之事。blog

面對這些古鎮小路,我卻有個疑問:這些曲折的道路是怎麼設計的呢?爲什麼這麼設計?遊戲

請教當地人,獲得的回答是:這些道路,都是在古代農耕時,耕牛和農人順着山勢踩出來的,並非什麼人設計的。it

爲何這麼踩呢?順應山勢唄!這麼踩,在當時,是最安全、最省力的路徑,可謂是最小阻力之路。class

就好像大天然的能量老是傾向於沿着最小阻力的路面向前傳遞。波士頓,它的道路蜿蜒曲折,看起來毫無規則,每條道路都有本身的名字。不少朋友來到波士頓,都會問他波士頓的道路結構是怎麼規劃的。基礎

波士頓的道路沒什麼規則,它是和馬路相似,是在牛徑的基礎上拓寬了而已。牛徑,其實就是牛走過的路徑。原來,牛走路老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走,假如牛前面有一座山,它不會直接爬,而是訓着阻力最小的路向前走,哪怕繞到山的另外一邊。im

其實人也是同樣的,人生的道路也是能夠被設計的,咱們也總會找到阻力最小之路,順勢而爲,就好像咱們公司的價值觀中有一條,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興趣和優點,我更多的理解是作一件事情,若它自己是有趣的,或者能從中找到樂趣點所在,就把這個點找到。圍繞着這個樂趣點,把事情變成一場遊戲或者一場玩樂,而不單單是什麼苦逼的工做自己,二者會有結合。這就是那條最小阻力之路。

若一件事情,它自己並非那麼有趣,你也找不到什麼樂趣點的話,那就須要添加一些「外置」樂趣點。

好比賦予這件事情以「非同通常的意義」,這個意義足夠的高大上,可以極大的拔高你作事的勢能,讓你本來不算最小阻力之路變成阻力最小的路徑。

還好比給事情添加一些比賽的性質,讓對事情自己關注變成對比賽的關注。比賽是有樂趣的,是最小阻力之路;事情就變成這條路上的一個節點或者一小段路程罷了。微信運動大致上就是利用這樣的方式,讓人們天天都運動了起來。

添加的「外置」樂趣點,就比如額外增長了一個新力。全部力量的合成,讓事情處於最小阻力之路之上。

系統思考:阻力最小之路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