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請不要輕易在公司離職!(轉)

我是2014年畢業的。面試

畢業求職,覺得年輕,有的是任性資本,也有的是發展可能,結果頻繁跳槽,稍有不順就辭職。學習

畢業5年跳槽了24次。網站

最短一次,只作了半天。最長一次,也不過4個月。對象

但是,辭職一時爽,職業生涯成了火葬場。遊戲

到如今爲止,我已經30歲了,一無所成,再去求職,已經沒有公司要了。進程

今年年初,在各大招聘網站上發了幾十輪簡介,結果只有1個電話面試。資源

電話裏,HR問:「爲何你這些年跳槽這麼勤?」it

我說:「可能仍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崗位。」求職

人家一聽,委婉地掛掉了電話。再無迴音。簡歷

後來想求朋友介紹工做。

但由於本身太動盪,翻了一下電話薄,發現根本沒有人脈厲害、資源豐富的朋友。

作兼職,人家只要自帶技能、專業本領過硬的人,我?算了吧,這些年根本沒有靜下心好好學東西,根本找不到這樣的工做。

作體力活?服務行業?對不起,吃不了苦。

就這樣,我已在破舊的出租屋裏呆了幾個月,不知何去何從。

甚至有一度我想過求從前的領導與BOSS從新接納,申請一發出,「XX已經開啓了好友驗證,你還不是他朋友......」

年輕人不要輕易離職 心情感悟 工做 IT職場 好文分享 第1張

做爲一個自毀前程的人,我想以本身做爲反面案例,告訴全部對衝動的、天真的、任性的、對職場一無所知的、抱着粉色幻想的、惟我獨尊的90後幾條泣血建議。

但願大家每個人,都能好好看完,千萬不要像我,非要踏進這些坑。

第一條 動則離職真的死得快

若是你是一個90後,你必定要克服本身這個愚蠢的念頭:我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事實上,咱們的時間真的不多。

我聽一些HR說,如今來求職的人,哪怕90年生的,都會被排除在外,由於近30了,磨合成本高,對方要價也更高,不划算。

尤爲是女性,由於各類保護,企業動不得,辭不得,用人單位原本就慎重,職業年齡更短。

一旦過了25歲,在職場上就開始變得尷尬。

你去求職,別人會很是委婉地打聽你的婚戀狀況。而後就沒有而後了。

也就是說,咱們只有短短几年的黃金求職年齡。這段時間過去了,在職場上就再也不有年齡優點。

而頻繁辭職,你也很難學到一個行業的真本事。

以前我一個老闆說過,若是你想了解一個行業的精髓,必需要在這個行業呆上5年以上。

我5年是呆了5年,只不過在24個地方呆了5年。

這就致使我永遠在面試。

永遠在試用。

永遠在被拒絕。

能學到本事?怎麼可能!

我如今窘迫到連叫一份8塊錢的外賣,都能分紅兩頓吃。在淘寶買衣服,都只敢買30塊如下的,而且一穿就是一年。

說到淘寶,突然想起有外媒曾經問馬爸爸:「對當下年輕人頻繁辭職,你怎麼看。」

馬爸爸說了一番話,我以爲你們都該好好聽。

他說,不要頻繁辭職。

他第一份工做是作老師,並非本身真正熱愛的,但由於一個院長在他畢業時對他說:答應我,幹滿6年。

他信守承諾,作滿了6年纔開始創業。

而這6年裏,他慢慢發現教師這份工做的樂趣。

面對當下年輕人的辭職癮,他說:

「你要在心裏深處,給本身一個承諾,這份工做,我至少要作滿3年才走。」

「不少人啊,跳來跳去,這真的很差。」

「一般狀況下,20-30歲的年輕人,對本身的將來沒有方向,腦子裏有不少想法,以爲本身啥事都能作好,事實上啥事兒也作很差。」

「你要跟着一個好老闆,將一份工做,堅持作下去。」

「就專一於眼前,將你最擅長的事情作好。」

唉,我是真的到如今,才明白馬爸爸的話中真諦。

第二條 情緒必定要穩定

我最後悔的一次,是從一家新媒體公司辭職。

由於行業好,公司裏每一個人的收入都很高。

在那裏,我原本月薪都過萬了。

但也是由於矯情,以爲公司看不見個人鬱悶,老闆對我不信任,加上作錯了事,被記了一次小過,扣了100塊錢,一氣之下,又辭了職。

此後就再沒有找到那麼好的公司。

後來反思本身的失敗,發現情緒過於衝動,是我最大的致命傷。

我一直天真地覺得,在工做中受了氣,就是公司的錯,就是領導的錯,就是制度的錯。

但我沒想過,這些情緒的解決者,都不是別人,而應該是我本身。

我沒有想過去主動溝通。

更沒想過去積極解決。

而是任由情緒發酵,致使本身每天吹毛求疵,莫名其妙,心裏戲十足,愈來愈陷入「受害者心理」中,每天板着個臉,以爲全世界都欠了我同樣。

最終,老闆再大度,也忍無可忍了。

而我只有主動離職。

情緒穩定,是職場最基本的情商。

畢竟公司不是心理諮詢室。

不是育嬰室。

沒法負責個人鬱悶與煩躁,也不會360地伺候好個人喜怒哀樂。

全部情緒,我都必須學會本身處理。

咱們都是一個成年人。

一個成年人最大的標誌,就是自我負責。

這種自我負責,不只包括負責本身的前途、收入、發展、成長,還包括負責本身的情緒,沒有任何人有義務保護咱們的玻璃心。除了咱們本身。

第三條 必定要靠譜

所謂靠譜,就像咱們所熟知的那樣,「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

每個公司都有本身的運營機制。

但有一點,都是同樣的。那就是領導都但願能儘可能減小溝通成本,讓公司的合做都高效起來,順利起來,每一個環節都清楚而明朗。

因此交代給你的事情,必定要作到都有反饋,有覆盤,有總結,有改進方案。

我有一個同窗就是憑着這種勁頭,迅速得到了承認和加薪。

公司交給她一個項目,沒有說期限、彙報對象、績效指標。

但她在接到以後,迅速制定一個執行方案。

方案中,不只包括了達成目標、實操步驟、裂變方式和合做方,還包括了時間期限和利潤預算。

她的主管都驚了。

而在跟這個項目時,她天天晚上哪怕再累,都會仔細地彙報進程。

即便沒有完成,也將困難如實告訴領導,虛心請教他的幫助。

項目還沒有結束,連大BOSS都知道了她的存在,之後他在公司提及她來,都說:「那個很靠譜的姑娘!」

我倒是相反的。

老闆讓我作什麼,我作了,但歷來不說。

我覺得這是一種謙虛,但我不知道,在職場,你不能讓別人來猜,更不能讓領導來玩這個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遊戲。

你作了什麼,說出來。

你碰見了什麼困難,說出來。

我由於缺少這種認知,一直沒說。

這致使我碰見的80%的老闆,都以爲我是一個不努力、不幹活、而且沒有學習力、主動性、進取心的人。

而後我被誤解,又情緒波動。

一情緒波動,就辭職。

唉,一切都是我活該!

職場沒有捷徑。

若是有,也只有一條,那就是靠譜。也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

這不只會讓你迅速被看見,迅速成長。

還會讓你迅速得到承認。

第四條 要明白你如今的工做,就是你目前能力範圍內最好的選擇。

相信你幹一份工做前,也找了好久的工做,作了好久的選擇。

最終選擇了一個公司、企業或單位,由於這是你選擇範圍內最好的選擇。

既然是最好的,就要對得起這份「最好」。

不說用100%的精力與努力去作好,但至少要用80%的精力去投入。

我沒有,因此我崩了。

當初每進一家公司時,前三天我都會有新鮮感,到了後來,當工做開始進行高效運轉時,就開始以爲:天天都是這些枯燥無味的東西,真是好煩,好無聊。

慢慢地就在潛意識中開始找公司的茬。

下午茶沒有。

月獎金太少。

領導太嚴肅,不親切。

辦公室氛圍不歡脫。

績效考覈標準太嚴格。

爲何作錯事要罰錢,而不是用獎勵的方式去鼓勵我?

爲何我作得很差,領導不會用鼓勵的方式來和我說?

我是我的,有情緒的好嗎?爲何不伺候好我?爲何不來安慰我?解決個人問題?

而後就愈來愈不舒服。

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我忘了本身當初是如何投了幾十次簡歷,才獲得兩個面試的。

也忘了本身當初爲了找這份工做,是如何求領導:「我不要工資,我就想在這裏學點東西。」

更忘了本身當初收到OFFER時,是如何興奮得發朋友圈的。

我以本身的龜毛、任性、懶惰、狹隘,一次又一次毀了我本身最好的選擇。

並且是主動毀掉的。

由於我又辭職了。

並且辭職的時候我一身輕鬆。

我覺得,我又擺脫了一個破公司,但我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個人不理智下,個人選擇慢慢變得一個不如一個。

最好的工做,是那家新媒體公司。

其次,是一家旅行公司。

再次,是一家作漫畫的公司。

其餘的,給個人月薪都沒超過4K,並且公司愈來愈小,愈來愈雜,愈來愈亂。

第五條 不要處處樹敵

尤爲不要用你的小性子,與你本該好好學習、合做的對象樹敵。

我幹過最傻的一件事,就是在朋友圈吐槽老闆。

固然不是直接罵。而是指桑罵槐,說某些人如何如何很差,如何如何格局小。

結果固然被老闆知道了。

這就成了我被辭退的一個導火索。

還有一次,在吃飯時,我和一個同事興奮地八卦,說東說西,沒想到幾天後,這些話全傳到被八卦的同事和領導耳朵裏了。

可想而知,當即在公司樹了一羣敵人。

真的,不要搞小圈子文化。

不要亂髮牢騷,亂髮泄。

不要在背後說人壞話,同事的,領導的。全部這些壞話,最終都會被對方聽到。

與人爲善,永遠不會錯。

當時我罵完領導和公司後,也不以爲有什麼了不得的,「我有情緒,還不能發泄啊!開除就開除唄!」

我覺得,天下這麼大,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因而又拍屁股走人。結果,由於本身的情商太低,致使到如今,都沒有從24個公司結交到一個朋友。

直到如今我才明白——

得罪的人越多,你的路會愈來愈窄。

幫助的人越多,你的路會愈來愈寬。

其實爲人處世,無非就是細節上注意。

凡事讓一步,好事多作一點,惡言惡語忍一忍,傷害他人的行爲再小,也不要去作。

尤爲是那些可能對你成長有益的、晉升有益的人,不要得罪。

這不只是處世原則。

而是,當你在內心生了芥蒂,你就很難從他身上真正學到東西。

對了,分手見人品,離職也見人品。

離職時,作好一切交接工做,越細心越好。

另外就是注意,要和對你有恩的、對你幫助極大的領導與同事打個招呼,告個別。

不要嫌麻煩,這一步,你必定要作到。

我離開的24個用人單位裏,最後只有那些我當初好好告別的領導沒有拉黑我。

最後一條 感恩

我知道如今的90後很是不在意這個。

以爲公司讓我住五星級酒店、坐飛機、出國旅行、用心培養我,都是一種本分。

但問題是,公司也是須要成本的呀。

這些成本,他們本來也能夠不用爲你支付的呀。花在了你身上,他們固然會但願有所回報。

你回報不了業績,也回報不了好言好語,讓領導怎麼想。

人心都是肉長的。

機會給誰不是給。

爲何非要給一個白眼狼?

你的態度太理所應當,領導就會想:這種人跟農夫的蛇同樣,這種人對她再好也枉然,太心寒,算了。

因而就這樣,你會錯過一個個的機會,也會錯過一次次的福利。

我作得很是很差的地方也有這個。

以前有一個老闆很是看中我,帶我去參加各類會議、行業大咖會面、發佈會、明星合做,全程五星級服務,而後還帶我出過國去作交流。

但我一直沒有說過一次謝。

甚至還在心底想,這不是你應該作的嗎?

結果在離職時,老闆就說:「你是我見過最冷的人。」

我能說什麼呢?

得到這樣的評價,都是我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而真正在職場風生水起的人,都是極少數心裏充滿感恩意識的人。

他們永遠都明白,擁有就是得。

超過了本分的得到,就是恩。

因而會感恩這一切,並用加倍的工做來回報。

因此我想告訴你的最後一條就是,正由於其餘人不感恩,你作到了,就很是加分,甚至變得很是出衆。

每一個人都是須要工做的。

不工做,會閒出毛病來,還會蠶食咱們的但願和意志,你不只會成爲庸人,還會成爲一個廢人。

但既然都要工做,那就努力成爲一個合格的職場人。

不要像我同樣,由於矯情、任性、冷漠、不靠譜、無定性,把一條一條的前路,慢慢變成一條一條的絕路。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