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 YC Startup School Europe 2014 有感

我正在英國這邊留學,以前看到有YC startup school報名的申請,因而就提交了。過了很久才獲得結果能夠參加(也許是由於個人網站,或者我本身正在創業的項目),心中天然是很開心啦。更多關於活動自己的東西,請移步: http://startupschool.org/,而我當時現場記錄的一些東西請看我當時的筆記: http://blog.ming.today/yc-startup-school-europe-2014/api

這篇感想我想分三個部分:網絡

  1. 活動內容(一些演講內容的感觸)
  2. 活動組織、安排
  3. 活動參與者

此次活動在London的The Brewery,雖算不上頂級的奢侈,但對於我這樣一貧如洗的學生來說已經算是很是高達上了。而倫敦做爲一個國際大都市,承接着這些年創業的風潮也吸引了很多的創業者,惋惜太高的生活成本讓這裏成爲了談生意的地方而非作生意的大本營。(固然,諸如Google Campus等諸多的創業相關的彙集地也證實這個地方有一批蠢蠢欲動的孩紙們)。less

活動內容

活動主要以一個個的演講串聯起來,席間還包括一些簡單的訪談和真實的Office Hour模擬。我猜想關於創業故事的演講最重要的是點燃人們對於創業拼搏過程的熱情。例如,Stripe的Patrick Collison就再三講了他們一開始沒有用戶的平曲線有多久、他們爲了修改bug看電影的半中間都要出去寫code之類的故事。其後對於一些「成功」的企業家(紅杉的)則是用一種雲淡風輕的方式講如何幫助各個Big names扭虧爲盈,給人一種要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峯的錯覺。最後,Office Hour則是還原真實、而又緊張的和創業者交流的過程給人一種強烈的刺激感和創業慾望。綜上所述,此次活動的內容能夠總結爲以下:學習

  • 創業很cool,也很苦
  • 創業成功後帥到掉渣
  • YC能幫你成功

這是一個完美的自我營銷的過程,固然它的優勢在於其自己的品牌價值很好,且給演講的人講話都比較直白,沒有太多虛的東西,於是聽起來逼格雖高卻也信服。網站

例如,裏面紅杉的大哥被問到爲何XXX這麼難的一件事情,大家的加入就能夠轉好。他說,我不知道爲何其餘人就不能想咱們同樣看到將來,他們沒有咱們厲害。(非原句直譯,可是意思類似)code

而演講的內容也能夠清晰的歸類爲:blog

  • 創業要找對方向,要作一個有潛力大的市場。
  • 要不斷地和用戶交流,知道他們須要什麼,以及產品的問題。
  • 若是你的產品知足了用戶的剛需,以後就是努力,堅持,努力,堅持。。。

活動組織、安排

固然有不少超吃的啦,早上去了有,午飯有,下午break有,結束活動後reception也有。一天下來,徹底知足了我這種小屌絲程序猿吃免費餐的慾望。可是不得不說,YC是高大上且有錢的。ip

從報名,到得到能夠參加活動的郵件,以後到confirm造成、得到進入場地的代碼,這些流程有條不紊,乾淨利落(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是依舊讓人以爲舒服)。場地位置很好,且在離場地有必定距離的地方,就有人引導,且門衛森嚴。進門時,每一個人要準備好入場代碼,輸入到一個Surface裏(爲何會用surface,並且感受很帥的說),而後就自動打印出名條(上面除了你的名字外,固然還有你的一個網絡ID,幫助大神們一會兒被認出來吧。。。)在正式的演講廳外有三個大房間供應飲食及場地讓參與者交CHE流DAN,固然吸菸的人能夠到樓外的服務區域。演講廳內顏色裝扮爲YC一向的橙黃色,總體感受仍是很讓人震撼的。ci

說了這麼多細節,我實際上是很在乎活動組織、安排的水平的。由於這體現裏這個團隊的標準和執行力。由此看來,YC確實很叼。get

活動參與者

  • Paul Buchheit - Partner, Y Combinator; Founder, FriendFeed; Creator of Gmail
  • Adora Cheung - Founder, Homejoy
  • Patrick Collison - Founder, Stripe
  • Ian Hogarth - Founder, Songkick
  • Alfred Lin - Partner, Sequoia Capital
  • Urška Sršen - Founder, Bellabeat
  • Hiroki Takeuchi - Founder, GoCardless

演講者參上。演講水平層次不齊(請不要覺得沒有了語言關的問題就必定能演講的很順暢),可是內容都算是乾貨,因此也就不在乎那些細節了。

我更着重地觀察了來參加活動的觀看者,主要氛圍如下幾類:

  1. 小創業團隊3-6我的:他們通常聚在一塊兒,有統一着裝且爲本身的項目作宣傳。
  2. 逼格很高的人:他們雖單獨出現,卻會有不少人主動上去攀談,應該是在Open Source圈裏或是某些公司任職,你們都知道。
  3. 絕對的三無新人:例如我。咱們四目相望有一點點尷尬,手裏不停地拿食物生怕別人發現咱們是如此的無人問津。好在最後找到了一個南歐來英國IBM實習的學生和一個英國的年輕創業者,故而免除孤獨終老的悲哀。

整體來說,來參加活動的人很不頹(這也許是由於倫敦是一個很浮誇的地方),你們衣着鮮亮,個個像是人生贏家。相比之下,臺上作演講的各位親們反而樸實無華了許多。

結語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正式的創業圈的活動(並且仍是在國外),感受組織者有本身的目的,而參與者們也都各自有所準備(social的過程特別瘋狂,聊產品,聊投資,聊YC申請等等)。可是,整個活動的內容充實有價值,組織層次分明,來看的人也都熱情澎湃,算是一個很棒的結果!回國後,我也會去參加更多的國內的活動,到時候還但願各位向各位國內的親們學習。

對了,請問國內有哪些很好的相似活動麼?(36氪?3W?車庫?)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