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逼倉攻略之鄭商所版

新手入門編碼

逼倉是期貨交易所會員或客戶利用資金優點,經過控制期貨交易頭寸或壟斷可供交割的現貨商品,故意擡高或壓低期貨市場價格,超量持倉、交割,迫使對方違約或以不利的價格平倉以牟取暴利的行爲。根據操做手法不一樣,又可分爲「多逼空「和「空逼多」兩種方式。遊戲

空逼多:操縱市場者利用資金或實物優點,在期貨市場上大量賣出某種期貨合約,使其擁有的空頭持倉大大超過多方可以承接實物的能力。從而使期貨市場的價格急劇下跌,迫使投機多頭以低價位賣出持有的合約認賠出局,或出於資金實力不能接貨而受到違約罰款,從而牟取暴利。
  多逼空:在一些小品種的期貨交易中,當操縱市場者預期可供交割的現貨商品不足時,即憑藉資金優點在期貨市場創建足夠的多頭持倉以拉高期貨價格,同時大量收購和囤積可用於交割的實物,因而現貨市場的價格同時升高。這樣當合約臨近交割時,迫使空頭會員和客戶要麼以高價買回期貨合約認賠平倉出局;要麼以高價買入現貨進行實物交割,甚至因沒法交出實物而受到違約罰款,這樣多頭頭寸持有者便可從中牟取暴利。事件

賭場規矩入門

1、保證金制度方法

   1、 3個期間鄭商所各品種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標準見下表im

二、漲跌停板制度:新手

三、限倉制度數據

 

逼倉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異常

1、鄭州交易所2003年硬麥309事件:img

   隨着時間的推移,WT309合約雖然已經於9月22日退出咱們的交易屏幕,可是其影響卻餘猶未盡,彷彿就發生於昨日。其實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場面並不亞於金戈鐵馬,萬馬奔騰的叱吒拼殺的戰場。

    國內3家期貨交易所針對逼倉這種狀況的風險處理辦法在細節上有所不一樣,但總的原則是在出現同方向連續3個漲跌停板後,交易所將進行強制平倉。

1)事發前兆,管理層並不是沒有察覺

事件的發生不是沒有任何徵兆,早在7月18日,鄭州商品交易所就發出《關於小麥期貨交易風險提示的函》,函中寫到:鑑於WT309和WS309合約月份已臨近交割月份且持倉較大,但願全體會員提醒客戶注意控制好市場風險,引導客戶積極參與遠期合約月份的交易。當時的持倉爲255176手,單邊持倉高達 127588手,而當時的註冊倉單數量僅爲12526張,期貨價格爲1495元。從持倉狀況來看,WT309合約自進入六月份以來,持倉壓力就愈來愈明顯,持倉量基本維持在23萬到26萬手之間徘徊,其中增倉最多的是6月4日,日增倉量高達26938手。最高持倉量261546手在6月25日出現。主力多頭的操做依據主要是鄭商所小麥的庫容有限以及近年來小麥減產的大背景。然而隨着倉單數量的增長,現有交割庫已不知足套保者需求,交易所不得不增長交割庫,在6月27日增長中谷集團浙江糧油有限公司、浙江嘉善銀糧國家糧食儲備庫有限公司爲指定交割倉庫以來,至8月份共計增長8個指定交割庫,這樣爲倉單源源不斷的涌入提供了前提條件。

2)高企的期價→致使倉單激增→多頭棄盤

鄭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庫存週報,顯示硬冬白麥倉單數量

品種: 硬冬白麥 單位:張

日期 數量 本週增減 庫容剩餘

2003年06月20日 10734 431 14844

2003年07月04日 12210 666 9195

2003年07月11日 12757 547 8400

2003年07月18日 12526 -231 3085

2003年08月01日 11910 255 4400

2003年08月15日 17276 2365 7745

2003年08月22日 20476 3200 8597

2003年08月29日 22327 1715 7399

2003年09月05日 26924 4597 13742

2003年09月12日 28553 1629 17210

2003年09月19日 37450 8897 18315

從上表咱們能夠看出,鄭州商品交易所8月28日公佈倉單數量顯示,硬麥註冊倉單爲22327張,較上週增長1715張。從歷史數據上看,硬麥自進入8月份以來倉單數量開始大增,整個8月份共計增長倉單10417張。應該看到,小麥期貨價格的高企,是倉單大量註冊的原動力。WT309今年3月底至8月中旬,期價一直處於1450-1500區域震盪。在此階段,對新麥來講從收割完成,到入庫註冊成倉單來講,時間上能夠說是十分充裕。同時,新麥大量上市給小麥市場價格帶來必定的季節性利空影響。據瞭解,8月初以來,現貨普通小麥價格基本保持在0.99元至1.02元/公斤,中等小麥價格爲1.00-1.08元/ 公斤,優質小麥價格爲1.10-1.14元/公斤。硬麥收購併註冊成倉單的成本價格整體維持1.30元/公斤左右,期現基差高達到0.15-0.20元/ 公斤。俗話說"小麥不過度",然而在價差高達0.15-0.20元時,能夠想象套保利潤是十分豐厚。這一狀況大大刺激了糧食部門和現貨交易商參與期貨市場的積極性,形成了註冊倉單大量增長,從而爲多頭逼空失敗埋下伏筆,最終致使了多頭在WT309之上的棄盤。

WT309合約在連續長達15個交易日的跌停板中鄭商所出臺了三個《通知》,三個《通知》貫穿了整個309合約全過程,成爲WT309合約風波全程鐵的見證。

1)8月21日WT309合約在不容許開新倉的規定下,拉開了暴跌的序幕

8月21日,盤中硬麥309期價再次上攻1560前期高點,交易所爲了減小交易風險,當日中午發佈不容許硬麥309合約開新倉的規定,這樣給予多頭當頭一棒,下午期價即開始下跌,當天硬麥其他有合約均封於跌停板,硬麥309暴跌便從即日開始。

2)天膠事件學而即用,發揮的淋漓盡致--主力多頭利用交易規則漏洞進行投機性操做,在此暴露無疑,(8.25) 在進入第三個跌板後,宣佈進入異常狀況,但沒有執行強制減倉,只在第二天把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爲±2%,保證金比例維持30%不變。

事態發展到8月25日主力多頭的心態已經暴露無餘,是一個赤裸裸的想利用交易細則中的《風險控制管理辦法》的第十七條規定來進行減倉出局的想法,從而達到整體盈利的目的。第十七條規定中寫到:若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出現同方向單邊市,則交易所於第三個交易日收市後進行強行減倉,即交易所將當日的以漲跌停板報價申報的未成交平倉報單,以當日漲跌停板價與該合約盈利持倉按規定的方式和方法自動撮合成交。根據這一規定,若是主力多頭在8月25日將全部多單所有掛在跌停板價1447元進行平倉,那麼交易所將按照規定的減倉方式和方法將多頭的多頭頭寸平倉出局。從盤面上看,主力多頭的建倉成本基本在1440--1460 之間,雖然強行減倉虧損,可是考慮到已經實現虛盤盈利遠大於強減虧損,從而達到整體盈利的目的。然而,在連續三個跌停板以後,8月25日交易所出臺了鄭商發 [2003]68號(交易)《通知》,通知措施以下:8月25日收市後再也不執行強制減倉;同時交易所規定自8月26日起,WT309合約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爲±2%,保證金比例維持30%不變。多頭的逼倉夢至此化爲泡影。

3)連續7日跌停 鄭商所對硬麥309合約實行強行平倉

在連續7日跌停後,鄭商所對硬麥9月合約強行平倉。在8月28日鄭商發[2003]70號(強行平倉)《通知》中明確寫到:爲下降交割風險對市場的影響程度,按照交易規則第100條的規定,根據8月28日理事會決議,決定8月29日閉市後對WT309合約採起強行平倉措施。具體操做方法以下:平倉數量以投資者交易編碼爲單位計算,某投資者須要平倉的空頭持倉數量爲8月28日閉市後該投資者WT309合約的空頭總持倉量減去8月28日前該投資者持有的硬麥倉單數量、入庫量和在途發運量的總和。

在此文件的影響下,8月29日空頭自行平倉就有22528手,期貨轉現貨5686手,交易所強行平倉的單邊只有865手。到目前爲止,WT309合約自 21日到29日的7個交易日中,價格從1560高點一路跌至1332元。29日跌停板上的封單,仍高達49000餘手。到9月1日,硬麥WT309合約此時已是連續第八個交易日跌停,收盤1318元,全天僅成交4手,單邊持倉仍舊有44427手。同時在其帶動下,硬麥其他月份合約均大幅下跌。

4)爲化解WT309合約交割風險鄭商所召開第五屆臨時會議,肯定 "縮板"方式處理WT309合約

8 月30日,爲進一步化解WT309合約交割風險,經中國證監會期貨部提議,鄭州商品交易所召開了第五屆理事會臨時會議。會上提出"依法監管、顧全大局、平穩過渡、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基本思路。同時建議根據理事會決議對WT309合約的虛盤持倉實行強行平倉;聯繫糧食企業消化倉單;鼓勵運用期貨轉現貨方式;對接收WT309倉單進行抵押時提供優質服務;對於註銷倉單走現貨給予支持;天然人持空倉交割時需持增值稅發票,弄虛做假按有關法規處理等。

通過討論,會議最終決定, WT309合約進入交割月後,漲跌停板調整爲每日±1%;在最後交易日閉市後實行一次性配對交割。也就是鄭商所8月31發佈的鄭商發[2003]71號(價幅調整、配對交割)《通知》的主要內容,爲此WT309合約在進入交割月後以"縮板" 方式處理已成定局。

WT309最終以打破跌停,平穩謝幕而退出歷史舞臺

鄭商所結算部於9.19發佈《關於WT309合約交割的提示函》。通知函中寫到:各會員單位,根據8月30日理事會會議決定,WT309合約於2003年 9 月22日閉市後實行一次性交割。9月22日買賣雙方在交易時間都可在席位機上提出交割配對申請,根據《鄭州商品交易所交割細則》規定的配對原則,閉市後進行一次性交割配對;9月23日領取交割通知單,買賣雙方準備好倉單和交割貨款;9月24日上午9:00以前,買方須將所欠貨款劃入交易所帳戶,賣方須將《標準倉單持有憑證》交到交易所結算部。9月24日上午9:00開始在結算部辦理交割手續。至此WT309合約終於於9.22日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從而就面無愧色的成爲我國期貨史又一個"經典之做"被記入史冊,又一個典範的案例,爲期貨同仁們深思。

 

2、鄭州綠豆合約「1.18"事件震驚世界期貨界

     1999年1月18日,是個不年不節的星期一,但恐怕世界期貨史將會記下這一天。

     18日下午,鄭交所發佈《中鄭商交字(1999)第10號》文宣佈:「1999年1月18日閉市後,交易所對綠豆990三、990五、9907合約的全部持倉以當日結算價對衝平倉。」這意味着,這些合約的全部交易將在一晚上之間所有對衝爲零,並終止一切現貨交割。

    做爲公佈如此重大的決定,交易所竟未公佈具體的風險源和風險程度,而只是用一句「爲了進一步化解市場風險」而帶過;也未公佈參加理事會會議的成員、人數和表決結果。與證券市場的規範運做相比,期貨市場的管理顯得既缺少透明度又缺少規範性。

    鄭交所這一中盤毀局、交易銷零的作法,使場內衆多中小散戶損失慘重,作套期保值的空頭也將因不能交貨而蒙受損失。當天閉市後,全場先是絕望愕然,緊接着便被指責叫罵所淹沒了。

  期貨市場的參與者是相互對立的多方(預期價格看漲)和空方(預期價格看跌),交易所是非盈利性中介機構,由於它負責提供市場並監管市場。按照國際慣例,只有將自身利益置於市場以外,交易所的監管才能真正作到公平。但多年來,雖然中國的期貨交易所一直在調整本身在市場中的位置,卻一直沒有到位,這次事件即是一個極端的惡果。它終於把中國的期貨市場推到了何去何從的最後一個岔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通常中國媒體都不想沾期貨,也不敢沾。不是由於那裏的規則像迷宮同樣,它畢竟還能理出頭緒;主要是由於那裏的內幕太多,根本無從下手。多年來,中國的期貨領域就像現代社會中一個半封閉的部落,寄生在整個經濟社會的神經末端。外邊的人,不多光顧那裏,更少有人去過問那裏的是是非非;裏邊的人,也不多和外邊的社會過從交流,他們習慣了那裏的一切規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包括內幕和不公。

    但此次真的不一樣。當1月20日記者開始採訪後,許多業內人士,包括近年來避媒體唯恐不遠的期貨經紀公司都積極和記者接觸,要求曝光。大概是悲極,其言也真,他們說:「這在世界期貨史上都絕無僅有。中國的期貨市場歷來就不公平,但這一次作絕了。咱們但願中國的期貨市場發展,但若是必須在黑暗和失業中作出選擇,咱們寧可失業。」

 

    若是說市場目前籠罩了一片絕望情緒,一點也不過度。但虧損多少,已是次要的,作期貨的人都不那麼脆弱;人們最憤怒的是遊戲規則完全失去了平衡,而沒有平衡的遊戲規則,客戶從此將虧得更多,期貨市場也必然死路一條。市場已把矛頭徹底指向了制定遊戲規則的交易所。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