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硅谷技劃」隨筆(一):再論中美員工福利巨大差距的背後

第二次的「硅谷技劃」,首站是去年曾經到訪過的Airbnb(中文名愛彼迎;也許是由於發音比較麻煩,硅谷人喜歡簡稱「AB」)。面試

時隔一年多故地重遊,Airbnb愈加的顯示出互聯網新貴的氣勢:Barnaan街888的總部,5層樓已經被Airbnb全數收入囊中,臨近的999號也已經所有入住,據說還有附近一座樓(樓號估計也不錯)即將投入使用。固然,設施、裝修、餐飲等標準只能上升不能降低(不瞭解的諸君能夠參考老楊去年的遊記,或者自行查詢,別太羨慕就好)——就算這樣,中午用餐的時候接待咱們的朋友還吐槽說Airbnbn的午飯太難下嚥,不如咱們下午將要造訪的Twitter。微信

51CTO 2018「硅谷技劃」團隊訪問Twitter

細節再也不贅述,總之一個與去年相似的問題再次縈繞心間:美國整體對員工的高福利待遇及養老式的工做心態,爲什麼依然能保持高速增加和持續創新?這種方式對比中國創業公司的苦逼環境,對公司整體業務運營的如今和將來,究竟有着怎麼樣的影響?是否必定要用公司的高福利來「培養」公司的競爭力?
【2017相關方面的思考請參見2017「硅谷技劃」日記之四:咱們究竟應該從硅谷學習什麼?ide

孰對孰錯?中美企業對員工的福利差別淺析

先簡單列舉一下我看到的中美企業在員工管理和福利方面的差別吧:學習

首先,中美從公司老闆到員工對辦公室環境的指望迥異。人工智能

辦公室的溫馨是美國互聯網公司的基本要求,這種溫馨是全方位的,大到公司地址的選擇、辦公室空間的預留、健身等生活場所及設施、餐飲服務,小到辦公桌和電腦及顯示器的配置、靈活的上班時間等。若是是偶然也就罷了,但老楊發現的現狀是,美國公司從投資人到老闆再到員工,都認爲這是應該、必須且合理的!對比一下,中國則是全面相反的還差很少。若是公司創始人拿着一大筆錢先用於裝修辦公室、給員工辦食堂,投資人會怎麼想?甚至員工真的會以爲這個老闆靠譜?blog

舉個例子說吧,Airbnbn美國總部只有兩三千人,分佈在三個樓;但其實一個888號五層的大樓,起碼一萬多平米,要在中國裝下這兩三千人都是豪華辦公室了!更別說這條街處在舊金山的市中心,租金也是高的離譜。對比一下中國,哪一個成立不到10年、去年纔剛剛宣佈盈利的公司敢這麼玩?get

第二,算是推而廣之吧,中美公司對「福利」的理解是徹底不同的。it

中國對「好福利」的企業最大的理解就是一個字「錢」!只要多發錢就能算福利好,其餘的均可以是浮雲。華爲是公認的高薪酬高付出,加班程度業內聞名,但我不止一次聽到對華爲「福利好」的評價——基本上中國的公司「好很差」與加班時間是正比的吧,而公認好福利、很休閒的超大型國企員工又被你們認爲競爭力不強。class

但美國就不同了,給員工一個能解除後顧之憂的工做環境是起碼且重要的福利,這裏面固然包括適合(其實就是足夠多)的薪酬,但其餘確定還有,包括絕對很少的平常工做時間、合理的假期等等。效率

第三,中美對員工加班和工做量的考覈迥異。

互聯網人員到底要上班多長時間?在國內頻頻出現諸如「996」這種沒有最累只有更累的討論中,硅谷彷佛依然在慢慢地保持着本身的節奏:不能說清閒,但必定不能說繁重。

Airbnb接待咱們的一位負責中國業務的總部工程師這麼介紹他的平常:「早晨通常9點多起牀,而後10點半左右出發,11點先後到公司。處理一下郵件什麼的,12點去吃飯。而後下午工做,大約7點左右下班。」當咱們問道是否加班時,他表示,若是有一些緊急項目固然也會加班,但這種狀況並很少見。

差很少先這些吧——雖然難免有點以偏概全,但中美企業對員工福利的差別可見一斑。

那麼,在咱們眼裏身在福中的硅谷互聯網員工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一點的呢?他們會以爲本身在「享福」或者養老嗎?
答案是不!

到底怎麼叫「用好人」?硅谷互聯網人如何看待高福利與競爭力的關係

不管是去年仍是今年,當老楊問到接觸到的硅谷互聯網員工對這些福利的態度是,他們的廣泛態度就是:這是他們應得的。

從這些員工的言談話語中,大概能體現出這麼幾個意思:

1,在硅谷,這些福利是標配。若是哪家公司沒有這些福利,那確定招不到優秀的人才;招不到人還談什麼企業發展?

2,你們只看到了這些公司的高福利,但卻沒有看到可以有資格享受這些高福利的人,自己就是頂尖的人才。以Airbnb爲例,據其員工介紹,今年應屆畢業生,Airbnb收到高達1.6萬份簡歷,面試了兩三千人,但實際入職的只有20人!換言之,這些人自己就是×××挑一的社會精英,爲什們沒有資格享受最好的福利待遇?接待咱們的工程師不無自豪的說,能來Airbnb的人,誰手裏沒有幾個Offer?誰每個月不接到幾個獵頭的電話問在這邊是否不開心、有沒有興趣換個地方?

3,在人員效率上,他們的見解並不同。國內企業的管理者的常規思惟是:用較低的成本起步,發展以後逐步提升福利待遇、尋找更牛的人,如此循環。但硅谷的基本邏輯是:不尋找最好的人,公司怎麼能有發展呢?所以,國內公司的基本思路是把人的效益用到極限;但硅谷公司的基本思路,倒是讓員工在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下,發揮出最大的創造性!

Airbnb和Twitter公司一瞥——硅谷技劃2018

對比到這裏,老楊想起來一句話:全部的企業管理教科書都承認和強調,「選好人、用好人、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但到底怎麼叫「用好」,這還真是個問題。

思路決定方向!中美視角和體驗差別背後的思惟邏輯

固然,咱們關注的是,不一樣的管理模式究竟有怎樣的結果呢?但這個問題有點過大,估計是專家們須要討論的。老楊僅從兩個相似的細節和片斷作一下對比。

曾幾什麼時候,中國的互聯網業務風起雲涌,所謂「新四大發明」給國人巨大的自信心,包括人工智能之類的將來在中國的說法也甚得人心。但顯然,這種觀點並未獲得硅谷年輕工程師的認同。

在Twitter,很難避免地,咱們聊起了Twitter沒法在中國開展業務。Twitter一個工程師很西方地聳聳肩,說:「這個不是咱們能決定的事情,沒辦法;不過,咱們還有世界其餘一百多個國家呢……」能看出來,這是在Twitter的中國人很天然的想法,沒有矯情、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一種很天然的想法。

相似的狀況在Airbnb也相似。聊起中國的業務,有同去的國內朋友介紹他的體驗,說在中國的體驗並很差。Airbnb中國區的朋友很真誠地表示歉意,但言談話語之間,他們仍是很自信地認爲,憑藉全球190多個國家的經驗,他們在中國也會取得成功。

簡單說吧,中國的互聯網產業,生而中國、興而中國、每每衰也中國,即便在中國成功了甚至壟斷國內,也很難走出國門——看看百度和微信就知道了。換言之,99.9%的中國企業的目標,不須要稱霸中國,只須要被BAT收購就心滿意足。但硅谷的創業公司,從誕生的那一天起,看的就是全世界的業務,就是懷着爲全世界人民的理念——這個還真就不是口號,從老闆到員工,就是這麼想的。

這種差異,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初創企業估計看不出什麼區別——甚至老楊認爲這些極可能致使硅谷創業企業的死亡率要高於國內;但對走太小康的公司來講,是否就是中國還沒有產生太多「偉大」互聯網企業的瓶頸所在呢?


參考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