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old, but I'm not obsolete.php
我老了,但並未過期。html
最近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創世紀》主角阿諾.施瓦辛格在片中屢次重複這句臺詞以證實他還有用,事實是他這個T-800老傢伙最後不但打敗了更高等級的老對手T-1000液態金屬終結者,最後更是戰敗了即不是人,也不是機器,而是比二者更強的T-3000約翰·康納。算法
T-800最後打敗了比他等級更高的機器人,靠的是自身的功能均衡設計、穩定的性能和表現以及團隊協做能力,而在軟件行業要想在市場上佔得先機須要的是優秀的軟件質量和市場久經考驗的使用口碑;除此以外,對虛擬化這種雲計算軟件來講,流暢的用戶體驗和穩定可靠的後臺運行系統更是用戶考慮的最重要因素,而要實現這些特色,究其核心對桌面虛擬化軟件來講就是對傳輸協議的考驗。安全
桌面傳輸協議是一組用來在桌面服務器和用終端之間進行通訊的協議。主要完成服務器到用終端的圖形、圖像、音頻的傳輸以及用戶終端到服務器輸入信息的傳輸,包括鼠標、鍵盤、外設等輸信息,以下圖所示。服務器
桌面傳輸協議負責把虛擬桌面顯示的內容從服務端經過網絡傳遞到遠程用戶終端。數據的傳輸過程須要用到TCP/IP網絡中的傳輸層協議,可使用TCP協議或UDP協議進行傳輸。目前的桌面傳輸協議大多使用TCP協議,也有協議使用UDP協議來傳輸視頻流數據。使用TCP協議能夠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不會有數據丟失,可是TCP協議會產生一些ACK確認報文,會增長網絡傳輸開銷。UDP協議適合用來傳輸對丟失不敏感的數據。網絡
傳輸協議對桌面虛擬化平臺而言就至關因而手機中的芯片,是軟件的核心所在。中國的手機雖然品種繁多,可是CPU不是採用聯發科就是是高通的、攝像頭清一色是索尼的,就連操做系統都是谷歌的,小米手機爲何走不出國門,沒有核心技術缺乏專利就是他最大的短板。因此在軟件行業,特別是桌面虛擬化領域,擁有自主產權的高效傳輸效率的傳輸協議是可否在市場上取勝的關鍵所在。session
通常來講目前國內外市場上的桌面虛擬化產品所採用的傳輸協議有這樣幾種,包括ICA協議、PCoIP協議、RDP協議,以及開源協議SPICE。下面咱們就這幾種協議作個簡單介紹。數據結構
ICA協議全名是IndependentComputing Architecture,是Citrix公司自1989年公司成立以來就一直擁有的私有協議,用於Citrix的桌面虛擬化產品XenDesktop和應用虛擬化產品XenApp上。架構
如上圖所示,ICA協議所傳輸的數據包在網絡中傳輸時他也要遵循TCP/IP的協議規則,因此他被封裝成TCP的數據包格式,不一樣的是,因爲ICA協議自己是私有協議,數據包格式和加密類型外界無從得知,自1989年Citrix公司開始開發ICA協議,到1993年推出全球第一款虛擬化軟件,一直至今業內從未有過任何ICA協議的安全事件發生,包括ICA協議自己的漏洞或者是由於Citrix產品而致使的數據泄密事件從未發生,被證明是有史以來最安全的產品。ide
在保證傳輸效率的前提下,爲了保持用戶的自定義性,Citrix在ICA協議中定義了32個虛擬通道,每一個通道分別傳輸不一樣的數據內容。其中16個虛擬通道是系統通道,傳輸包括視頻、音頻、剪貼板、磁盤、打印以及外設通道的數據,而另外16個通道留給了客戶自定義,在國內不少行業客戶都有各類各樣的外設,例如鍵盤評價器、數字加密鍵盤、***掃描儀、高拍儀、讀鈔機、吐卡機,以及各類行業特殊打印設備等,若是上面的16個系統通道沒法識別這些設備時就能夠利用剩下16個自定義通道來定製開發。
正如同電影臺詞中說的,I'm old, but I'm not obsolete. Citrix的ICA協議已經誕生了26年,是否是也是obsolete呢?並不是如此,Citrix其實一直在對ICA協議作改進和升級。2014年1月份Citrix公司收購了一家叫作Framehawk的公司,而後在前不久剛剛發佈的XenDesktop/XenApp 7.6 FP2產品包中整合了Framehawk公司的LFP 傳輸協議(LightweightFrame Buffer Protocol),有興趣的朋友能夠參考個人另一篇博客《Citrix發佈支持Framehawk技術的HDX協議,用戶體驗優點進一步擴大》。在此版本中,ICA協議被進一步升級,以下圖所示:
上圖中藍色的用戶傳輸圖形圖像協議數據,綠色表明基礎虛擬通道,而灰色表明可供開發的專門虛擬通道。咱們能夠看到爲了保證用戶的良好體驗,光是視頻傳送部分就有高達5種不一樣的傳輸技術,包括Flash播放通道、多媒體傳輸通道、Thinwire顯示通道、DCR顯示通道,以及被無縫整合到ICA協議中的Framehawk技術。
Thinwire是ICA協議中主要的遠程圖像傳輸虛擬通道技術,它基於矢量數據的處理方式,將圖形數據分爲多種格式,包括位圖數據、文字、圖形命令等,傳輸到用戶終端後再進行渲染顯示,這種方式帶寬佔用很是低,普遍適用於各類網絡條件,因爲基於TCP協議,安全性特別好,近來更加入了H.264的編解碼技術。
而Framehawk是基於UDP協議,特別適用於使用移動終端設備在高丟包率和高延遲的寬帶網絡環境下的視頻等流暢訪問需求。各位可能要問了,PCoIP協議也是基於UDP的,那是否是說基於UDP的協議的體驗就要優於基於TCP的傳輸效率呢?答案是不見得。不管是基於TCP的Thinwire仍是基於UDP的Framehawk在實際場景中體驗效果都要遠優於PCoIP傳輸協議,特別是在廣域網下尤爲明顯。這就相似於兩個武林高手過招,可能你們都是同一套動做套路,這時候比拼的就是誰的內功深厚了。一樣是出拳,內功深厚的高手日常一招也能致敵於死命。由於篇幅問題咱們就不對ICA協議作進一步分析,僅讓你們知道ICA協議其實這麼多年一直在不斷在進取,用接地氣的一句話來講就是與時俱進。
第二種傳輸協議叫作PCoIP協議,不少朋友都認爲PCoIP協議就是VMware開發的用於他們Horizon產品桌面虛擬化的傳輸協議,可是事實上卻並不是如此。
VMware是一家很是優秀的公司,尤爲是在數據中心領域。VMware公司的vSphere產品在服務器虛擬化領域一直是業內數一數二的產品,這和這家公司在創立之初就是勵志要作服務器虛擬化是密不可分的。VMware在私有云Hypervisor領域取得巨大成功以後,也試圖在其餘領域有所建樹,因此在2008年研發了本身的桌面虛擬化產品View,因爲起步太晚,再加上開發核心傳輸協議的門檻過高,就採用了最快速的合做方式,即與總部設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一家叫作Teradici公司的傳輸協議PCoIP協議合做。不過,Teradici公司開發PCoIP協議的時候是把此協議用於其公司包括瘦客戶機和一些硬件加速卡的產品,而並不是是桌面虛擬化,因此在和VMware簽定合做協議後纔開始改進PCoIP協議。Teradici公司成立於2004年,在Teradici公司的官方主頁上能夠看到在2008年VMware公司開始關注PCoIP協議,在2009年VMware的View 4.0租用了PCoIP協議;
在北美,VMware對外宣稱是和Teradici合做開發PCoIP協議,可是隻要上Teradici公司主頁看介紹就知道只是租用而已,VMware公司只是負責開發桌面虛擬化軟件界面,這就有點相似於這幾年國內的手機業,本身只作硬件整合和軟件界面,手機核心的芯片技術都在高通公司中。這幾年VMware公司雖然在桌面虛擬化領域發展較快,可是仍是受制於體驗效果不佳(雖然基於UDP協議,PCoIP協議仍然體驗較差)和單一發布模式(只有VDI單一模式)帶來的桌面虛擬化成本居高不下問題阻礙了其進一步拓展客戶,在2013年末,VMware公司從Citrix公司高薪挖走了原Citrix公司桌面和應用程序原副總裁兼總經理Bob Schultz以及企業移動原副總裁兼總經理Sumit Dhawan。Schultz和Dhawan被公認爲是Citrix公司雲計算方面最有頭腦的兩我的,Schultz加入VMware以後擔任了終端用戶計算的首席戰略領導這一新角色,而Dhawan加入VMware來後領導桌面業務和組織,他將負責總體業務,包括戰略、產品組合和工程。基本上能夠看出來VMware公司如今ECU產品線的領導都是從Citrix公司挖來的,隨後在2014年4月份就匆匆發佈了VMware公司第一款應用虛擬化產品RDSH(包含在Horizon 6中),此時,距離Citrix作應用虛擬化已通過去了21年。
此外,爲了解決PCoIP協議的天生不足問題(PCoIP協議出生之時就不是爲虛擬化軟件準備的,而是爲T公司的硬件上的圖形加速設計的),VMware不得已在View產品中增長對微軟RDP協議的支持,用戶若是在使用桌面虛擬化發現PCoIP協議沒法實現的一些基礎功能時,例如外設的重定向功能,能夠在註銷當前經過PCoIP登陸的桌面後再選擇微軟RDP方式登陸,固然,桌面的軟件狀態所有沒有了,用戶體驗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最後,爲完全解決View產品在覈心技術上依賴於其餘公司的困境,VMware公司試圖開發本身的協議Blast。最初是在2011年VMworld2011大會上宣佈AppBlast項目,截止到目前爲止Blast協議還未正式發佈,最新消息是Blast只能在Html5上訪問。購買了VMware公司View產品的用戶估計會比較鬱悶,如今他們在登陸桌面的時候就要選擇是經過PCoIP協議登陸仍是經過微軟的RDP協議登陸,不知道將來會不會要變成三個協議,PCoIP、RDP和Blast三個協議中間選擇登陸,相信對最終使用者來講這是一個不小的折磨,別說最終用戶,就是行業內的工程師都不必定說的清楚這三種協議到底有什麼區別。
RDP全名叫作遠程顯示協議(RemoteDisplay Protocol ),爲微軟公司全部。業內有一種說法是當年微軟覬覦Citrix的ICA協議已久,可是沒法獲取,沒辦法只好走收購的道路(畢竟本身開發週期太長了,這點和VMware租用PCoiP協議相似),買了一家小公司,而後再命名爲RDP的。有沒有和Citrix談判如今已經沒法考證,不過事實是RDP協議確實是微軟公司收購英國的一家叫作Data Connection Limited的軟件公司而來,固然,如今RDP已經徹底是微軟的知識產權。
在1995年微軟發佈Windows NT4.0 Server的時候RDP協議第一次亮相,當時的版本是4.0。Windows NT4.0 Server實際上是微軟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多用戶版本的操做系統,以前的操做系統都是單用戶版本,也就是說同時只能有一個用戶登陸這個操做系統。有意思的是,幫助微軟打開多用戶功能的不是微軟本身,而是Citrix的功勞。在維基百科中咱們能夠看到這樣的文字描述:
The Terminal Services Edition of NT 4.0 relied on Citrix's MultiWintechnology, previously provided as a part of Citrix WinFrame atop Windows NT3.51, in order to support multiple users and login sessions simultaneously.Microsoft required Citrix to license their MultiWin technology to Microsoft inorder to be allowed to continue offering their own terminal-services product,then named Citrix MetaFrame, atop Windows NT 4.0. The Citrix-provided DLLsincluded in Windows NT 4.0 Terminal Services Edition still carry a Citrix copyright rather than aMicrosoft copyright.
有興趣的朋友能夠×××訪問維基百科獲取完整資訊。
在後續的版本中,RDP也不斷獲得功能的加強。不過基本上RDP的更新是隨着操做系統新版本的推出而版本號升級的。隨着Windows 2000 Server發佈的就是RDP的5.0版本,增長了對本地打印機的支持和網絡帶寬使用的改進。Windows XP上使用的是RDP的5.1版本,提供了對24位真彩和聲音的支持。
目前最新的版本是8.1,是使用在Windows 8.1和Windows Server 2012 Server R2版本上。不過惋惜的是TerminalServer和RDP這條產品線(或者根本沒有這條產品線,只是幾我的在維護?)歷來都不是微軟的重點。這麼多年來微軟收購了無數家軟件公司,從CRM到防病毒軟件,基本上都沒有成功過,如今試圖轉型到移動和雲計算也是姍姍來遲。因此這麼多年來RDP一直都沒有重大的產品改進和更新,只是在上一個版本上作一些軟件Bug的改進和小功能的加強。虛擬桌面在傳送給最終用戶使用時爲了節省帶寬,相似於Citrix的ICA協議通常都只是傳送圖形的變化量以節省網絡傳輸帶寬,而這麼多年來即便屏幕有少許變化(例如輸入一個文字)RDP協議仍然須要傳送整屏畫面的數據量,這就致使用戶在使用遠程桌面時須要遠超過ICA協議的網絡帶寬才能得到流暢的體驗,若是是廣域網訪問這將致使圖像很是卡頓。一個很簡單判斷是傳送圖像變量仍是傳送整屏圖像的方法就是在帶寬不足的狀況下,RDP的畫面是一行一行的刷新畫面,而不是僅僅刷新只是變化了的畫面的那幾個像素點。
固然,上述現象的根本緣由仍是由於RDP是基於位圖數據的傳輸原理。這種方式要求在服務器端對圖形數據進行渲染,將生成的位圖數據進行壓縮編碼,最終傳輸到客戶端的再顯示位圖數據,採用這種方式的不只僅是RDP,PCoIP也是此原理。因此採用這兩種協議的桌面虛擬化軟件速度都較慢,體驗較差。和基於位圖數據的傳輸原理相對應的就是ICA協議採用基於矢量數據的傳輸原理,體驗效果就好不少。
除了傳輸效率較低外,安全也是不少用戶不肯意在關鍵系統和應用上採用RDP技術的另一個很是重要的緣由。或許是樹大招風,或許是RDP自己確實有不少漏洞,這麼多年來微軟爆出了很多RDP的安全事件。
SPICE協議(Simple Protocolfor Independent Computing Environment),中文名稱是簡單協議獨立計算環境,是RadHat公司(即紅帽公司)桌面虛擬化解決方案中的傳輸協議,也是其宣稱的方案的三大主要技術組件之一,(另外兩個技術是企業虛擬化Hypervisor,即包含KVM(基於內核的虛擬機)技術的紅帽企業版Linux,以及紅帽企業虛擬化桌面管理平臺)。
SPICE協議其實來源是由Qumranet公司開發的一款開源網絡協議,2008年紅帽以1.07億美圓的價格收購了Qumranet獲公司,從而得了這個協議。與此同時,因爲Qumranet公司也開發了基於內核的虛擬機(KVM)技術,紅帽後續就將KVM做爲其虛擬化戰略的一部分來考慮。2009年年末紅帽公司發佈了Linux 5.4企業版,在此版本以前,紅帽都是採用Xen來提供虛擬化功能,5.4版本正式包含KVM做爲內置的虛擬化平臺,Xen和KVM同時存在。2011年,隨着新版操做系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的發佈,紅帽徹底放棄了以開源Xen爲虛擬化平臺的思路,開始全面支持KVM做爲hypervisor。
2011年初,紅帽的老搭檔IBM找上紅帽,表示KVM這個東西值得加大力度去作,因而同年5月IBM和紅帽,聯合惠普和英特爾一塊兒,成立了開放虛擬化聯盟(Open Virtualization Alliance),一塊兒聲明要提高KVM的形象,加速KVM投入市場的速度,由此避免VMware一家獨大的狀況出現。從5月到8月這短短3個月間,開放虛擬化聯盟的成員已經增長到將近300個,聯盟發展的速度十分可觀。IBM如今全線硬件都對紅帽Linux和KVM進行了大量的優化,有60多名開發者專門開發KVM相關的代碼。
上面是從網上找到的資訊,看起來KVM彷佛風頭正勁,不過期至今日KVM也沒有進入到Gartner Magic Quadrant for 2014 x86 Server Virtualization的第一象限,即領導者象限,仍然在第三象限徘徊,很顯然這麼多年來一直在打醬油。
回過頭來咱們再看看SPICE協議,它包含有3個組件:
SPICE Driver :SPICE驅動器存在於每一個虛擬桌面內的組件;
SPICE Device:SPICE設備存在於紅帽企業虛擬化Hypervisor內的組件;
SPICE Client:SPICE客戶端存在於終端設備上的組件,能夠是瘦客戶機或專用的PC,用於接入每一個虛擬桌面。
這三個組件協做運行,肯定處理圖形的最高效位置,以可以最大程度改善用戶體驗並下降系統負荷。若是客戶機足夠強大,SPICE向客戶機發送圖形命令,並在客戶機中對圖形進行處理,顯著減輕服務器的負荷。另外一方面,若是客戶機不夠強大,SPICE在主機處理圖形,從CPU的角度講,圖形處理並不須要太多費用。下圖是 SPICE三個組件示意圖。
SPICE架構包括客戶端、SPICE服務端和相的QXL設備、QXI。驅動等,以下圖所示。
客戶運行在用戶終端設備上,爲用戶提供桌面環境。SPICE服務端以動態鏈接庫的形式與KVM虛擬整合,經過SPICE協議與客戶端進行通。SPICE協議最大的特色是其架構中增長的位於Hypervisor中的QxI設備,本質上是KVM虛擬化平臺中經過軟件實現的PCI顯示設備,利用循環隊列等數據結構供虛擬化平臺上的多個虛擬機共享實現了設備的虛擬化。可是,這種架構使得SPICE協議緊密地依賴於服務器虛擬化軟/硬件基礎設施,SPICE必須與KVM虛擬化環境綁定。
此外,SPICE協議也有一些與生俱來的不足:
在廣域網環境下性能較差。虛擬桌面解決方案的目的是能夠在任什麼時候間、任何地點進行桌面操做,但SPICE協議在廣域網環境下的用戶體驗較差,尤爲是在播放視頻時。SPICE協議播放720 P的視頻,每秒須要傳輸至少7 Mb左右的數據量。在廣域網網絡環境中,很難知足這麼高的帶寬需求。
服務端讀取指令延遲。SPICE服務端會從命令隊列中獲取相應的圖形操做命令,而後進行相應的處理。若是命令隊列爲空的話,SPICE服務端會調用epoll—wait,並設置超時爲10 ms。若是有大量的圖形命令請求,10 ms的超時設置會形成讀取命令延遲。
視頻處理能力不足。SPICE服務端在檢測到視頻後會使用MJPEG算法進行視頻壓縮。SPICE設置固定的視頻播放幀數fps一30,jpeg壓縮率也是固定不變的,沒有考慮到網絡環境對視頻的影響。若是網絡環境較差的話,視頻播放體驗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客戶端啓動緩慢。SPICE的客戶端在啓時須要測試網絡情況,致使客戶端啓動緩慢。。
客戶端ACK延遲。SPICE協議使用TCP協議進行數據的傳輸,SPICE客戶端只有在接收到滑動窗口裏最後一個消息時纔將ACK信添加到發送隊列中,所以只有在虛擬通道接收完息後ACK確認信息纔會發送出去。若是接收隊列裏有不少小的消息報文,會致使顯示通道延遲。
以上特色致使紅帽公司在推廣桌面虛擬化方案時,遇到了用戶體驗差的根本性問題,至今沒有獲得好轉。因爲體驗問題一直得不到根本改善,再加上公司投入資源不足,目前紅帽公司在中國地區已經再也不推行他們的桌面虛擬化產品。
到這裏,相信你們對目前市場上桌面虛擬化廠商所採用的傳輸協議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瞭解。可是讀者可能會問我,好像你還沒說到不少協議,例如XX公司的的HDP協議、UXP協議、SRAP協議、SUNDE-VDI協議,以及MRP(資源映射協議),他們宣稱本身徹底獨立自主知識產權,這是真的嗎?
咱們都知道Citrix從開始開發ICA協議到推出第一款虛擬化產品中間經歷了四年時間。而華爲公司從2008年開始研究桌面虛擬化技術,並在NC部門投入了大量研發人員開發軟件(在此期間華爲公司也購買了Citrix的桌面虛擬化產品並在內部幾乎是全部的研發桌面部署了十幾萬個Citrix的桌面虛擬化終端,同時OEM着Citrix的XenDesktop產品打包賣給其餘高端客戶),可是直到六年後的2014年華爲才正式發佈了本身的桌面虛擬化產品FusionAccess(目前主攻低端客戶進行試點推廣),之中的曲折可想而知。而VMware公司這麼多年根本都沒開發出來,做爲國內外的頂尖科技企業尚且如此,咱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國內的其餘廠商多是實際狀況名不符實。
事實上,本文介紹的RDP協議和SPICE協議已經被大量廠商在國內使用。因爲微軟公司並未經過技術手段限制用戶對其公司出品的軟件進行使用,致使盜版現象在國內一直屢禁不止,不論這是否是微軟公司的市場營銷手段,可是不爭的事實是使用RDP協議是沒有技術限制,幾乎能夠無償使用,這是國內的桌面虛擬化廠商的一大主要分支。
而對於SPICE協議來講,它是包含在KVM上的全功能免費開源虛擬化解決方案,因此藉助前幾年三大運營商的數據中心雲桌面、各城市雲計算等概念之風,國內從2012年先後出現了大量新註冊的軟件公司,以KVM爲核心基礎,進行簡單的應用管理界面開發後包裝成VDI桌面虛擬化產品,到2014年末國內已經造成了上百家桌面雲或者虛擬桌面的所謂雲計算公司去爭奪桌面虛擬化的低端市場。
正是這些無償使用或者開源協議的普遍傳播形成了目前國內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可是爲何北美、歐洲,甚至離咱們很近的港澳臺沒有出現這樣的狀況呢?究其緣由仍是目前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還很不夠(欣喜的是國內已經慢慢朝着方向好轉),不用說我的用戶盜版使用微軟產品,就連不少大中型企業也不買正版Windows,更況且是冷門的RDP許可證。就在上個月底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還成功調解了微軟、歐特克公司訴衆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侵犯軟件著做權的糾紛系列案,索賠2000萬的這個案件最後以衆泰集團賠償對方50萬元人民幣,並用100萬元購買了正版才告終。而咱們在網上查到衆泰集團有6000多名員工,就算1/3的員工使用電腦也有2000多臺PC機,算下來衆泰集團以每臺PC只花了500元就買到了正版Windows以及價格極其昂貴的AutoDesk設計軟件,違法代價是很是低的。
至於開源SPICE協議其實也並非說無償使用而沒有任何責任的。開源軟件並不等同於免費軟件。開源軟件是指在軟件發行的時候,附上軟件的源代碼,並受權容許用戶更改/自由再散佈/衍生著做,開源並不抵制商業收費。
開源協議中最有名的就是GPL(General public licence) ,該協議就是GNU運動發佈的協議,GPL的出發點是代碼的開源/無償使用和引用/修改/衍生代碼的開源/無償使用,但不容許修改後和衍生的代碼作爲閉源的商業軟件發佈和銷售。這也是 GPL表明的自由軟件和普通開源軟件的最大區別所在。大部分SPICE代碼是採用GNU GPLv2許可證發佈,部分代碼是採用LGPL許可證。也就是說若是某家公司想採用SPICE協議做爲其公司桌面虛擬化產品的傳輸協議,是必須對外公佈其軟件修改後的源碼,而且公開說明是在基於SPICE上開發的,同時毫不能不公開而在市場上銷售的,不然就是非法使用。
其實,即便撇開法律風險問題,衆多國內廠商的日子也並很差過。這些號稱VDI桌面虛擬化的小廠家因爲都是基於KVM或者RDP等開源產品進行的二次開發,自己不具備核心技術,在市場競爭中難度很大。一般VDI小廠家都是以雲桌面或者雲計算公司出現,編造各類專業名稱和術語,就怕用戶知道是基於KVM和SPICE協議的產品。同時,國內小廠家一般採用微博推廣、搜索引擎優化等方式來進行網絡營銷,編造各類虛假客戶案例。
可是隨着用戶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基本已經很難相信例如:徹底獨立開發的遠程顯示協議、1臺部門級服務器能支持100個VDI客戶端同時跑1080P高清、產品穩定性和性能超過Citrix等過火的宣傳口號。而一旦進入測試,KVM和XEN等自己存在的重大缺陷隱患暴露無疑,性能低,穩定性差、外設兼容性差、各類應用組件不完善等問題直接被淘汰出局,只能靠低價和商務關係來進行市場銷售。
同時因爲KVM的開源,任何一個軟件公司均可以在一年完成VDI桌面虛擬化的基本功能模塊,各家產品除界面外差距很小。所以,小廠家也很難找到願意深刻合做的大型IT集成公司,各大IT集成公司都是在集成項目中直接帶入本身的VDI桌面虛擬化產品。
中國人歷來不乏智慧,尤爲善於追隨新概念。譬如大數據,每家公司都說本身搞大數據;譬如雲計算,到處都是雲公司,言必稱雲戰略,而隨着桌面虛擬化概念的興起,也一樣會出現大量的僞桌面虛擬化產品。特別典型的就是原來的網絡還原卡、網絡同傳系統,或者多媒體教學管理系統的廠家搖身一變就變成了桌面虛擬化廠家。
咱們預測在2014年將有超過1/3的VDI桌面虛擬化小廠家(或者稱爲桌面雲/虛擬桌面企業)倒閉,超過50%的小廠家苦苦支撐或者轉型。去僞存真這對行業來講是個好事情,大浪淘沙,潮水退去後看誰在裸泳。
咱們最後從功能上整理一下這幾種協議的優缺點,以下表所示:
備註:RDP和SPICE的支持廠商中咱們沒有分別列出對應的微軟公司和紅帽公司,是由於桌面虛擬化已經不是這兩家廠商的重點發展方向,在這兩家公司的主頁上也找不到桌面虛擬化的產品介紹。
I'm old, but I've always been the best.,這就是Citrix ICA協議的真實寫照。
在後續的篇幅中咱們還會更詳細的討論功能比較,咱們下期再見。
致謝和參考:本文在編寫過程當中參考瞭如下,在此表示感謝。
徐浩,蘭雨晴,基於SPICE協議的桌面虛擬化技術研究與改進方案,計算機工程與科學,第35卷第12期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