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文本傳輸協議(英文: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縮寫:HTTP)是一種用於分佈式、協做式和超媒體信息系統的應用層協議。HTTP是萬維網的數據通訊的基礎。html
HTTP的發展是由蒂姆·伯納斯-李於1989年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所發起。HTTP的標準制定由萬維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和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進行協調,最終發佈了一系列的RFC,其中最著名的是1999年6月公佈的 RFC 2616,定義了HTTP協議中現今普遍使用的一個版本——HTTP 1.1。瀏覽器
2014年12月,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的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Bis(httpbis)工做小組將HTTP/2標準提議遞交至IESG進行討論,於2015年2月17日被批准。 HTTP/2標準於2015年5月以RFC 7540正式發表,取代HTTP 1.1成爲HTTP的實現標準。服務器
HTTP是一個客戶端終端(用戶)和服務器端(網站)請求和應答的標準(TCP)。經過使用網頁瀏覽器、網絡爬蟲或者其它的工具,客戶端發起一個HTTP請求到服務器上指定端口(默認端口爲80)。咱們稱這個客戶端爲用戶代理程序(user agent)。應答的服務器上存儲着一些資源,好比HTML文件和圖像。咱們稱這個應答服務器爲源服務器(origin server)。在用戶代理和源服務器中間可能存在多個「中間層」,好比代理服務器、網關或者隧道(tunnel)。網絡
儘管TCP/IP協議是互聯網上最流行的應用,HTTP協議中,並無規定必須使用它或它支持的層。事實上,HTTP能夠在任何互聯網協議上,或其餘網絡上實現。HTTP假定其下層協議提供可靠的傳輸。所以,任何可以提供這種保證的協議均可以被其使用。所以也就是其在TCP/IP協議族使用TCP做爲其傳輸層。分佈式
一般,由HTTP客戶端發起一個請求,建立一個到服務器指定端口(默認是80端口)的TCP鏈接。HTTP服務器則在那個端口監聽客戶端的請求。一旦收到請求,服務器會向客戶端返回一個狀態,好比"HTTP/1.1 200 OK",以及返回的內容,如請求的文件、錯誤消息、或者其它信息。ide
HTTP協議定義Web客戶端如何從Web服務器請求Web頁面,以及服務器如何把Web頁面傳送給客戶端。HTTP協議採用了請求/響應模型。客戶端向服務器發送一個請求報文,請求報文包含請求的方法、URL、協議版本、請求頭部和請求數據。服務器以一個狀態行做爲響應,響應的內容包括協議的版本、成功或者錯誤代碼、服務器信息、響應頭部和響應數據。工具
如下是 HTTP 請求/響應的步驟:網站
\1. 客戶端鏈接到Web服務器 一個HTTP客戶端,一般是瀏覽器,與Web服務器的HTTP端口(默認爲80)創建一個TCP套接字鏈接。例如,www.luffycity.com。代理
\2. 發送HTTP請求 經過TCP套接字,客戶端向Web服務器發送一個文本的請求報文,一個請求報文由請求行、請求頭部、空行和請求數據4部分組成。server
\3. 服務器接受請求並返回HTTP響應 Web服務器解析請求,定位請求資源。服務器將資源複本寫到TCP套接字,由客戶端讀取。一個響應由狀態行、響應頭部、空行和響應數據4部分組成。
\4. 釋放鏈接TCP鏈接 若connection 模式爲close,則服務器主動關閉TCP鏈接,客戶端被動關閉鏈接,釋放TCP鏈接;若connection 模式爲keepalive,則該鏈接會保持一段時間,在該時間內能夠繼續接收請求;
\5. 客戶端瀏覽器解析HTML內容 客戶端瀏覽器首先解析狀態行,查看代表請求是否成功的狀態代碼。而後解析每個響應頭,響應頭告知如下爲若干字節的HTML文檔和文檔的字符集。客戶端瀏覽器讀取響應數據HTML,根據HTML的語法對其進行格式化,並在瀏覽器窗口中顯示。
例如:在瀏覽器地址欄鍵入URL,按下回車以後會經歷如下流程:
瀏覽器向 DNS 服務器請求解析該 URL 中的域名所對應的 IP 地址;
解析出 IP 地址後,根據該 IP 地址和默認端口 80,和服務器創建TCP鏈接;
瀏覽器發出讀取文件(URL 中域名後面部分對應的文件)的HTTP 請求,該請求報文做爲三次握手的第三個報文的數據發送給服務器;
服務器對瀏覽器請求做出響應,並把對應的 html 文本發送給瀏覽器;
釋放 TCP鏈接;
瀏覽器將該 html 文本並顯示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