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你們前往騰訊雲+社區,獲取更多騰訊海量技術實踐乾貨哦~算法
歐盟的《通常數據保護條例》(即 「GDPR」)於2018年5月25日正式生效。有報道稱:這一保護條例被稱爲「史上最嚴數據保護條例」。迅猛發展的雲計算、AI 技術在推進企業發展的同時,集中化的數據暴露在了惡意攻擊、黑客滲透等風險之中,近幾年發生多起全球知名公司數據泄露事件,這背後也映射出新時代背景下數據安全的全新發展態勢。
5月24日,騰訊雲數據安全專家研究員彭思翔博士在2018騰訊「雲+將來」峯會安全分論壇上指出,合規要求、隱私威脅、量子計算將是當下數據安全面臨的三大挑戰,亟需全新的思惟和格局來應對這場變革。同時,彭思翔也結合騰訊雲自研的全流程數據保護方案——數盾,分享了騰訊在保護用戶數據安全方面的成果。數據庫
爲應對日益複雜且重要的信息安全問題,全球均已完善了相關法律。目前歐盟與中國幾乎在同一時間經過立法對我的信息的保護問題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中國《網絡安全法》及歐盟 GDPR(《通用數據安全條例》)都已出臺,力求在公共及我的信息安全方面提供規範性約束。安全
除此以外,隱私保護的重要性在當下日益凸顯。一方面是人們在享受大數據帶來的巨大紅利同時,也愈來愈多的將本身的我的隱私暴露在網絡之上。隨着遭受騷擾攻擊的加重,我的隱私保護意識也在迅速覺醒。數據顯示,從2016年和2018年,人們對於隱私保護的關注度年均增加率達到80%,這些危機意識正來源於全球頻發的、重大的信息泄露事件。微信
彭思翔舉例說,在2017年全球發生了25億條隱私數據的泄漏,相比2016年增加88%,平均每秒有82條數據泄漏,65%的企業認爲本身面臨巨大的數據安全風險,曾經發生過數據泄露的企業竟多達80%。而泄漏的數據中僅有1%是通過加密的。網絡
更爲迫切的是,量子技術快速發展引起的「量子霸權」也將帶來巨大的安全風險。據彭思翔介紹,量子計算機相較於傳統計算機的運算力,正如核武器之於常規武器。某些傳統計算機難以運算的問題,如大數分解和離散對數,使用量子計算機能夠輕易解決。大數分解和離散對數是目前互聯網通信安全中普遍使用的非對稱加密算法 RSA 和 ECC 的數學基礎,而谷歌在2018年3月已經研製出了72位的量子計算機。這意味着什麼呢?當這些商用量子計算機面世後,當前普遍基於 RSA 密碼的 Internet 的安全系統,將更加輕易地被量子計算機破解。數據代表,具備20484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對於4096比特 RSA 系統僅用4.8小時,量子計算的破解影響力可見一斑。框架
三重挑戰之下,新時代的數據安全保護無疑須要更全面的能力方案。論壇現場,彭思翔也介紹了騰訊雲打造的一款以數據爲中心的全流程保護方案——騰訊雲數盾,經過數據審計,隱私保護,威脅抵禦,量子加密等產品構建了一站式全流程的保護體系。測試
在合規要求方面,彭思翔認爲數據庫審計是重要基石。目前騰訊雲對數據庫操做進行監控及記錄,均知足在合規審計需求基礎上,可以及時發現數據訪問異常和風險,並輸出多級告警和詳盡報表,確保全部的數據操做可被追溯、審查。同時,加持 AI 能力的數據庫審計可以更加精準地發現問題,騰訊雲首創 AI 黑白雙引擎模型綜合判斷,自動適配用戶操做特色,檢出率和精準度都達到95%的業界高水平。大數據
針對隱私保護,彭思翔着重介紹了高級隱私保護技術。做爲企業級用戶經常使用的數據脫敏,數盾可實現一鍵智能脫敏,知足生產數據用於測試、開發、培訓和大數據分析場景中的數據脫敏需求。此外,騰訊雲數盾當前的匿名化處理、交互式差分隱私框架、PSI 算法擁有簡單易用,兼容性強、安全等級高等特色,可以知足企業在敏感數據使用/發佈場景裏的安全性要求。ui
值得關注的是,數據保護最重要基礎的手段是數據加密,目前騰訊雲數盾融合了多種加密解決方案,可以應對量子計算破解帶來的安全挑戰。預估量子計算出現後會嚴重影響非對稱加密算法的安全性,騰訊雲數盾還推出了抗量子加密,是基於散列的可以抵抗量子計算攻擊的加密算法。雲計算
此外,騰訊雲數盾也會將抗量子加密算法集成到其餘數據安全產品中,用戶可根據須要啓用抗量子加密算法,提高各種安全產品的安全可靠性。
彭思翔最後表示,飛速發展的科技互聯網時代,隨着 AI、量子計算等更前沿的技術成爲現實,打造安全的雲生態挑戰也就愈來愈大。當前,騰訊不只成立了包含七大專業實驗室的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還聯手多家企業成立雲安全服務聯盟,造成聯合做戰的能力,提供給用戶更加安全數據解決方案,持續構建更安全的雲端生態。
問答
JavaScript註釋是否存在安全風險?
相關閱讀
全景解析騰訊雲安全:從八大領域輸出全鏈路智慧安全能力
騰訊雲副總裁黎巍:「雲管端」協同引領智慧安全將來
騰訊安全平臺部專家研究員胡育輝:千億黑產背後的破局之道
此文已由做者受權騰訊雲+社區發佈,原文連接:https://cloud.tencent.com/dev...
歡迎你們前往騰訊雲+社區或關注雲加社區微信公衆號(QcloudCommunity),第一時間獲取更多海量技術實踐乾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