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團隊如何高效應對快速擴張的公司的需求 —— 阿里雲MVP趙瑋主題分享

上一篇提到,做爲數據分析的從業者,在這個公司發展過程中,給他們的建議。微信

根據提到BI同窗兩個層次:ui

第一:咱們會接受業務方哪些需求幫他實現需求;阿里雲

第二:我但願咱們這邊團隊有更多的主動性;spa

給你們舉兩個例子,咱們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會把一些成型的東西沉澱下來。excel

 

第一個例子:節假日

當時公司的商戶有必定規模以後碰到的第一個節假日,對象

節假日的時候交易會有必定的降低,這是很正常的。支付寶

由於線下支付的場景,有些人假期的時候在家裏。開發

有一些這種商圈,上班期間,有不少這種白領用餐,放假了,有一些人節假日出國旅遊了等等。get

可是節假日回來以後,數據分析

  • 何時個人商戶的交易恢復到原先的水準算是正常?
  • 何時沒有恢復過去,就須要警戒?

第一次碰到節假日的時候,咱們缺少一個標準線

因此當時就是等,第一天沒有恢復,次日第三天又沒有恢復,開始擔憂。

並且看到一個很奇怪的數據,活躍商戶數已經恢復恢復到了節前的水平,可是交易卻沒有跟着回到節前水平。

這說明什麼問題?

說明個人戶均筆數降低,戶均筆數沒有恢復到節前水平

 

戶均筆數這個值,表徵了不少東西

1. 它表徵了一個城市,線下移動支付這個行業的熱度;

兩個城市,它的經濟發展情況相似,可是一個城市對線下線下移動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那麼它的戶均筆數可能會更高;

2. 戶均筆數也可能表徵了一個城市的商戶結構;

好比說兩個城市,交易水平相似,他們對於移動支付的接受水平也相似

但是咱們BD去開拓商戶的時候,商戶結構不同,好比一個城市的商戶1個月能達到三千筆的商戶佔比50%,

另一個城市一個月可以達到三千筆的商戶佔比30%,那麼必定是第一個城市,他的戶均交易筆數更高

 

戶均交易筆數還能夠受什麼的影響?

1. 支付源頭的活動影響

你們說微信跟支付寶,他們在大力的推動本身的移動支付的過程當中,會提供一些力度很大的活動,這個時候消費者受到刺激。

戶均筆數會增加不少,可是這裏面可能有刷單的狀況。

2. 競爭對手對咱們影響

爲何競品會影響咱們的戶均交易筆數?

我以前去拜訪商戶的時候,看到這樣的狀況,我看到一個商戶,

它的不是很長的桌子上放着四個牌子,商戶多是一個據交易狀況很是好的商戶。可是今天消費者去掃碼的時候,他也許直接取決於他喜歡的一個顏色去掃碼,

那麼你的這個機率就是100%變成25%了,因此這個時候你的商戶戶均交易水平會降低。

 

這其實也是咱們當時最擔憂的一個狀況

由於正常來說,一個城市行業的熱度,一個城市商戶比例結構,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而那個時間用沒有支付通道的活動,而且支付通道的活動的影響是上升不會降低,因此最擔憂的事情說是否是在這期間,競爭對手針對咱們產品作了一個掃蕩。

 

這事情以前是發生過的,當時咱們被掃蕩的時候,是在咱們某一個城市的某幾個特定區域,競爭對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掃蕩,

而且只針對了兩個行業,一個是水果行業,一個是便利的超市行業。

當時很是明顯的數據特徵,就是這個城市的這幾個區域的這些行業商戶流失率忽然飆高,後來咱們發現是競爭對手在有針對性的打。

 

但是當時咱們把數據拆下來看的時候,並無發現這種集中性特徵。

好比說在某個城市有很高的優質商戶流失,或者在某個行業,沒有發現任何集中性特徵。

這個狀況,讓咱們以爲可能不是競爭對手的問題,由於沒有人有精力打理的全量商戶,競爭對手去掃蕩的時候,必定是有針對性的。

 

咱們平常考慮的一些常規因素都沒法解釋這個緣由

 

因此當時有一點陷入困境,而後到第五天的時候,仍然沒有恢復。

後來有個契機是什麼呢,我有個朋友五一假期的時候出國玩,但有時候你們會多請幾天假期搓成一個小假,而後到國外去玩。

當時第五天的時候,他正好回上海,我忽然在想有多少人是像他同樣?由於他在五一假期結束以後的這幾天在國外,因此沒有貢獻線下移動支付的交易量。

若是這樣的人不少的話,會不會是我交易遲遲沒有到原來水準的一個緣由,這實際上是咱們的一個盲區

 

咱們針對提供服的對象是商戶,咱們不多關注消費者,不多關注C端,咱們去拉了消費者的數據來看:

果真是消費者的人數的恢復,其實比商家要慢半拍。

最後咱們看到的時間節奏是這樣:通常清明/端午/五一這樣的假期,商戶的恢復速度是在節後回來3天,消費者恢復速度是商戶的2倍,會在第6天,因此在第6天的時候交易也會對應到節前的水平。

 

那麼,這個就是發現數據的問題,而後去找緣由,最後定位一個結論以後,咱們會把這個設成一個常規的事情。

 

在這樣的時間節奏範圍內,我都認爲是正常,這是關於節假日的其中的一個例子。

 

關於節假日很是多的東西,在節前商戶的提現,提現的次數,提現的金額,會跟平時有不同的模式。

在節假日期間,商戶的交易會有不同的特徵,節假日結束以後,商戶的交易恢復,有它固定遵循的一個模式。

甚至在交易恢復以後的2到3周,還會出現由於節假日致使的一些商戶特定行爲,會引起一些數據異常。

 

全部這些東西總結起來,做爲一套節假日期間商戶交易行爲的一個專項,咱們會把它沉澱到報表裏面

相似這樣的專題有不少,除了咱們平時的一些平常管理的數據,而後會出現各類各樣的專題。

再有新的人進來的時候,咱們會把這一套數據的東西推給他。

這個時候,其實就是把咱們以往的一些最佳實踐,經過數據產品的方式反灌給這些新加入團隊的人

這是一個分析的舉例

 

 

第二個例子,也是跟這個快速擴張相關的。

咱們在提供一個報表的時候,其實有兩個層次東西:

1.第一個是我提供什麼內容給你,提供的內容後面蘊含的是個人最佳實踐,是個人方法論;

2.第二個是我用使用什麼方式提供數據給你;

在咱們今天的直營渠道下,有18個分公司,大概700多人的銷售團隊。

我記得在還只有8個分公司的時候,

那個時候沒有引入阿里雲QuickBI產品,當時公司報表的研發主要是技術團隊來作,你們必定知道,若是技術團隊的去作這些事情,響應週期是比較長的。

要從需求的溝通,到開發的實現。

可是,技術團隊在作研發的時候,業務部門是沒法等的,

當時常常出現一個場景,是技術部門在幫咱們實現報表,而後業務部門在沒有拿到正式的數據產品以前,先本身用excel作手工報表。

我去參加銷售管理的週會,很痛苦。內容很是多,我隨便放了幾個,好比說每個分公司,他可能會看很是多的數據

  • 個人新增商戶這一週怎麼樣
  • 個人高價值商戶有無流失
  • 個人這個公司下面團隊怎麼樣,商圈團隊怎麼樣
  • 哪些銷售人員的表現不佳等等

    一個Excel有很是多的tab,每一個tab的報表都特別長。

    他們要把公司的數據都放進去,而後我就聽到每一個分公司的老大會挨個的分析本身城市的狀況,我就須要在一堆報表裏面去找他說的數據,在一個海量的數據報表裏面,涉及到的報表裏面一條一條的去找,如今是8個分公司,若是公司更多,我就要瘋掉了。

    後來,我會給每個新進來的人,給它賦予它本身城市的權限,也就說他進來看到的是本身城市公司的數據,不會被其餘的數據打擾。

    因此我來講,咱們認爲提供的內容是一個方面,這方面提供的方式也很重要,提供數據的方式,這裏面很重要的一點,

    就是要有相關的人看到本身相關的全部數據,可是不要看到跟本身不想出去,也不要看到不相關的數據

  • 下一篇將詳細講述,收錢吧快速發展狀況下,BI團隊如何結合阿里雲QuickBI解決「成長的煩惱」

  • 下一篇將詳細講述,收錢吧快速發展狀況下,BI團隊如何結合阿里雲QuickBI解決「成長的煩惱」

  • 文章連接:http://click.aliyun.com/m/26231/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