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然對數e一直不太明白,爲何她是天然對數?哪裏天然了?整理了相關資料,記錄下來,省得之後忘了~(逃)api
提到e,比較有名的就是公式:函數
還有就是從複利中推出e:經過「利滾利」的高利貸,並不斷縮短計息週期而發現spa
假設你在銀行存了1元錢,很不幸同時又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銀行存款利率達到了逆天的100%!
銀行通常1年才付一次利息,根據下公式x=1,滿1年後銀行付給你1元利息(綠圓),存款餘額=2元
若是銀行半年付一次利息,而後把利息當成本金,下半年和本金一塊兒生息
blog繼續,銀行1/3年付一次利息
ip那每分每秒呢?
數學也就死n無窮大時
這個值是天然增加的極限,所以以e爲底的對數,就叫作天然對數it
這些都是e的經典解釋,可是事實上,利滾利的極限應該是在人們發現了e以後才認識到的,而不是相反。
因此咱們仍是從數學歷史上來看看e究竟是如何發現的!!
e也叫天然對數的底數,因此從對數提及。咱們今天知道,對數是指數的逆運算,但是,人們最先認識並樸素的定義出對數的時候,還徹底沒有意識到這是指數的逆運算。人們是爲了簡化計算(特別是天文計算)而發現對數的!也就是對數先於指數被發現。(並非指古時沒有連乘運算,而是沒有指數的思想及表達形式)
咱們常常說的天文數字,意思是巨大的數字,因此當時天文學家計算是一件很是痛苦、麻煩的事情!那有沒有能簡化計算的方式呢?還真有:class
人們在認識到三角函數之後,就利用三角函數表和三角函數之間的關係,發明了一種將乘除計算轉化爲加減計算的方法,被稱之爲「加減術」。還以上面兩個數字相乘爲例:
已知 原理查三角函數表得, ,cli
因而獲得
再查三角函數表得, ,
因而,人們將乘除法的計算經過查找三角函數錶轉化爲了加減法的計算,獲得
原理就是提早製做出足夠精確的三角函數表,換乘除爲加減。換個方式說就是把乘除的計算量提早轉化爲三角函數的計算量。這種「加減術」優勢就是簡化乘除運算,在當時算是很先進了。可是缺點是屢次換算不夠精確,致使偏差太大,並且也不夠簡便。
一樣的思路,不一樣的方法:
1484年法國巴黎大學醫學學士寫了<關於數的科學>一書,書中他將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進行比較,發現一個有趣的性質:
0,1,2,3 , 4 , 5 , 6 ,…等差數列
↑ ↑ ↑
1,2,4,8,16,32,64,… 2爲底的等比數列
等比數列中兩項的商在等差數列中的對應項,是兩項在等差數列中對應項的差。好比 2+4=6能夠化成4x16=64。這個就是原始加減術簡單多了。聽說早期阿基米德也有發現這個原理。原理簡單,關鍵看實踐。若是咱們簡化5x15呢?這個簡單數列就沒辦法轉換了!!!等比數列中兩數的間格太大!
爲了能使這個數列能實際運用,可從兩個方向改造:等比數列底不變,使用小數的指數,好比,2^0,2^0.1,2^0.2,...,惋惜當時人們還沒認識指數,更別提小數的指數;第二種就是當時所選用的方法:選擇一個跟1很是接近的底數r=1-10^-7=0.9999999 。
約翰.納皮爾(John Napier)的偉大貢獻——發明對數
納皮爾構造了兩個粒子的運動,粒子b在一條無窮長的射線上作勻速運動;粒子 beta 在一條固定長度線段上作變速運動,其運動速度在數值上與 beta 粒子到線段終點的距離相同。兩個粒子的初始運動速度相同。(參見下圖)
用如今方程表示的話:
由於當時計算小數比較麻煩,因此納皮爾實際的方程爲:
對這個方程進行變換獲得:
令, 獲得:
能夠看出納皮爾方程實際是以 爲底的指數方程, 很是接近1/e。
用如今的眼光來看,其實不用乘以,若是不對小數刻意迴避,方程應該更簡潔。不過也正是對小數的迴避,納皮爾纔會在不經意間發現天然對數。(稍後發表的比爾吉(Burgi)對數實際是以爲底,更接近e。)
以上就是e最先的來源了。下面咱們看看納皮爾對數表的用法!
第一列是等比數列變化,第二列是現代指數運算,第三列是納皮爾數。這個表納皮爾用了幾十年纔算出來能夠實際運用(沒有第二列)
假如須要計算 9999997*9999985 能夠找出9999997 對應 3 ,9999985 對應 15,乘法化加法 9999997 * 9999980 對應 3+15=18,18 對應 9999982 ,也就是 9999997*9999985=9999982,咦,這個確定不對呀,一眼就看出來了!!
哈哈,這就是納皮爾對數表的侷限性了,從方程能夠得出第三列 y1*y2=(x1+x2)*10^7,這樣纔是正確結果,因此9999997*9999980=(3+15)*10^7。第二列的話就不用再乘係數了,這仍是納皮爾爲了不小數計算所帶來的小麻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