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知道Redis是基於內存的key-value數據庫,由於系統的內存大小有限,因此咱們在使用Redis的時候能夠配置Redis能使用的最大的內存大小。java
經過在Redis安裝目錄下面的redis.conf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配置設置內存大小node
//設置Redis最大佔用內存大小爲100M
maxmemory 100mb
複製代碼
redis的配置文件不必定使用的是安裝目錄下面的redis.conf文件,啓動redis服務的時候是能夠傳一個參數指定redis的配置文件的redis
Redis支持運行時經過命令動態修改內存大小算法
//設置Redis最大佔用內存大小爲100M
127.0.0.1:6379> config set maxmemory 100mb
//獲取設置的Redis能使用的最大內存大小
127.0.0.1:6379> config get maxmemory
複製代碼
若是不設置最大內存大小或者設置最大內存大小爲0,在64位操做系統下不限制內存大小,在32位操做系統下最多使用3GB內存數據庫
既然能夠設置Redis最大佔用內存大小,那麼配置的內存就有用完的時候。那在內存用完的時候,還繼續往Redis裏面添加數據不就沒內存可用了嗎?segmentfault
實際上Redis定義了幾種策略用來處理這種狀況:緩存
noeviction(默認策略):對於寫請求再也不提供服務,直接返回錯誤(DEL請求和部分特殊請求除外)bash
allkeys-lru:從全部key中使用LRU算法進行淘汰dom
volatile-lru:從設置了過時時間的key中使用LRU算法進行淘汰學習
allkeys-random:從全部key中隨機淘汰數據
volatile-random:從設置了過時時間的key中隨機淘汰
volatile-ttl:在設置了過時時間的key中,根據key的過時時間進行淘汰,越早過時的越優先被淘汰
當使用volatile-lru、volatile-random、volatile-ttl這三種策略時,若是沒有key能夠被淘汰,則和noeviction同樣返回錯誤
獲取當前內存淘汰策略:
127.0.0.1:6379> config get maxmemory-policy
複製代碼
經過配置文件設置淘汰策略(修改redis.conf文件):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ru
複製代碼
經過命令修改淘汰策略:
127.0.0.1:6379> config set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ru
複製代碼
上面說到了Redis可以使用最大內存使用完了,是可使用LRU算法進行內存淘汰的,那麼什麼是LRU算法呢?
LRU(Least Recently Used),即最近最少使用,是一種緩存置換算法。在使用內存做爲緩存的時候,緩存的大小通常是固定的。當緩存被佔滿,這個時候繼續往緩存裏面添加數據,就須要淘汰一部分老的數據,釋放內存空間用來存儲新的數據。這個時候就可使用LRU算法了。其核心思想是:若是一個數據在最近一段時間沒有被用到,那麼未來被使用到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就能夠被淘汰掉。
public class LRUCache<k, v> {
//容量
private int capacity;
//當前有多少節點的統計
private int count;
//緩存節點
private Map<k, Node<k, v>> nodeMap;
private Node<k, v> head;
private Node<k, v> tail;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if (capacity < 1)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valueOf(capacity));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this.nodeMap = new HashMap<>();
//初始化頭節點和尾節點,利用哨兵模式減小判斷頭結點和尾節點爲空的代碼
Node headNode = new Node(null, null);
Node tailNode = new Node(null, null);
headNode.next = tailNode;
tailNode.pre = headNode;
this.head = headNode;
this.tail = tailNode;
}
public void put(k key, v value) {
Node<k, v> node = nodeMap.get(key);
if (node == null) {
if (count >= capacity) {
//先移除一個節點
removeNode();
}
node = new Node<>(key, value);
//添加節點
addNode(node);
} else {
//移動節點到頭節點
moveNodeToHead(node);
}
}
public Node<k, v> get(k key) {
Node<k, v> node = nodeMap.get(key);
if (node != null) {
moveNodeToHead(node);
}
return node;
}
private void removeNode() {
Node node = tail.pre;
//從鏈表裏面移除
removeFromList(node);
nodeMap.remove(node.key);
count--;
}
private void removeFromList(Node<k, v> node) {
Node pre = node.pre;
Node next = node.next;
pre.next = next;
next.pre = pre;
node.next = null;
node.pre = null;
}
private void addNode(Node<k, v> node) {
//添加節點到頭部
addToHead(node);
nodeMap.put(node.key, node);
count++;
}
private void addToHead(Node<k, v> node) {
Node next = head.next;
next.pre = node;
node.next = next;
node.pre = head;
head.next = node;
}
public void moveNodeToHead(Node<k, v> node) {
//從鏈表裏面移除
removeFromList(node);
//添加節點到頭部
addToHead(node);
}
class Node<k, v> {
k key;
v value;
Node pre;
Node next;
public Node(k key, v value) {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
}
}
複製代碼
上面這段代碼實現了一個簡單的LUR算法,代碼很簡單,也加了註釋,仔細看一下很容易就看懂。
Redis使用的是近似LRU算法,它跟常規的LRU算法還不太同樣。近似LRU算法經過隨機採樣法淘汰數據,每次隨機出5(默認)個key,從裏面淘汰掉最近最少使用的key。
能夠經過maxmemory-samples參數修改採樣數量: 例:maxmemory-samples 10 maxmenory-samples配置的越大,淘汰的結果越接近於嚴格的LRU算法
Redis爲了實現近似LRU算法,給每一個key增長了一個額外增長了一個24bit的字段,用來存儲該key最後一次被訪問的時間。
Redis3.0對近似LRU算法進行了一些優化。新算法會維護一個候選池(大小爲16),池中的數據根據訪問時間進行排序,第一次隨機選取的key都會放入池中,隨後每次隨機選取的key只有在訪問時間小於池中最小的時間纔會放入池中,直到候選池被放滿。當放滿後,若是有新的key須要放入,則將池中最後訪問時間最大(最近被訪問)的移除。
當須要淘汰的時候,則直接從池中選取最近訪問時間最小(最久沒被訪問)的key淘汰掉就行。
咱們能夠經過一個實驗對比各LRU算法的準確率,先往Redis裏面添加必定數量的數據n,使Redis可用內存用完,再往Redis裏面添加n/2的新數據,這個時候就須要淘汰掉一部分的數據,若是按照嚴格的LRU算法,應該淘汰掉的是最早加入的n/2的數據。 生成以下各LRU算法的對比圖(圖片來源):
你能夠看到圖中有三種不一樣顏色的點:咱們能看到Redis3.0採樣數是10生成的圖最接近於嚴格的LRU。而一樣使用5個採樣數,Redis3.0也要優於Redis2.8。
LFU算法是Redis4.0裏面新加的一種淘汰策略。它的全稱是Least Frequently Used,它的核心思想是根據key的最近被訪問的頻率進行淘汰,不多被訪問的優先被淘汰,被訪問的多的則被留下來。
LFU算法能更好的表示一個key被訪問的熱度。假如你使用的是LRU算法,一個key好久沒有被訪問到,只剛剛是偶爾被訪問了一次,那麼它就被認爲是熱點數據,不會被淘汰,而有些key未來是頗有可能被訪問到的則被淘汰了。若是使用LFU算法則不會出現這種狀況,由於使用一次並不會使一個key成爲熱點數據。
LFU一共有兩種策略:
設置使用這兩種淘汰策略跟前面講的同樣,不過要注意的一點是這兩週策略只能在Redis4.0及以上設置,若是在Redis4.0如下設置會報錯
最後留一個小問題,可能有的人注意到了,我在文中並無解釋爲何Redis使用近似LRU算法而不使用準確的LRU算法,能夠在評論區給出你的答案,你們一塊兒討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