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dir = path | 使用給定目錄做爲根目錄(安裝目錄)。 |
character-sets-dir = path | 給出存放着字符集的目錄。 |
datadir = path | 從給定目錄讀取數據庫文件。 |
pid-file = filename | 爲mysqld程序指定一個存放進程ID的文件(僅適用於UNIX/Linux系統); Init-V腳本須要使用這個文件裏的進程ID結束mysqld進程。 |
socket = filename | 爲MySQL客戶程序與服務器之間的本地通訊指定一個套接字文件(僅適用於UNIX/Linux系統; 默認設置通常是/var/lib/mysql/mysql.sock文件)。在Windows環境下,若是MySQL客戶與服務器是經過命名管道進行通訊 的,–sock選項給出的將是該命名管道的名字(默認設置是MySQL)。 |
lower_case_table_name = 1/0 | 新目錄和數據表的名字是否只容許使用小寫字母; 這個選項在Windows環境下的默認設置是1(只容許使用小寫字母)。 |
mysqld程序:語言設置html
character-sets-server = name | 新數據庫或數據表的默認字符集。爲了與MySQL的早期版本保持兼容,這個字符集也能夠用–default-character-set選項給出; 但這個選項已經顯得有點過期了。 |
collation-server = name | 新數據庫或數據表的默認排序方式。 |
lanuage = name | 用指定的語言顯示出錯信息。 |
mysqld程序:通訊、網絡、信息安全mysql
enable-named-pipes | 容許Windows 2000/XP環境下的客戶和服務器使用命名管道(named pipe)進行通訊。這個命名管道的默認名字是MySQL,但能夠用–socket選項來改變。 |
local-infile [=0] | 容許/禁止使用LOAD DATA LOCAL語句來處理本地文件。 |
myisam-recover [=opt1, opt2, ...] | 在啓動時自動修復全部受損的MyISAM數據表。這個選項的可取值有4種:DEFAULT、BACKUP、QUICK和FORCE; 它們與myisamchk程序的同名選項做用相同。 |
old-passwords | 使用MySQL 3.23和4.0版本中的老算法來加密mysql數據庫裏的密碼(默認使用MySQL 4.1版本開始引入的新加密算法)。 |
port = n | 爲MySQL程序指定一個TCP/IP通訊端口(一般是3306端口)。 |
safe-user-create | 只有在mysql.user數據庫表上擁有INSERT權限的用戶才能使用GRANT命令; 這是一種雙保險機制(此用戶還必須具有GRANT權限才能執行GRANT命令)。 |
shared-memory | 容許使用內存(shared memory)進行通訊(僅適用於Windows)。 |
shared-memory-base-name = name | 給共享內存塊起一個名字(默認的名字是MySQL)。 |
skip-grant-tables | 不使用mysql數據庫裏的信息來進行訪問控制(警告:這將容許用戶任何用戶去修改任何數據庫)。 |
skip-host-cache | 不使用高速緩存區來存放主機名和IP地址的對應關係。 |
skip-name-resovle | 不把IP地址解析爲主機名; 與訪問控制(mysql.user數據表)有關的檢查所有經過IP地址行進。 |
skip-networking | 只容許經過一個套接字文件(Unix/Linux系統)或經過命名管道(Windows系統)進行本地鏈接,不容許ICP/IP鏈接; 這提升了安全性,但阻斷了來自網絡的外部鏈接和全部的Java客戶程序(Java客戶即便在本地鏈接裏也使用TCP/IP)。 |
user = name | mysqld程序在啓動後將在給定UNIX/Linux帳戶下執行; mysqld必須從root帳戶啓動才能在啓動後切換到另外一個帳戶下執行; mysqld_safe腳本將默認使用–user=mysql選項來啓動mysqld程序。 |
mysqld程序:內存管理、優化、查詢緩存區算法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n | 爲一次插入多條新記錄的INSERT命令分配的緩存區長度(默認設置是8M)。 |
key_buffer_size = n | 用來存放索引區塊的RMA值(默認設置是8M)。 |
join_buffer_size = n | 在參加JOIN操做的數據列沒有索引時爲JOIN操做分配的緩存區長度(默認設置是128K)。 |
max_heap_table_size = n | HEAP數據表的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16M); 超過這個長度的HEAP數據表將被存入一個臨時文件而不是駐留在內存裏。 |
max_connections = n | MySQL服務器同時處理的數據庫鏈接的最大數量(默認設置是100)。 |
query_cache_limit = n | 容許臨時存放在查詢緩存區裏的查詢結果的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1M)。 |
query_cache_size = n | 查詢緩存區的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0,不開闢查詢緩存區)。 |
query_cache_type = 0/1/2 | 查詢緩存區的工做模式:0, 禁用查詢緩存區; 1,啓用查詢緩存區(默認設置); 2,」按需分配」模式,只響應SELECT SQL_CACHE命令。 |
read_buffer_size = n | 爲從數據表順序讀取數據的讀操做保留的緩存區的長度(默認設置是128KB); 這個選項的設置值在必要時能夠用SQL命令SET SESSION read_buffer_size = n命令加以改變。 |
read_rnd_buffer_size = n | 相似於read_buffer_size選項,但針對的是按某種特定順序(好比使用了ORDER BY子句的查詢)輸出的查詢結果(默認設置是256K)。 |
sore_buffer = n | 爲排序操做分配的緩存區的長度(默認設置是2M); 若是這個緩存區過小,則必須建立一個臨時文件來進行排序。 |
table_cache = n | 同時打開的數據表的數量(默認設置是64)。 |
tmp_table_size = n | 臨時HEAP數據表的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32M); 超過這個長度的臨時數據表將被轉換爲MyISAM數據表並存入一個臨時文件。 |
mysqld程序:日誌sql
log [= file] | 把全部的鏈接以及全部的SQL命令記入日誌(通用查詢日誌); 若是沒有給出file參數,MySQL將在數據庫目錄裏建立一個hostname.log文件做爲這種日誌文件(hostname是服務器的主機名)。 |
log-slow-queries [= file] | 把執行用時超過long_query_time變量值的查詢命令記入日誌(慢查詢日誌); 若是沒有給出file參數,MySQL將在數據庫目錄裏建立一個hostname-slow.log文件做爲這種日誌文件(hostname是服務器主機 名)。 |
long_query_time = n | 慢查詢的執行用時上限(默認設置是10s)。 |
lon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s | 把慢查詢以及執行時沒有使用索引的查詢命令全都記入日誌(其他同–log-slow-queries選項)。 |
log-bin [= filename] | 把對數據進行修改的全部SQL命令(也就是INSERT、UPDATE和DELETE命令)以二進制格式記入日誌(二進制變動日誌,binary update log)。這種日誌的文件名是filename.n或默認的hostname.n,其中n是一個6位數字的整數(日誌文件按順序編號)。 |
log-bin-index = filename | 二進制日誌功能的索引文件名。在默認狀況下,這個索引文件與二進制日誌文件的名字相同,但後綴名是.index而不是.nnnnnn。 |
max_binlog_size = n | 二進制日誌文件的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1GB)。在前一個二進制日誌文件裏的信息量超過這個最大長度以前,MySQL服務器會自動提供一個新的二進制日誌文件接續上。 |
binlog-do-db = dbname | 只把給定數 據庫裏的變化狀況記入二進制日誌文件,其餘數據庫裏的變化狀況不記載。若是須要記載多個數據庫裏的變化狀況,就必須在配置文件使用多個本選項來設置,每一個數據庫一行。 |
binlog-ignore-db = dbname | 不把給定數據庫裏的變化狀況記入二進制日誌文件。 |
sync_binlog = n | 每通過n第二天志寫操做就把日誌文件寫入硬盤一次(對日誌信息進行一次同步)。n=1是最安全的作法,但效率最低。默認設置是n=0,意思是由操做系統來負責二進制日誌文件的同步工做。 |
log-update [= file] | 記載出錯狀況的日誌文件名(出錯日誌)。這種日誌功能沒法禁用。若是沒有給出file參數,MySQL會使用hostname.err做爲種日誌文件的名字。 |
mysqld程序:鏡像(主控鏡像服務器)數據庫
server-id = n | 給服務器分配一個獨一無二的ID編號; n的取值範圍是1~2的32次方啓用二進制日誌功能。 |
log-bin = name | 啓用二進制日誌功能。這種日誌的文件名是filename.n或默認的hostname.n,其中的n是一個6位數字的整數(日誌文件順序編號)。 |
binlog-do/ignore-db = dbname | 只把給定數據庫裏的變化狀況記入二進制日誌文件/不把給定的數據庫裏的變化記入二進制日誌文件。 |
mysqld程序:鏡像(從屬鏡像服務器)緩存
server-id = n | 給服務器分配一個惟一的ID編號 |
log-slave-updates | 啓用從屬服務器上的日誌功能,使這臺計算機能夠用來構成一個鏡像鏈(A->B->C)。 |
master-host = hostname | 主控服務器的主機名或IP地址。若是從屬服務器上存在mater.info文件(鏡像關係定義文件),它將忽略此選項。 |
master-user = replicusername | 從屬服務器用來鏈接主控服務器的用戶名。若是從屬服務器上存在mater.info文件,它將忽略此選項。 |
master-password = passwd | 從屬服務器用來鏈接主控服務器的密碼。若是從屬服務器上存在mater.info文件,它將忽略此選項。 |
master-port = n | 從屬服務器用來鏈接主控服務器的TCP/IP端口(默認設置是3306端口)。 |
master-connect-retry = n | 若是與主控服務器的鏈接沒有成功,則等待n秒(s)後再進行管理方式(默認設置是60s)。若是從屬服務器存在mater.info文件,它將忽略此選項。 |
master-ssl-xxx = xxx | 對主、從服務器之間的SSL通訊進行配置。 |
read-only = 0/1 | 0: 容許從屬服務器獨立地執行SQL命令(默認設置); 1: 從屬服務器只能執行來自主控服務器的SQL命令。 |
read-log-purge = 0/1 | 1: 把處理完的SQL命令馬上從中繼日誌文件裏刪除(默認設置); 0: 不把處理完的SQL命令馬上從中繼日誌文件裏刪除。 |
replicate-do-table = dbname.tablename | 與–replicate-do-table選項的含義和用法相同,但數據庫和數據庫表名字裏容許出現通配符」%」 (例如: test%.%–對名字以」test」開頭的全部數據庫裏的因此數據庫表進行鏡像處理)。
|
replicate-do-db = name | 只對這個數據庫進行鏡像處理。 |
replicate-ignore-table = dbname.tablename | 不對這個數據表進行鏡像處理。 |
replicate-wild-ignore-table = dbn.tablen | 不對這些數據表進行鏡像處理。 |
replicate-ignore-db = dbname | 不對這個數據庫進行鏡像處理。 |
replicate-rewrite-db = db1name > db2name | 把主控數據庫上的db1name數據庫鏡像處理爲從屬服務器上的db2name數據庫。 |
report-host = hostname | 從屬服務器的主機名; 這項信息只與SHOW SLAVE HOSTS命令有關–主控服務器能夠用這條命令生成一份從屬服務器的名單。 |
slave-compressed-protocol = 1 | 主、從服務器使用壓縮格式進行通訊–若是它們都支持這麼作的話。 |
slave-skip-errors = n1, n2, …或all | 即便發生出錯代碼爲n一、n2等的錯誤,鏡像處理工做也繼續進行(即無論發生什麼錯誤,鏡像處理工做也繼續進行)。若是配置得當,從屬服務器不該 該在執行 SQL命令時發生錯誤(在主控服務器上執行出錯的SQL命令不會被髮送到從屬服務器上作鏡像處理); 若是不使用slave-skip-errors選項,從屬服務器上的鏡像工做就可能由於發生錯誤而中斷,中斷後須要有人工參與才能繼續進行。 |
mysqld–InnoDB:基本設置、表空間文件安全
skip-innodb | 不加載InnoDB數據表驅動程序–若是用不着InnoDB數據表,能夠用這個選項節省一些內存。 |
innodb-file-per-table | 爲每個新數據表建立一個表空間文件而不是把數據表都集中保存在中央表空間裏(後者是默認設置)。該選項始見於MySQL 4.1。 |
innodb-open-file = n | InnoDB數據表驅動程序最多能夠同時打開的文件數(默認設置是300)。若是使用了innodb-file-per-table選項而且須要同時打開不少數據表的話,這個數字極可能須要加大。 |
innodb_data_home_dir = p | InnoDB主目錄,全部與InnoDB數據表有關的目錄或文件路徑都相對於這個路徑。在默認的狀況下,這個主目錄就是MySQL的數據目錄。 |
innodb_data_file_path = ts | 用來容納InnoDB爲數據表的表空間: 可能涉及一個以上的文件; 每個表空間文件的最大長度都必須以字節(B)、兆字節(MB)或千兆字節(GB)爲單位給出; 表空間文件的名字必須以分號隔開; 最後一個表空間文件還能夠帶一個autoextend屬性和一個最大長度(max:n)。例如,ibdata1:1G; ibdata2:1G:autoextend:max:2G的意思是: 表空間文件ibdata1的最大長度是1GB,ibdata2的最大長度也是1G,但容許它擴充到2GB。除文件名外,還能夠用硬盤分區的設置名來定義表 空間,此時必須給表空間的最大初始長度值加上newraw關鍵字作後綴,給表空間的最大擴充長度值加上raw關鍵字作後綴(例如/dev/hdb1: 20Gnewraw或/dev/hdb1:20Graw); MySQL 4.0及更高版本的默認設置是ibdata1:10M:autoextend。 |
innodb_autoextend_increment = n | 帶有autoextend屬性的表空間文件每次加大多少兆字節(默認設置是8MB)。這個屬性不涉及具體的數據表文件,那些文件的增大速度相對是比較小的。 |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n | 若是某個事務在等待n秒(s)後尚未得到所須要的資源,就使用ROLLBACK命令放棄這個事務。這項設置對於發現和處理未能被InnoDB數據表驅動 程序識別出來的死鎖條件有着重要的意義。這個選項的默認設置是50s。 |
innodb_fast_shutdown 0/1 | 是否以最快的速度關閉InnoDB,默認設置是1,意思是不把緩存在INSERT緩存區的數據寫入數據表,那些數據將在MySQL服務器下次啓動 時再寫入 (這麼作沒有什麼風險,由於INSERT緩存區是表空間的一個組成部分,數據不會丟失)。把這個選項設置爲0反面危險,由於在計算機關閉時,InnoDB 驅動程序極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它的數據同步工做,操做系統也許會在它完成數據同步工做以前強行結束InnoDB,而這會致使數據不完整。 |
mysqld程序:InnoDB–日誌服務器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p | 用來存放InnoDB日誌文件的目錄路徑(如ib_logfile0、ib_logfile1等)。在默認的狀況下,InnoDB驅動程序將使用 MySQL數據目錄做爲本身保存日誌文件的位置。 |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n | 使用多少個日誌文件(默認設置是2)。InnoDB數據表驅動程序將以輪轉方式依次填寫這些文件; 當全部的日誌文件都寫滿之後,以後的日誌信息將寫入第一個日誌文件的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5MB)。這個長度必須以MB(兆字節)或GB(千兆字節)爲單 位進行設置。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0/1/2 | 這個選項決定着何時把日誌信息寫入日誌文件以及何時把這些文件物理地寫(術語稱爲」同步」)到硬盤上。設置值0的意思是每隔一秒寫一第二天 志並進行 同步,這能夠減小硬盤寫操做次數,但可能形成數據丟失; 設置值1(設置設置)的意思是在每執行完一條COMMIT命令就寫一第二天志並進行同步,這能夠防止數據丟失,但硬盤寫操做可能會很頻繁; 設置值2是通常折衷的辦法,即每執行完一條COMMIT命令寫一第二天志,每隔一秒進行一次同步。 |
innodb_flush_method = x | InnoDB日誌文件的同步辦法(僅適用於UNIX/Linux系統)。這個選項的可取值有兩種: fdatasync,用fsync()函數進行同步; O_DSYNC,用O_SYNC()函數進行同步。 |
innodb_log_archive = 1 | 啓用InnoDB驅動程序的archive(檔案)日誌功能,把日誌信息寫入ib_arch_log_n文件。啓用這種日誌功能在InnoDB與 MySQL一塊兒使用時沒有多大意義(啓用MySQL服務器的二進制日誌功能就足夠用了)。 |
mysqld程序–InnoDB:緩存區的設置和優化網絡
innodb_log_buffer_pool_size = n | 爲InnoDB數據表及其索引而保留的RAM內存量(默認設置是8MB)。這個參數對速度有着至關大的影響,若是計算機上只運行有 MySQL/InnoDB數據庫服務器,就應該把所有內存的80%用於這個用途。
|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n | 事務日誌文件寫操做緩存區的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1MB)。 |
innodb_additional_men_pool_size = n | 爲用於內部管理的各類數據結構分配的緩存區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1MB)。 |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n | I/O操做(硬盤寫操做)的最大線程個數(默認設置是4)。 |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n | InnoDB驅動程序可以同時使用的最大線程個數(默認設置是8)。 |
mysqld程序:其它選項數據結構
bind-address = ipaddr | MySQL服務器的IP地址。若是MySQL服務器所在的計算機有多個IP地址,這個選項將很是重要。 |
default-storage-engine = type | 新數據表的默認數據表類型(默認設置是MyISAM)。這項設置還能夠經過–default-table-type選項來設置。 |
default-timezone = name | 爲MySQL服務器設置一個地理時區(若是它與本地計算機的地理時區不同)。 |
ft_min_word_len = n | 全文索引的最小單詞長度工。這個選項的默認設置是4,意思是在建立全文索引時不考慮那些由3個或更少的字符構建單詞。 |
Max-allowed-packet = n | 客戶與服務器之間交換的數據包的最大長度,這個數字至少應該大於客戶程序將要處理的最大BLOB塊的長度。這個選項的默認設置是1MB。 |
Sql-mode = model1, mode2, … | MySQL將運行在哪種SQL模式下。這個選項的做用是讓MySQL與其餘的數據庫系統保持最大程度的兼容。這個選項的可取值包括ansi、db二、 oracle、no_zero_date、pipes_as_conc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