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了一下Antirez早年的博客,發現了這樣一篇介紹redis進展的好文章,寫於2010年,竟然長期以來都沒有被翻譯成中文,因此我就不客氣了。故事發生在Redis紅火不久,做者急切尋找一個靠譜的金主來支持Redis的可持續開發。html
大約1年前, Redis還只是內部項目,沒有任何開源的計劃。它不過是用來解決web應用程序擴容時遇到的一系列讓人棘手的問題而已(應該是用戶會話緩存)。ios
可是開源對我來講實在太有吸引力了,我根本沒法抗拒這樣的誘惑。我但是已經在開源界活躍了10年了(元老)。把代碼就放在我的硬盤上實在是一種浪費。因此幾周以前我就把Redis開源了,發佈了它的第一個公開版本。結果很快一堆Redis用戶就來了。這又促使我繼續爲Redis增長更多的特性,同時還要保證代碼更加穩定。程序員
最近一段時間我有點遊手好閒,我爲Redis付出的努力超出了個人本職工做——我是兩家小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在這裏我和朋友們製做web應用程序和ios app。web
不過今年以來好事就接連不斷,我發現Redis愈來愈流行,我又從中學習了好多好多東西。我看到了Redis社區規模愈來愈大,不少對Redis感興趣的朋友們都在爭先恐後地分享他們的知識。可是這一切對於我來講卻變的愈發艱難,既要完成個人本職工做,還得繼續開發Redis。開始Redis不過是個人我的愛好,代碼很簡短。可是如今它卻逐漸變的複雜,並且還在繼續添加一些特點功能,例如SortedSet、虛擬內存和AOF持久化。redis
有一點必須謹記,Redis是一個「數據庫」。當你收到一個bug報告時,它可不是那種「flash視頻播放崩潰了!」這種類型的客戶端bug。有不少商業公司在使用Redis,裏面放的是實打實的業務數據。你必須立刻解決掉這個bug,你須要提供很是穩定的代碼。這就是我所理解的Redis開發工做,它的用戶和消費者可不是那些只是想把你的代碼拉下來跑一跑的極客程序員們。數據庫
有幾個緣由讓我不得不爲Redis尋找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型。我並不想提供商業顧問服務,或者爲一些特別的公司開發一些定製化的Redis版本。我更想作的事是繼續在Redis上搗鼓一些很是hack的東西(通用的),而不是要讓它來適應五花八門的實際應用場景。緩存
我須要一個以產品爲基礎的商業模型(須要掙錢養活本身),可是若是不把Redis閉源了,還有其它更好的解決方案麼?微信
個人答案是製做一些Redis工具包,這些工具包可讓咱們更加方便地監控Redis的工做狀態。我要把這些工具包賣出一個好價錢,這樣我就能夠有足夠的收入來源來支撐我全職開發Redis了。app
可是要開發一個商業級別的工具談何容易。你要爲客戶們編寫完善的操做文檔,僅僅是完成最基礎的邏輯功能開發都不是那麼一丁點的工做量。再說想把這樣的工具賣給一大堆的客戶就更難了,它的潛在消費者通常都是那些Redis使用很是嚴謹的公司。工具
幸運的是有不少公司都在主動聯繫我,但願能夠僱傭我來全職開發Redis。這幾周以來,我陷入了困獸之鬥。究竟是繼續爲Redis尋找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型,雖然但願極爲渺茫,仍是選擇加入一個靠譜的公司繼續把Redis發展到一個新的里程碑呢?
有一個很是直接的緣由我選擇了VMWare做爲Redis的大本營是源於跟他們作了一次愉快的交流——關於虛擬機的內部實現。
哈哈,沒錯,VMWare是一家技術很是強大的公司,裏面有不少同行天天都在作着和我差很少的工做。他們也很想了解Redis內部實現的細節、應用場景還有進一步的優化方案等等。
另一個很重要的緣由就是VMWare對我承諾從此會讓Redis更加開放。他們想讓我繼續開發Redis,以一種更專業的方式來服務更多的開發者,這在以前我都是不敢想象的。
不止是Redis能夠繼續保持開源,Redis工具也能夠繼續開源——這就是VMWare最初向我拋出的橄欖枝。
這也是爲何加入VMWare讓我如此激動——咱們能夠繼續一塊兒努力讓Redis發揚光大。
很感謝VMWare爲我提供了這樣的好機會。不過眼下Redis的開發工做會有那些進展呢?目前並非不少,估計要到下一步等我有足夠的時間和支持(money & tech)了。當前我會在西西里島——個人家鄉繼續推動一些新功能,用我僅有的一點時間。也許你會以爲Redis做爲一個年輕的開源項目已經足夠穩定了,不過有了VMWare的支持,咱們能在Redis的質量上作的更好。
還有一件事我很是享受,那就是花點時間打磨個人Redis書籍,我幾個月以前就已經開寫了。只不過期間過於緊張,因此一直未能完成。
有了VMWare的支持,一切皆有可能。我能保證大家(Redis用戶)也將盡快享受到咱們的工做成果。
這可不是我一我的在乎淫!不信,大家能夠看看VMWare雲計算部門Derek Collison的博文VMWare成功招進來了Redis的核心開發者。^_^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用微信掃一掃上面的二維碼關注個人公衆號「碼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