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幸詩家幸」,又作「國家不幸詩家幸」:國家遭遇風霜,飄搖不定,詩人才會有素材,並且感情纔會激昂亢奮,詩歌是激情的產物,若是一直是安定的生活,詩興是會被磨淺的,必須是極度的憤怒,極端的情感,纔會有極好的詩詞。這此謂:國家不幸詩家幸。ide
3月就寫了這篇,到如今才發出來,掂量了好久,仍是說點不少人不但願我說的吧,也許是公司、也許出版社、也許我本身,但願個人真誠不會傷害任何人。spa
爲何如今有很多人知道我?由於我很能寫。orm
爲何能寫就有不少人知道?由於寫的人少。ci
爲何寫博客的產品經理少?由於兩個緣由。博客
第一,沒空寫。產品
一流的產品經理必定老是忙於手頭的產品,考慮規劃、和各個部門溝通、作需求、跟進項目……哪有空寫這些「亂七八糟」的,好比我仰慕&同爲80後的李明遠、馬佔凱們,這還都只是輔佐式而不是領頭式的產品經理。真正的忙到沒空寫實際上是一種能力。it
第二,不能寫。io
一流的產品經理作的事情,每每很前瞻、很商業、很戰略,一寫出來就泄露商業機密了。回顧本身以前幾年的工做,經常是作一些具體的需求、項目工做,都是「怎麼作」的層面,寫出來與同行探討無傷大雅,因此沒體會到。而我最近的屢次「失敗」反而讓我有了深深的體會,「作不作」的層面上,只能噤聲。ast
因此,二流的產品經理才常常寫各類產品、業界的評論,有時候看他們寫的分析,不能說是錯誤百出,至少也是管中窺豹,而三流的產品經理,才能蛋疼的有空寫書。若是你以爲我已經很NB了,那不妨假設一下一流的產品經理能給世界帶來多大的變化!這纔是我「欣慰」的地方。class
從去年5月份開始到今年4月新書上市,我寫的、畫的任何PPT、Word、Visio、MindMap……最終都沒能成爲用戶能用的產品,但我又有什麼辦法,我惟一能控制的產品就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本書!而冥冥之中似有定數,我從去年8月正式開始寫書,每次當我感受時間不夠的時候,就總有「好消息」傳來:
7月,公司拆分,產品暫停發展……
8、9、10、11月,產品方向一次又一次的調整……
12月,產品團隊解散,抽調進一個創新項目組……
1、2月,新項目方向不斷改變……
3月,新項目組解散……
期間,我經歷過和一羣總監討論方向,熱火朝天;經歷過晚上和同事被VP叫出去喝咖啡,而後調整打法;經歷過週末你們去打高爾夫,結果變成批鬥會;經歷過有求於人,帶着本本作到別人旁邊等他有空……但惋惜的是,這期間我最想寫的,反而是不方便寫的,或者說只能寫給本身看,不能把一些細節和你們分享。
就像我在《攻山頭的故事》裏說:
一支看上去人不少的部隊,其實是10支集合在一塊兒的游擊隊,進攻以前,領頭的發現依然是沒時間探路,沒時間研究,心想幹脆不探路了,老子當年作游擊隊的時候拼的就是RP,因而召集全部兄弟開了個統一思想的會議,言明攻下這個山頭的高尚動機與社會價值。而後,10個隊長帶着兄弟們高喊着「爲了***,衝啊」,從四面八方涌向山頭,10支敢死隊也許死了8、9支,但只要有1、2支衝上去,就勝利了。
而個人小分隊,已經死了不少次。
這種打法,對公司,我承認,甚至要好於患得患失的打發,對我的,呵呵,就要看各人以何種心態面對了。我本身是愈來愈理解這種變化,真的挺好,原來作產品很開心,但那只是在已經攻下來的山頭上種種菜,而到了組織敢派你去攻山頭的時候,必然又是一番滋味。好在我多年前就悟到:我能作的就是,作好手頭的事情,確保「就算這事兒對公司來講又黃了,我也要經過作事有所收穫」。這種經歷,正好給了我更多的素材去思考、去記錄、去整理,還有由於不多加班而帶來的大量業餘時間……
江山不幸詩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