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會在心裏接納我嗎?

諮詢師真的值得信任嗎?會不會只是由於收了費,爲了完成工做,纔在那一個小時裏面接納我。其實內心根本不是這樣,過了那一個小時,ta的內心就不是這樣想的了?
諮詢師答:
關於信任。諮訪雙方的信任對創建諮詢關係來講很重要。但這個信任不是將本身徹底的交付給諮詢師。諮詢中保有必定的質疑、審視態度,是正常的。諮詢師雖掌握理論經驗技巧,但理論框架或諮詢師的我的經驗,都未必徹底貼合來訪者的現況。
心理諮詢的宗旨是爲個體提供服務,應以來訪者的心裏體驗和生活真相爲本,這一點應該是諮訪雙方的共識。若雙方以此爲共同目標,全然的投入在探索的過程當中,則說明雙方信任度好,是很值得將諮詢繼續下去的。
關於接納。諮詢師是否真的接納來訪者,不少時候不在於諮詢師的意願,在於諮詢師的修通程度。從意願上,相信諮詢師都願意對來訪者提供接納的態度。框架

可是從諮詢師我的的角度上,某些內容確實會讓諮詢師感受到不舒服,或與本身的價值觀不相同,這個時候提供「接納」會更加困難。
諮詢師所以須要工做外不斷打開並修通本身的情結,看見本身不能接納某事的自身緣由。當諮詢師開始看見並修通相關的我的情結,那麼諮詢中再遭遇相似內容時,諮詢師更容易發自心裏的理解和接納來訪者。
因此,接納程度是諮詢師的職業素養,是諮詢師的一項「內功修爲」。這份長期訓練後獲得的如容器般的心靈,亦是一名諮詢師的內在價值所在。ide

歷來訪者的角度,對方是否真的發自心裏接納我,來訪一樣能夠察覺到。接納每每伴隨着理解,因作法被接納,作法背後的不得己不容易纔會被看見。諮詢會天然的深刻下去。不接納則可能伴隨着對抗、出主意、說教、諮詢進程停滯,來訪會體驗到,對方並無跟隨本身的心裏感覺深刻下去。諮詢像是停留在了某個層面,來訪也沒法開口將後面的東西繼續說出來。
關於用心。諮詢師是否真的在乎我,是不少來訪者在乎的問題。諮詢師是否只是把這一個小時看成他的一份工做,或是全然將本身也投入在這一個小時中,對來訪者是大相徑庭的。
前者會讓咱們以爲,本身的心靈被物化爲對方的工做對象,這是每一個人都不喜歡的。每一個人在心靈的層面是相通且平等的,諮詢師一樣須要秉承這樣的認識面對工做。有理論技術支撐的諮詢是一項工做,被全心投入的諮詢一樣是一門藝術。這樣的過程不盡然能夠靠金錢買到,尋得一位適合本身的諮詢師,也須要來訪者用心甄別。對象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