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中國互聯網支付市場呈現快速增加態勢。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2012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整年交易額達38039億元,較2011年增加 了78.4%.中國銀聯的統計數據也顯示,2012年僅銀聯體系網上支付交易額就達8059.6億元,較2011年的2908.7億元實現了更大幅度的增 長。隨着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的持續擴大,電子商務普及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支付產品不斷完善,安全性和便捷性不斷增強,已有愈來愈多的我的用戶和不 同領域的商戶機構接受互聯網支付。在此背景下,將來幾年中國互聯網支付市場發展將呈現如下特徵。
網上支付市場規模將加速擴大。
中國電子商務產業在2013年乃至較長時間內仍具備較好的宏觀經濟和政策環境支撐。「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的方針,根據工業和信息化 部制定的《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預計到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將翻兩番,突破18萬億元。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極大地促進網上支付市場規模的 激增,能夠預見,隨着政府的積極推進、企業網上支付需求的提高、用戶支付習慣的逐步造成,中國互聯網支付市場在2013年及後續兩年中,將繼續加速增加。 易觀國際預測,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至少達到6.4萬億元,2015年則將達到13.9萬億元。
競爭加重使網上支付行業集中度提高。
2013年1月,人民銀行下發第六批共26張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得到支付業務許可證的非金融機構累計達223家,其中78傢俱有互聯網支付業 務資格。一時間,互聯網支付市場迎來「百花齊放」之態。但上述支付機構的正式「準生」,短期內不會對市場格局造成較大影響。在市場進入者增多、生存競爭 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品牌影響力、市場規模和優點較強者,將會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佔比,行業集中度將有進一步提高。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2012年排名前三 位、前五位、前七位機構的網上支付市場份額合計爲79.4%、91.6%和98.3%,較2011年分別提升了1.四、1.6和0.3個百分點。這說明, 新進入者面臨的競爭壓力將會愈來愈大。力爭從局部領域和特點業務中尋找突破,多是新進入者的發展契機。
網上支付用戶覆蓋走向普及。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截至2012年末,中國網民總數5.64億人,互聯網普及度42.1%;網絡購物人羣達2.42億,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2.21億人,與2011年相比增加32.3%.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將來網上支付用戶和市場增加空間巨大。以網上銀行爲例,2009年我國網上支付用戶在全國網民的滲透率爲20.9%,2012年 則超過39%,而隨着網上支付產品的不斷升級,尤爲是無需專門申請開通網銀的無卡支付方式的日益普及,互聯網支付的門檻將大幅度下降,加之各種互聯網支付 應用的日益豐富與完善,預計將來我國互聯網支付的滲透率將進一步大幅提高。
電商平臺化、綜合化使第三方網上支付服務機構發展重點轉移。
近年來B2C電商市場集中趨勢明顯,電商平臺化、綜合化亦成爲市場大趨勢,垂直類電商生長空間受到明顯擠壓。這給互聯網支付行業將帶來深入影響,互聯 網支付機構對平臺類綜合性電商的爭奪也將更加激烈甚至慘烈。隨着京東商城收購網銀在線,蘇寧易購成立易付寶,加之天貓與支付寶、QQ網購與財付通的「一家 人」關係,B2C電商四強均已造成「商戶+支付平臺」的內部聯盟。而一些實力較弱的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在這種聯盟的嚴重擠壓下,或無奈將價格降至無利可 圖,或只好選擇直接退出。
由此預見,沒有自有商戶平臺的獨立支付服務機構將來可能將把重點更多地放在發展行業商戶,具備特殊門檻、不易被綜合性電商吞併的垂直類B2C電商,傳 統依靠線下銷售企業的自建線上商城,以及區域性的新興平臺類電商等,以此來得到更多發展空間。其中,行業商戶將成爲網上支付服務機構爭奪熱點。相對B2C 網購商戶,行業商戶對支付服務的綜合性要求高,個性化要求多,具備較高的准入門檻、較好的收益空間,市場拓展亦處於初期,由此將成爲支付服務機構爭相發力 的新藍海。
跨境網上支付市場出現新機遇。
隨着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消費者已再也不知足於國內網購,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外市場,跨境網上支付由此風生水起,市場規模急速擴張。國家外匯管理局也下發 文件,決定在上海、北京、重慶、浙江、深圳等地區先行試點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此項政策出臺將有力促進跨境網上支付業務的加速發展。其實, 早在監管政策明朗以前,主要非金融支付機構都在尋求「曲線突破」,相關業務準備已有必定基礎。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海外代 購市場交易規模達483億元,較2011年漲幅82.2%.快速發展的海外網購無疑將爲境內網上支付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無卡支付方式漸成互聯網支付主流。
從2010年開始,中國銀聯、支付寶等支付服務機構,以及工行、建行、郵儲等銀行相繼推出無卡支付。無卡支付不須要持卡人專門前往銀行櫃檯申辦和開通 網上銀行,直接在網頁輸入卡號、有效期、短信驗證碼、密碼等認證信息後,便可迅速完成支付。相對網銀支付,無卡支付產品的支付速度更快,流程更簡化,支付 成功率更高,於是受到用戶和商戶的普遍歡迎。無卡支付方式不只普遍應用於網購、繳費等領域,也開始應用於代收、代付、訂購等非面對面交易領域。根據 CNNIC發佈的《2012年中國網絡支付安全情況報告》,目前國內網上支付用戶中無卡支付的滲透率已達40.4%.同時,無卡支付的升級產品層出不窮, 綁定支付、信用卡分期等基於無卡支付的特點支付產品也紛紛出現。
商業銀行開始發力互聯網收單。
在互聯網支付市場,非金融支付機構的興起並佔據主導地位,對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傳統緊密關係產生「疏離化」影響,非金融支付機構經過綜合支付服務掌握了企業經營信息,有些藉此開展了企業貸款和我的信用支付業務。
上述「脫媒」狀況對銀行經營形成不利影響。同時,在利率市場化趨勢下,商業銀行須要開拓更多的中間業務收入來源。
在此背景下,隨着電子商務市場的逐漸成熟,商業銀行將逐漸重視和積極介入互聯網收單市場。目前主要全國性銀行都已接入了中國銀聯聯合商業銀行共同推出 的「銀聯在線支付」,並開始依託「銀聯網上跨行收單平臺」和「銀聯在線支付」產品開展互聯網收單業務。利用銀聯綜合性、開放性的網上跨行收單平臺,商業銀 行發力互聯網收單市場,將有利於引導整個市場的規範、健康發展。
網上支付產品日益多元化。
在互聯網支付市場,爲了方便持卡人使用,不斷優化用戶體驗、完善和創新網上支付產品已成爲支付服務機構的不二選擇。近兩年來,支付服務機構不斷推出各 類支付產品和解決方案,產品類型日漸多樣,應用領域覆蓋普遍,涵蓋了境內外網上購物、便民繳費充值、商旅影視票務訂購、信用卡還款、網上轉帳、教育繳費、 交通罰款繳納、基金和理財產品申購、旅遊和保險產品購買、慈善捐款、B2B對公支付、企業代收代付、資金歸集等,爲社會提供了高效的資金運轉和方便、快捷 的支付服務。多元化網上支付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與推廣普及,將很快把互聯網支付的普適性提高至線下刷卡的水平。
惡性價格戰有望獲得遏制。
近年來,非金融支付機構間以「跑馬圈地」爲首要目標的非理性價格戰愈演愈烈,收單價格一降再降,以至手續費收入不足以彌補收單成本,須要經過非正當手 段獲益。價格戰已經致使網購、航空、電信充值和遊戲等傳統互聯網收單市場無利可圖。惡性價格競爭破壞了市場秩序,致使業務經營和產業發展不可持續,也間接 損害了商戶和用戶的利益,損害了髮卡銀行的正當收益。隨着商業銀行對互聯網支付市場的重視和參與,特別是對行內支付通道和價格增強管理,同時,隨着銀聯卡 互聯網收單市場聯合建設機制逐步造成,以及主要非金融支付機構逐漸由單純追求市場規模向市場規模和利潤兩個維度並重轉變,互聯網支付市場的無序價格戰有望 獲得初步遏制。
網上支付市場監管將不斷增強。
截至2013年4月,78張互聯網業務支付牌照的發放,標誌着互聯網支付市場的政府監管由籠統的市場監控進入准入制下業務監管的新階段。依託人民銀行 負責准入審批和政策監管、支付清算協會推進行業自律的架構,互聯網支付市場有效監管體系將逐步造成。據悉,人民銀行監管重點正從准入審批的硬指標管理,逐 步轉向風險防控和高管准入等軟約束。預計將來人民銀行將重點針對客戶備付金挪用、銀行卡收單業務違規、業務開展與終止隨意、內控風險管理不足、創新業務隨 意突破等行業性高風險行爲,提出治理要求。同時,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印發了《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業務風險防範指引》,這是國內第一部針對互聯網支付業務風險 防範操做的具體規範性文件,填補了互聯網支付風險管理自律規範的空白。安全